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伍迪·艾倫執導高分大片】【賽末點】DVD中英雙字幕

(2008-12-08 07:27:21) 下一個

◎譯  名 賽末點/迷失決勝分(港)/愛情決勝點(台)
◎片  名 Match *Point
◎年  代 2005
◎國  家 美國/英國
◎類  別 劇情/愛情/驚悚/犯罪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英雙字
◎IMDB評分 7.8/10 (48,771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6320
◎導  演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主  演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Nola Rice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Chris Wilton (as Jonathan Rhys Meyers)
      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Tom Hewett
      布萊恩·考克斯 Brian Cox ....Alec Hewett
      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Chloe Hewett Wilton
      托比·凱貝爾 Toby Kebbell ....Policeman
      艾文·布萊納 Ewen Bremner ....Inspector Dowd
      Alexander Armstrong ....Mr. Townsend
      Paul Kaye ....Estate Agent
      Penelope Wilton ....Eleanor Hewett
      Janis Kelly ....'La Traviata' Performer
      Alan Oke ....'La Traviata' Performer
      Geoffrey Streatfield ....Alan Sinclair
      Mary Hegarty ....'Rigoletto' Performer
      喬治娜·查普曼 Georgina Chapman ....Nola Co-Worker
      Colin Salmon ....Ian
      Steve Pemberton ....Detective Parry
      詹姆斯·內斯比特 James Nesbitt ....Detective Banner


◎簡  介 

  威爾頓是一名從愛爾蘭到倫敦的網球教練,通過網球他結識了Tom Hivate以及這個中產階級家庭。Tom的妹妹克羅伊對威爾頓一見鍾情,但威爾頓卻迷戀上Tom的女友--來自美國的女演員諾拉,兩個人都有一種寄人籬下同病相憐之感,並發生了一夜情。不久,威爾頓與克羅伊結婚,並成為海威特家族的商人,而Tom卻與諾拉分手。一段時間後,威爾頓於諾拉偶遇,威爾頓與她又恢複了情人關係。克羅伊結婚後一直想要個孩子,可總是不能如願,正當威爾頓在善良而富有的妻子克羅伊和性感迷人的情人諾拉之間周旋時,諾拉突然懷孕了。她拒絕墮胎,要求威爾頓必須將實情告訴羅克伊並與之分手。但威爾頓並不愛諾拉,他決定選擇優越的生活而殺死諾拉。最終他殺死了諾拉和她的房東,並由於一係列巧合而順利擺脫法律上的嫌疑。

幕後製作

  《賽末點》的故事讓人們想起了希區柯克的驚悚片、德萊塞的《美國悲劇》以及伍迪·艾倫自己的那部《犯罪與不端》。沒有曼哈頓,沒有猶太知識分子,沒有玩笑,這部影片裏也沒有如以往出現伍迪·艾倫本人。事實上,這部充滿憂鬱氣質的影片卸下了艾倫往日顯著的個人標簽,整整一代人對伍迪·艾倫的印象都是一個隻拍聒噪喜劇片的瘦小老男人,但這一次,艾倫帶頭推翻了這一陳舊觀點。21歲的斯嘉麗·約翰森已然成為戴安·基頓和米亞·法羅後,伍迪·艾倫的新繆斯女神。《賽末點》之後,她將與艾倫繼續合作新片《Scoop》。

[關於電影]

  伍迪?艾倫的新作《賽末點》的全球首映是在2005年的嘎納電影節,但這部影片並未參加競賽單元,而是作為開幕影片參展。在倫敦上映時,伍迪?艾倫說,這是他40多部電影中三部真正的好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開羅的紫玫瑰》和《丈夫與妻子》)。評論界也稱這是“十年來伍迪?艾倫最好的作品”,雖然他的上一部作品《雙生美蓮達》也被評論界如此稱讚,但顯然這次的讚賞要來得真誠得多。

  《賽末點》中,伍迪?艾倫不再出演自己的電影,也收起了喋喋不休的冷嘲熱諷,但故事卻並沒有因此顯得新奇,手法也十分簡單,敘事結構和視聽語言也毫不彰顯,甚至主題也略顯老套。 主人公克裏斯幾乎就是司湯達《紅與黑》中的於連的現代翻版,貧窮的小夥子爬入上層社會的故事在西方也是老生常談。但這樣的選材也為導演在細節處發揮留下了空間。

  影片中最具寓言性質的是開場的一個網球的慢鏡頭,畫外音直接說明命運的變化類似網球比賽中的擦網球,一切取決於偶然的幸運。而主人公克裏斯和諾拉初次見麵的兵乓球賭局也一早將兩人的命運昭示無疑。最後,當克裏斯殺害了諾拉和房東太太,為銷毀證據,他將房東太太的戒指拋向了泰晤士河時,那個飛向泰晤士河的戒指以慢鏡頭的方式,巧妙、嚴謹地呼應了開場的擦網球。此時此刻,不再打網球的克裏斯忘記了有擦網球的存在,他無法預知這枚戒指將怎樣改變他的命運,觀眾也一樣不知道這枚戒指將如何決定性地改變了結局。

[關於導演]

  伍迪?艾倫1935年12月1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他原名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父母分別是來自蘇俄及維也納的猶太移民。他的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好,父母常因此爭吵,而敏感、神經質性格卻成為他的電影的某種風格。1953年他進入紐約大學修習電影課程,但因為電影製作課不及格而休學。最初他是作為編劇進入電視界,而後又成為一個脫口秀表演者。他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時候都有脫口秀的風格。他因戲劇《Don't Drink the Water》在百老匯的成功獲得執導影片的機會。他早期的影片都具有某種怪異的戲劇風格,但1975年的《愛與死》確立了他在評論界的嚴肅地位。1977年,榮獲奧斯卡的《安妮霍爾》是伍迪?艾倫創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功,這部具有極大野心的諷刺喜劇某種程度也是他的實驗之作。但隨後的《我心深處》卻是一部使人聯想到他的偶像英格瑪?伯格曼的深沉的正劇。隨後他重回喜劇路線,84年他向巴斯特?基頓的代表作《Sherlock Jr.》致敬的《開羅紫玫瑰》成為另一部大受好評的作品。之後伍迪?艾倫仍然在艾倫式的喜劇和伯格曼式的室內劇之間徘徊,但他在好萊塢的影響力卻大不如前。90年代末期以來他在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推出的作品也沒有了以往的犀利,而顯得商業色彩過於濃厚,但“伍迪?艾倫”作為一種喜劇形式的標識已然不可改變。

[關於“艾倫式”的喜劇的“革命”]

  這一次,伍迪?艾倫不再出現在自己的電影裏,這就是“艾倫式”的喜劇的革命。在以往的諷刺喜劇中,他的出現是一種策略,有時候把自己變成唇槍舌劍的攻擊對象,有時候又跳出來,直接向觀眾就故事和角色進行評價。無論嘲笑和諷刺是指向他人還是自己,這種幽默都是“第一人稱”的幽默。“艾倫式”的戲劇的特征便在於此。終於從《賽末點》開始,伍迪?艾倫開始了他的“第三人稱”電影。當他出現在電影中的時候,故事是從“我”開始,五花八門的機智嘲諷蜂擁而至,而當故事從“他”開始的時候,以往的主觀介入感完全消失,以往會發展成喜劇的故事變得如此殘酷。但主人公仍然是一個伍迪?艾倫式的人物,他在越來越尷尬的境地中進退兩難。或許,伍迪?艾倫過去那些故事骨子裏並沒有那麽輕鬆,而他過去扮演的角色也僅僅隻是偽裝。在《罪與罰》裏,他列了一個等式:悲劇(Tragedy)+ 時間(Time)= 喜劇(Comedy)。在《賽末點》中,他引用了古希臘悲劇詩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個詞可以讓我們擺脫生活中所有的負擔和痛苦,那就是“愛情”。但在影片中,這個等式和這個格言被顛倒。最後,主人公因為一個幸運的“賽末點”躲過了法律的製裁,恢複了正常的生活,這似乎是他的運氣,但在夢中出現的鬼魂卻將成為他內心永遠的煎熬。這也未嚐不是伍迪?艾倫對命運的嘲弄。

精彩對白

克裏斯(畫外獨白):有人說,“我需要運氣多過實力”,他一定已經參透了人生。人們害怕麵對這個事實,那就是人生的很大一部分要靠運氣。想到許多事情無法控製是很可怕的。在比賽中有這樣的一些時刻,當球擊中網帶,而這將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時刻。如果稍加一點運氣,你就成功了,如果不幸的話,你就會一敗塗地。

克裏斯: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我覺得每個人都害怕承認運氣有多重要。我是說,科學家們似乎越來越多地證明,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偶然發生的,沒有目標,也沒有設計。
克羅伊:我不在乎,我喜歡享受每一刻。
克裏斯:我很嫉妒你這一點。
湯姆:牧師們過去都是怎麽說的?“絕望帶來最少的抵抗”。這說法很怪,不是嗎?
克裏斯:我認為信念才能帶來最少的抵抗。

克裏斯:諾拉,這並不容易。但形勢所迫,我隻能開槍。你從不認識你的鄰居們,直到危機時刻出現。你可以試著把我推倒在地毯上,然後繼續反抗,你必須這樣。不然,你就會被壓製。
房東太太:那我呢,她的鄰居呢?我和這件事根本無關。為什麽要我這個無辜的旁觀者作犧牲品?
克裏斯:無辜者有時會被當作一個大計劃的犧牲品,你是附帶受害者。
房東太太:所以你自己的孩子也是。
克裏斯:索夫克萊斯說過,“沒有降生,或許是對所有人最好的恩惠”。
諾拉:準備付出代價吧,克裏斯。你的表演太笨拙,破綻百出,肯定會被人發現的。
克裏斯:如果我被發現並受到懲罰,那也是應得的。至少這裏還有一點正義。一點點可以期盼的希望。
 

【MU 下載連接】:   【賽末點】CD1.rmvb  【賽末點】CD2.rmv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