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最新高分精彩大片】【對話尼克鬆】DVDscr中英雙字

(2009-01-07 07:03:51) 下一個

◎譯  名 福斯特對話尼克鬆/對話尼克鬆
◎片  名 Frost/Nixon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法國/英國
◎類  別 曆史/傳記/劇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8.3/10 576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70111/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視頻尺寸 640 x 36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22min
◎導  演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主  演 Michael Sheen 麥克·辛 Michael Sheen
      Frank Langella 弗蘭克·蘭格拉 Frank Langella
      Kevin Bacon 凱文·貝肯 Kevin Bacon
      Sam Rockwell 山姆·洛克威爾 Sam Rockwell
      Matthew Macfadyen 馬修·麥克費登 Matthew Macfadyen
      Oliver Platt 奧利弗·普萊特 Oliver Platt
      Rebecca Hall 麗貝卡·豪爾 Rebecca Hall
      Toby Jones ....Swifty Lazar
      Patricia McCormack 帕特裏夏·麥科馬克 Patricia McCormack
      Jennifer Hanley ....Makeup Woman
      Robert Pastoriza ....Interview Cameraman #1
      Gregory Alpert ....White House Cinematographer (as Gregory H. Alpert)
      Steve Kehela ....Premiere Reporter #1
      Antony Acker ....Premiere Reporter #2 (as Anthony H. Acker)
      Googy Gress 古蓋·格萊斯 Googy Gress
      Marc McClure ....Network Executive #2
      Joe Spano ....Network Executive #3


◎簡  介 

  水門事件爆發以後,尼克鬆總統被迫下台。此後的數年裏,他一直保持緘默,直到1977年的夏天,他第一次接受英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大衛·福斯特的專訪,講述水門事件的始末和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當年福斯特對尼克鬆的采訪可稱得上是一次貓與老鼠的智鬥,而采訪的高潮則出現在了尼克鬆承認“我讓美國人民失望”和他宣稱“一旦總統竊聽就意味著竊聽不再是非法的”的時候。此後,該事件被改編成話劇,引起巨大反響,並贏得了一係列獎項。本片就是根據該話劇改編而成的。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一次電視采訪。那次采訪永遠改變了電視采訪的曆史,同時也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政_治。在從白宮引咎辭職後,尼克鬆在公眾和媒體麵前一直保持著沉默,他沒有對水門事件做過任何評價和表示過任何懺悔。這樣過了三年時間,在1977年的夏天,這位有著卓越遠見的總統終於答應坐到演播室裏,開口訴說自己總統任期內所發生的一切:中美建交、阿波羅登月、越南停戰——當然,還有斷送他總統生涯的著名的水門事件。可是出乎尼克鬆意料的是,電視台方麵選擇了英國記者福斯特作為他的采訪人。尼克鬆心存僥幸,因為福斯特看起來溫文爾雅、和藹可親,似乎這回可以不費太多力氣就蒙混過關。

  而此時,福克斯的采訪團隊也深知尼克鬆的機智和狡猾,他們也在為福斯特能否圓滿完成采訪而捏一把汗。一方想要揭露真相、另一方想隱瞞事實;一方要訴諸公眾,一方不想家醜外揚——兩個人的團隊都在為那即將到來的采訪做著必不可少的準備。

  當演播室的燈光開始依次點亮,那掛在搖臂上的攝影機開始運轉,電視信號開始向全美轉播:這次電視采訪漸漸變成了一場貓鼠遊戲,一個智力和口才的角鬥場,一個良知和道德的審判台。采訪的高潮出現在尼克鬆承認“我讓美國人民失望”和“一旦總統竊聽就意味著竊聽不再是非法”的時候,這次訪談最終成為了美國新聞史上最經典的一次訪談。

幕後製作

  從訪談到話劇

  1977年的夏天,大衛·福斯特采訪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電視節目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據統計,觀看那場采訪節目的觀眾多達4500萬人,這兒數字是創造了美國新聞史的記錄。這場采訪看起來更像是一局棋盤上的對弈,隻有一個勝者。在連續四晚的采訪中,福斯特和尼克鬆互相角鬥著智慧和口才——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無比精彩的訪談節目。這次訪談徹底改變了訪談節目的曆史,在新聞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同時也改變了公眾對政_治和政_治家的理解。

  《福斯特對話尼克鬆》話劇和電影兩個版本的編劇皮特·摩根說:“這些人,收看這檔在深夜播出的節目,不僅僅是獵奇,他們更迫切地想知道這個由自己親手選出來的總統會怎麽樣解釋自己所做的一切。其他的政客也想從尼克鬆的傳奇的總統生涯裏找到執政的秘訣。當然,對權利和對政_治的渴望,我承認,是每一個人都會熱衷於追逐的。”

  皮特·摩根是從1992年開始著迷於福斯特爵士對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這次訪談。“我當時看了一套關於福斯特的紀錄片,之後我就非常想知道他當時是怎麽有信心、有膽量去采訪尼克鬆,並且製作了紀錄片《福斯特采訪尼克鬆》的。”幾年之後,皮特·摩根的腦海裏一直縈繞著這兩個人的形象和語言:“一邊是福斯特,他是一個英國的貴族,一個優雅的紳士。經常乘著協和式飛機在大西洋上空來回穿梭,采訪世界各地的政要。一邊是下台的尼克鬆,他深居簡出,形單影隻。像一隻失寵的動物,在角落裏獨自舔舐著自己的傷痛”。

  在隨後幾年中,皮特·摩根創造了一係列頗具看點但又真實可信的人物。《女王》中的伊麗莎白二世,《末代獨裁》中的阿敏將軍都出自於他的筆下。隨著皮特·摩根對名人和政要的理解的深入,他對發生在30年前的那場訪談的興趣愈發濃厚,甚至都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作為編劇的他深知,這種以對話作為全劇支撐的題材是話劇的不二選擇。他說:“我想把這次訪談改編成話劇,整個話劇的矛盾和衝突就是訪談。那就是一片戰場,你來我往的子彈就是語言。這足夠吸引人了”。隨著劇本編寫的深入,以及對福斯特和尼克鬆的的理解的深入,摩根表示“我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人,而這個人的自然屬性又會製約他的社會屬性。尼克鬆,是個政_治家,可是他的消極、內向、多疑的性格就牽製了自己,所以才會有水門事件。而福斯特卻是個天生的和別人交流的高手,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他。所以,在我看來,他做一個主持人是再合適不過的”。

  從舞台到銀幕

  《福斯特對話尼克鬆》的舞台劇自從06年在倫敦著名的Donmar Warehouse劇院上映以來,獲得了無數的讚譽。而一向以苛刻著稱的《倫敦時報》也向該劇豎起了大拇指:“和別的曆史劇要對曆史進行‘藝術地’改編不同,《福斯特對話尼克鬆》一劇是完全忠實於曆史的,甚至可以將其當做文獻來閱讀。與此同時,它有有著完整的戲劇結構和肌理,這是一個紮實成熟的作品”。在該劇成功登陸百老匯並拿下托尼獎之後,幾個好萊塢的製片人來到倫敦,希望摩根能把該劇搬上銀幕。可是摩根沒並沒有馬上就答應,他說“我當時寫劇本的時候,是按照舞台的標準來寫的,根本沒有考慮適不適合電影,這個劇本沒有辦法改編成電影劇本”。但是導演朗·霍華德根本沒有在意劇本的問題,他說“我根本不在乎有什麽是無法搬上銀幕的,從舞台到銀幕並不是什麽無法逾越的鴻溝,因為隻要有內容,隻要人們能理解,就可以被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講述。”

  在製片公司的堅持下,皮特·摩根逐漸在話劇之外找到了新的切入點。“很多人已經看過那次訪談了,我想我的作品不可能比那場訪談更精彩,所以,我想是不是能更進一步,去探尋這兩個男人在訪談之外的做的事情”。於是摩根幾乎是重新寫了一個劇本,他把故事的重心放在訪談之外,著重刻畫了在訪談前後對陣雙方的心裏變化。他說“電影藝術的好處就是可以很方便的來回於各個世界——這些世界是可知的、可見的。這和舞台藝術太不一樣了。”

  對於這個電影劇本,朗·霍華德也是讚譽有加:“皮特·摩根最大的貢獻是什麽?我想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戲劇劇本,一個是電影劇本。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編劇,他非常有激情,把那麽優秀的劇本改寫成度劇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是他做到了。不僅如此,還完成的非常出色,這個劇本充滿了衝突和反思,異常的豐滿和殷實。”
 

【MU 下載連接】:   【對話尼克鬆】CD1.rmvb  【對話尼克鬆】CD2.rmv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