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越戰紀念碑

(2008-07-22 03:12:38) 下一個

                  初到美國,我住在一個人口百萬的中等城市。在距市中心不遠的公園邊上,有 一座本城的越戰“哭牆”。紀念碑的形式和華盛頓的那座一樣,當然小得多,上麵有將近四百個名字。此地幽靜,泉水叮咚。看著這些死者的姓,英國人的,德國人的,俄國人的,西班牙人的……來自他們開拓新大陸的先輩。你會做何感想? 

  碑上刻著一幅畫。兩隻舊軍靴中間插著支步槍,槍托上扣著個鋼盔。下麵一行字,“讓我們永遠把他們記在心中,這些為了國家的責任和榮譽獻身的人們……” 他們不是美國鬼子嗎?!在一場可悲的戰爭中喪命,有什麽“責任和榮譽”可言? 我不得不這麽想。在這場戰爭中上百萬越南抗美戰士的亡魂又在何處尋找寄托? 

  時逢美國的清明節,五月底的那天,碑前都是鮮花,周圍的草坪上插滿小小的 美國國旗。死者的兄弟姐妹、兒女、父母,生前好友紛紛獻上自己的緬懷。啊,每個名字的後麵都有破碎的家庭。對目空一切的“世界警察”栽得頭破血流的幸災樂禍化做了傷感。悲劇啊。 

  如果按人口比例計算,這個城市越戰陣亡者好像特別多,每一萬人有四人。而 全國平均是每萬人有2.4人。到了其他美國城市,發現無論城市大小,都有越戰紀 念碑。這才有所醒悟,這裏大概有許多重複計算。死者也許生前在美國好幾個城市居住過,於是他居住過的城市的“哭牆”上都有他的名字。 

  在我呆過的一所大學裏,校園的一角也有一座小小的“哭牆”,上麵有五十九個青年的名字。他們都曾就讀於此。一個美國的清明節的早上,我和妻子、女兒來到這裏。鮮花一束束地放在碑前。一個放花的瓶子裏有張紙條,引起我的注意。上麵寫道:“我的父親很幸運地從那個不該去的地方回來了。我怎麽也想象不出那是 一個什麽樣的地方?可是我永遠記著你們。” 

  各地的越戰紀念碑的形式和碑文有很大差別。在美國墨西哥灣邊上的休斯頓市 ,我沒有找到專門的越戰紀念碑。在一個公立公園裏有個規模不小的紀念碑,是記 念美國參加一次大戰、二次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上邊的碑文讓我不以為然。冷戰思維和強權的味道很濃,什麽“遏製共產主義的侵略”,什麽“為了正義 和自由”,什麽“捍衛美國的榮譽”等等。 

  一般的講,大多數美國人總把越南戰爭同其他美國參加的戰爭分開,對朝鮮戰 爭很少提。因為這兩場戰爭美國人並沒有取得勝利,特別是越南戰爭,美國卷入了 十幾年,傷亡了十數萬人,幾百萬軍人輪番去越南和越共作戰,花了千萬億的金錢 ,但仍不能“遏製共產主義的擴張”。曠日持久的戰爭,不斷的傷亡,使美國人民 逐漸懷疑到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必要性,從而也明白強權不可能摧毀任何一個民族 的意誌。好歹美國人算是體麵地撤出了,但和平協議墨跡未幹,北越軍隊就進攻南 方,短短的幾個月便把八十萬南越政府軍打得慘敗,那可是全部美式裝備。看著“ 共產主義”的越南北方占領了“自由世界”的南方,實現了統一大業,美國人怎能不把越戰看成一場失敗?可休斯頓的戰爭紀念碑的碑文還這麽假模假式。 

  紐約的越戰紀念碑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它別具一格,完全是一件宏大的藝術品。牆的兩麵用淡綠色的厚厚的玻璃磚砌成,每塊玻璃磚上都鑲嵌著一行行的字母,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是一封封信的節選,當年在越南的美軍官兵寫給在美國的親朋好友的,他們都來自紐約市。一到夜晚,紀念碑內部的燈就打開,整個紀念碑如翠綠的巨大寶石;碑上那一行行信也格外清晰。碑上沒有傷亡的數字,沒有豪言壯語,但當你讀過這些信後,完全會被那真實情感所震撼。 

  不過來到此處憑吊的人們很少,碑也因年久失修而有些破損,有一處的玻璃磚都掉下來,碑上留下一個難看的黑窟窿。是此處偏僻,還是人們已經忘卻,或寧願忘掉這塊碑?不得而知。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些信都是怎麽寫的吧。 

  一位年輕的戰士在給媽媽的信中心力交瘁,他說無論怎樣都無法描述剛剛結束的一次戰鬥的殘酷。殺人和被殺搞得他痛苦不堪,他唯一能告訴媽媽的就是自己還活著,並盼著能早日和親人團聚……一位軍官正在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說當他隨部隊到達越南時,正有一批批的美國官兵從越南返回美國。那些沮喪的臉使他陷入沉思……另一位戰士感慨著。他說每當去那些熱帶叢林去巡邏,他就緊張萬分,到處都有可能挨到冷槍,踩著地雷或竹尖樁。巡邏結束他就覺得自己老了好多。在叢林邊上的小村落裏,村民們永遠對著你笑嘻嘻。可你的直覺告訴你,這些人可能就在叢林裏埋了想炸死你的地雷…… 

  朋友們如果到紐約去,應該到越戰紀念碑看看,那兒實在值得一遊。希望去的人都能認認真真地讀那些信。前往參觀時請拿著當地地圖,上麵會標明越戰紀念碑的位置。這充滿悲情的紀念碑就座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島的南端。在碑前你可以看到瀕臨紐約的海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與之遙相呼應。 

 

  人所共知,美國首都華盛頓有座越南戰爭紀念碑。在這座牆型的建築物上,刻 有近六萬陣亡或失蹤的美軍將士名單。它的設計者是一名建築係華裔女孩兒。我猜想美國人之所以采納認可這個形式,是因為需要“哭牆”,那場戰爭使他們不堪回首。記得那幅美國紀念越戰的著名油畫嗎?“哭牆”邊,一位越戰老兵痛心疾首, 想象著亡友正從碑中走出,與他擊掌致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