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談範美忠,從一個心理學實驗說起

(2008-07-10 14:23:00) 下一個
有這樣一個試驗,當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看到 一張 刀子 割傷 手的 照片,主管情感的大腦區域 (腦島,前扣帶回)就會被激活,而且女性多於男性。而 埃斯伯格症(AS)病人的大腦的情感區域激活 則 比 正常 男女 要顯著低。

這個實驗可以和很多埃斯伯格症兒童行為模式聯係起來:如難以 辨別他人的麵部表情及形體語言;不懂得不同社會信號背後的不同意思;也難以自己發出社會信號,做出相應的麵部表情及形體語言。 這些症狀都是由神經基礎的,不是個人意誌能夠轉移的。有兩點需要強調:1)隨著AS病人逐漸長大,他們的智力往往能補償他們的缺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輕度AS的病人常常和正常人區分不出來。2) 即使有補償作用,他們的大腦仍然與正常人有區別,深入地交流,或者在複雜的社會情況下,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他們的缺點仍然會表現出來。而且,他們的缺點常常成為人格的一部分,成為一種人格而不隻是行為的缺陷。

有一種重要的交流能力,叫做referencing (參照)。 意思就是說,交流的雙方會不斷參考對方的表情,反映,調整自己的交流方式,態度,觀點。簡單的一個例子是,如果你看到對方手割傷了,你就不會再誇自己最近買了一把好刀。正常人,不用教,也沒有人教,就會把referencing 自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交流行為中去。研究人員觀察到, 1 歲的時候,正常小孩就會注意到別的小孩在哭,然後停下來,表情從放鬆或興奮變得嚴肅,甚至也跟著哭。但是,AS小孩卻會仍然保持興奮,甚至大笑。可以想象,在別人遇到不幸的時候,沒有正確地使用referencing,別人就會認為你是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但是AS 病人並不是沒有道德,核心問題是他們在社會意識方麵的障礙,很難準確把握他人喜怒哀樂的情感,並且以他人的情感狀態調整自己的行為。如果說道德,他們實際上是很認死理的,比如不惜一切要堅持真理,誠實。 他們甚至往往是理想主義者或完美主義者,但他們的理想和完美又脫離了現實生活。如安徒生,他寫了很多美麗的童話, 沒有人會懷疑他缺乏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別人卻發現他很冷漠,乏味,討厭。因為他也是一個AS 患者。

範美忠犯的錯誤,實際上就是一個 “看到別人割傷了手,還在誇自己的好刀” 的錯誤。由於這次地震死了很多人,很多人還處於悲憤之中。範的錯誤,以及他後來的不誠懇認錯,使他成為很多人憤怒情緒發泄的對象。所以,可以這樣說,自然界的地震他跑了,社會生活的地震他卻是自己選擇一頭栽進去的。但是,範的錯誤是在他自己也經曆了8級地震,和後來大大小小的餘震的時候發生的。也就是說,這符合AS患者常在緊張情況下暴露嚴重缺點的醫學描述。而且,縱觀其一生的經曆,可以看到他由於社會認知的缺失,不斷被打擊和排擠。所以,他並不是一個道德敗壞者,也不是反社會人格,而更符合一個AS病人的案例。

我覺得應該讓範美忠保持自己的工作,但接受心理輔導,提高社會技能。 畢竟,一個實事求是的,寬容的社會,才是一個成熟,健康的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