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融入美國社會”

(2008-08-14 02:14:43) 下一個

           
         
  大約是兩、三年前的秋天,在美國新澤西的華人把中華民族傳統的中秋節過得有聲有色。當地有個“鄉音合唱團”的業餘文藝團體組織了專場晚會。我的朋友在裏麵是活躍分子,當然去捧場。晚會很成功,興奮之餘便想寫篇讚美的文章“讓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文章後來涉及“融入美國社會”討論,忽然覺得寫不下去,便放在一邊。沒想到放了兩、三年也沒把自己的有關思索理出個頭緒。先看看這篇寫不下去的文章吧。諸位別不耐煩。

*********************

          讓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
           

  在美國十幾年了,過中秋節還是近幾年的事。我們一家人是從中部大平原到美國東海岸的大紐約地區的。這一帶華人多,有中國文化氛圍,周末到中國食品超市采購,想看中文報紙有“世界日報”、“星島日報”、“明報”和“僑報”等,中文免費周刊一拿就是五、六種。到了中秋節前夕,中國食品超市裏擺滿了各式月餅。我在一家華人開的公司幹活,到時候也發月餅,還真有過節的勁頭。

  今年中秋節前朋友說,他們的“鄉音合唱團”將舉辦一場慶祝中秋佳節的慶祝演出。演出?這可是我第一次聽說。場地呢?朋友說他們租了羅格斯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廳。“這筆費用可不小吧?”我有點擔心地問。朋友說“鄉音合唱團”倒是搞到了些讚助,但對有多少觀眾能前來觀看有點擔心。是呀,畢竟是業餘水平,我心裏也這麽想。當然,立刻買了兩張票,怎麽也得支持一把,捧捧場。

  可演出那天晚上一去才發現,擔心是多餘的,觀眾席八百多個位子幾乎都坐滿,而且一個個都興致勃勃。不禁自嘲:大概就我是前來“捧場”的。前後左右一看,一家家人都衣冠楚楚,對比之下,我衣著也太隨便點。大家都是來過節的,咱怎麽好像來打工似的?

  “鄉音合唱團”的演出效果之好也出乎我的預料。並不是說演出有多麽專業化的水平,而是演員們都非常投入。我還以為他們會緊張得要死呢。觀眾更是掌聲不斷,大聲喝采。這讓人想到老北京的戲園子。或許有人會說,音樂會上演員表演時,觀眾就又鼓掌又叫好顯得不夠文明。但我認為這本來就是個慶祝晚會,台上、台下能相互呼應更讓人覺得氣氛熱烈。你看那京胡獨奏“夜深沉”,京胡和伴奏的鼓聲,連同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大聲喝采真把個音樂廳裝得滿滿的。

  節目是多彩的,準備是精心的。兩個多鍾頭節目能搞成這樣的水平相當不錯了。當然,最值得稱道的是“鄉音合唱團”和觀眾們享受生活的真誠態度。這正是這場演出的成功之處。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美國的華人、華裔正積極、主動地融入美國社會,並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麵肯定。

  前些日子妻子的同事也邀請我們倆口子去聽“琴韻合唱團”的演出。那是夏天,在一個中學裏演出的。效果也相當不錯。那次演出所在鎮子的鎮長--一個非常紳士派頭的白人老先生也觀看了演出,並在演出結束時帶頭起來鼓掌。當時我就有了以上想法。

  在這次“鄉音合唱團”的音樂會上,我還看到不少“老外”觀眾。演員中也有兩個“老外”。那個先生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字正腔圓。真讓人吃驚不小。看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但參與中國人的吃,也進一步參與中國人的娛樂了。

  看完演出我總在想著一個問題:我們海外華人在美國怎麽個活法?妻子說我也可以去中文學校找些事情做,“鄉音合唱團”也可以參加。我想想還是以後再說吧。因為現在自己還是有些事情做的。

  我在想,如果我仍在中國大陸,我會如何過自己的業餘生活?和朋友們聚會,和家人享受寧靜的家庭生活,不過大概不會特意去觀看一個業餘團體的文藝演出。但那是在中國呀。在美國我們很難融入美國的社會。這話似乎也不對。我們華人現在自己欣賞自己,宣揚自己的文化,這大概也算融入美國社會吧?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鼓勵各個種族的文化交流……

****************************

  以上段落的意思有兩層。華人要熔融美國社會,第一是堅持中華文化,為之自豪並真正地享受之;第二,周圍族裔承認並共享。可當今之美國社會,有民族感情的華人有誰不看重自己的文化?美國人中的有識之士有誰不承認、不尊重中華民族文化?顯然,我在“讓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中提到的那兩層意思即使沒有社會阻力,也並不足以說明華人就已融入美國社會。同時,我們對“融入美國社會”也沒個明確的概念。或許說,以上兩點隻是融入美國社會的有利條件。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將“融入美國社會”定義的分析放一放。先看看做為一個華人,在美國社會生活了很多年後是如何自我評價的。以我為例吧。我三十七歲來美國。過去在中國大陸“上山下鄉”九年多,後來勉強考上大學,專業是以“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思想的社會統計學。1980年代大學畢業後在國家機關尚可成為“機關炮(泡)”,悠哉,悠哉,可來了美國誰承認咱這大學畢業文憑?再說英語也是張口結舌、一竅不通呀,如何謀生?

  那就橫下一條心好好學英語,然後再去讀書。這是說相聲吧?反正我是沒這勇氣。趕緊找份自己能幹的工作求生存,業餘時間學些英語算是激勵一下自己的上進心(根本也沒學會多少)。有人講,英語要在工作中學習。不錯,可那要看您幹什麽工作,而且自己的英語要有一定基礎,還得年輕。像我在快餐店當清潔工,在中國餐館的廚房打雜,在工廠裏當包裝工等等,哪兒學英語去?周圍就沒什麽講英語的人,都是各國移民。跟您說實話,我在美國這十多年,多數時間都沒跟美國人一起幹活。

  這種情況您是否說“老兄,這不能算融入美國社會”。可我一點兒也沒覺得自己做為中國人就沒了自尊,我所認識的大部份美國人對我都相當友好啊。其實在美國,境遇大體和我相似的“老中”可不少。再加上各個大城市的“中國城”裏謀生的那些“老中”呢?應該有上百萬吧。美國社會幹各種低層次工作的“阿米哥”呢?估計有上千萬吧。OK,我們把上述人--英語能力差,沒有美國認可的大學以上的學曆,工資收入微薄,算做“未能融入美國社會”。這裏有個疑問,美國工薪階層中收入很低者也大量存在,他們也“未能融入美國社會”嗎?

  嗨,不管怎麽說吧,在美國達到一定的生活水平,是華人約定俗成的“融入美國社會”的標準。如果在美國的日子能過到中產階級以上,應該算是“融入美國社會”吧?從大陸來或者台灣來的留學生,拿到碩士以上的學位,在美國各個公司裏找到白領工作,成為忙忙碌碌的“打工族”。這在美國華人中占很大比重。據統計,美國家庭收入在15萬美元左右者,在全美家庭中的比例約為5%。我所認識的在美國公司幹活的中國人很多都是倆口子幹白領工作,年收入在15萬以上者不少見;年收入在十萬左右者更多。那這些人該算“融入美國社會”吧?他們不但收入在大部份美國人之上,而且基本能熟練應用英語與其他族裔的美國人交流(如果您這麽評價,我有個疑問。在美國做買賣的華商怎麽算?他們如果是成功的商人,掙錢會更多,但據我所知,其中很多人的英語很差。語言關都沒過,如何談得上“融入美國社會”?或許這部份人在美國美國華人中比例很小,就忽略不計吧)。

  但你發現沒有,中國人中的高薪“打工族”除了工作中和美國人有接觸外,在工作之餘的社會交往中還是在華人的圈子裏。您要說他們已經“融入美國社會”好像有點兒別扭。當然,這種“華人隻在華人圈子裏來往”無可厚非。在美國這個傳統移民社會裏,雖然大體上說是個“大熔爐”--各個種族、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彼此尊重、諒解,但社會交往上還是“物以類聚”。黑人有黑人的社會圈子,南美人和南美人交往,各個階層(以收入劃分)都有各自的街區;甚至白人中,北歐人、南歐人和東歐人都傾向於和本族裔的人來往。所以中國人、印度人都有自己的社會圈子很正常。

  這麽說,用“華人隻在華人圈子裏來往”,置疑達到一定生活水平的華人已“融入美國社會”不能成立。等一下,我話沒說完呢。我要強調的是,在中國人的聚會上,特別是高薪“打工族”,把自己置身於美國社會之外的傾向明顯,特別是在討論政治上,絕大多數中國人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傾向,盡管他們中間入籍成為美國公民者很多。這能是已“融入美國社會”的具體表現嗎?

  我這裏不想討論美國對內、對外政策,也不想探究為什麽華人到了美國很多年仍對母國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隻是想強調,華人“堅持中華文化,為之自豪並真正地享受之;周圍族裔承認並共享”,和“達到一定生活水平”,並不能證明已真正“融入美國社會”。那什麽是“融入美國社會”呢?很簡單,首先就是將自己的自身利益與美國的利益結合為一體,別的都是其次的。說白了,就是“我是美國人”。這就跟在中國大陸,人群中可分為城裏人和鄉下人,上海人和北京人,東北人和廣東人,外企白領和民工等等,但甭管人們的社會地位高低,收入多寡,都會把自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緊密聯係起來。中國人嘛,當然要“融入中國社會”。如果一些外國人自願把自己的命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完全結合在一起,那麽他們也是“融入中國社會”。就算他們不會說中文也一樣。

  說來慚愧,咱來美國十好幾年,在思想意識上可不能算已經“融入美國社會”,自己就是不能自覺自願地把個人利益完全和美國的利益等同之。可我又強調,本人並非絕對地沒有“融入美國社會”。這裏又涉及一個問題:我們並不能武斷地說,很多華人絕對地沒有,或者已經“融入美國社會”,隻能說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融入美國社會”。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而且是複雜的社會學問題,多少學究都在進行調查研究很深入探討。我這個外行就別在這兒胡說八道了。就感覺而言,第一代中國移民,甭管什麽樣的學曆和收入,“融入美國社會”的程度都不是很高,但第二代、第三代,“融入”的程度就不斷加深。

  有個詞叫“美國文化”。我想這大概是個很廣義的概念,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社會趣向等等都包括在內。如果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對“美國文化”很崇尚,是否可以說他已經“融入美國社會”了呢?很有疑問。我感覺,全世界各國的年輕人都不同程度地喜歡“美國文化”,就連中東地區的也不例外。下麵的話我就不說了。

  前二年在美國的中文雜誌報刊上一介紹某些美國著名華人,總提“進入美國主流社會”。這和“融入美國社會”有什麽聯係?似乎是差不多,但仔細一想有狐疑滿腹。首先“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定義就不確。既然介紹名人,就應該說他們“進入美國上層社會”(他們確實是鳳毛麟角)。而主流社會應該是大多數美國人的範疇。另外,一位著名美國華人,如果他並沒有把自身利益和美國的根本利益聯係在一起,這該怎麽講?

  好了,我別亂提問題了。最後再強調一下:我個人理解,將個人自身利益與美國的利益結合為一體,是“融入美國社會”的必要條件。

  (07/20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