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看柴靜的《穹頂之下》公民行動?

(2015-03-04 05:33:11) 下一個
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很感動。

許久沒有如此,靜靜地呆在一個角落裏,一眼不差地看完了這麽長的紀錄片。以前,也看過幾眼她的專題報道和她的書,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隻是覺得她有那麽一股子才子氣,也有那麽一點兒作。

但,這次卻很不同。我心底裏升起了一片頗沉的尊重,實實在在地。為了她的關注,為了她的奔走,為了她的親力親為和腳踏實地。

《穹頂之下》引起的唾沫星子太多了。讚美齊身,口水也至少淹了腳麵子。但,這沒有什麽不好,話題尖銳,就像紋身,一針針刺下去都是痛,有人在一旁叫好,漂亮,就會有人緊皺眉頭,扭過臉去,口口喊著惡心。可,關鍵是,大家都參與見證了。

我對她是否是小三上位不感興趣。抽煙與否,車大車小,也都是她和老公關上門,插上門梢後的私事。私德,和公德,不是總能劃等號。就像克林頓是一個好總統,卻也在萊溫斯基的裙子上,難為情地留下了幾滴鍋貼。此德和彼德,兩者沒有必然聯係。

倒是,她把女兒的腫瘤和霧霾緊密聯係在一起,讓人抓住了辮子。我,這個老醫生看著也搖頭。但,搖頭歸搖頭,同情歸同情,誰也不能證明霧霾和腫瘤,沒關係。搖頭,更不影響我對她的尊重。

可尊重,不等於同意。

我對石油大市場化,就深表懷疑。煤炭開采市場化,吹生了幾多嘴角叼煙卷,十個手指三十個金戒指,頸上掛了一隻金子的呼啦圈,斜著眼神也不看人的煤老板。如同柴靜所說,霧霾天飄的是什麽味道?是錢的味道。那麽,徹底的市場化,也就是讓金做大,錢做怪,就能夠消除這種錢的味道嗎?一大幫人競爭,汙染就沒有了?好像在美英加澳諸國,石油公司也就是那麽幾家。

還有減排。我仔仔細細看了兩遍柴靜對丁仲禮的采訪。對丁院士的言論頗讚賞,世界上最大的公平正義,就是把每一個人都當人,都公平等待。人,不應該有三六九等。柴靜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好像不太一樣,但她又沒說透。有點兒,咬了兩口漢堡,就口齒留香,就成竹在胸的感覺。

但,無論如何,《穹頂之下》,她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兒。她,不是隻問不究,隻說不練,隻罵不幹的侃爺。

的確,她做了一次真正的公民。她,沒等著別人喂給她答案。她問了政,揪了錯,做了事。她左右探詢,上下求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她是真正的公民在行動。她沒有求別人把她當成一個公民,而是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她沒有停留在怨天尤人。

一個公民社會的標誌是,她的人民把自己當成公民。

在西歐旅行,你會發現一大一小。大的自行車輪,小的汽車型號。看到一大堆甲殼蟲在街上爬,駕高頭大馬的人會覺得可笑。可,荷蘭人會告訴你,這樣空氣會好點兒,綠葉會更多點兒,呼吸會更順一點兒。在德國,你還會看到不少人手提布袋子或竹籃子在商場,超市裏,挑肥揀瘦。用塑料袋的人漸漸少了,一來,那不再是無償贈送,且買價不菲,二來,大家都意識到了塑料袋所帶來的難以去除的汙染。

我們似乎少了一點兒。

我們是公民少,怒民多。一句不和,就惡言出口;三句不和,就拳腳相向。隻會挑出毛病,揪住問題,而不會去親力親為解決問題。這不僅發生在遙遠的大陸,也在我們身邊的海外。看看世上唐人街,有哪幾個不髒?我們又有幾人幫他撿過一片碎紙,一片殘幫,一片枯葉?

一個社會的成長,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公民的成長。一個成熟的社會,就是一群人摘掉奶墊,扔掉奶嘴,鑽進啤酒屋,討論是什麽?為什麽?怎麽做?,更是盡飲杯中酒後,一股腦鑽進風雪裏,鏟除大道上的積雪,和自家門口的殘雪的盡一把力。

一個公民應是手足口並用的,而不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冷眼相見,袖手旁觀,或隻說不幹,那就是一種公民缺失,是另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愛唱歌14 回複 悄悄話 讚同!現在咱們的中國社會大家都有意見,總是在強調為什麽我們不搞法製建設,而總搞人治?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也存在很多偏見和誤解。我思考的是,做為公民我們自身做到了什麽?是不是應該盡可能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然後盡全力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出一份力,而不隻是指責和埋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麽身體力行了,社會上很多事就好解決了。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是簡單的人民和當權者兩個階級。發表點看法,實在不成章法,一言難盡。
蘇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幾位。柴靜的視頻,總體而言,是正能量的。有些地方,你覺得她說的不對,或有嫌疑,不去照做就是了。但,她對大眾環保意識的覺醒,有強大作用。值得讚揚。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對汙染重視的呼籲,是正確的,但是煽情表演,誇誇其談不可取。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胎兒,新生兒有健康問題,直接來源於母親的孕育中的某些缺陷,或者父親一方的原因等等,曆來很常見。而現代醫學可以采取的應對的辦法也很多,有病治病,不必興師動眾。
這是她自己招來的反感,職業病。
畫蛇添足。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讚!
如何建立公民社會給所有的人出了一個大課題。長期以來,中國隻有人民社會,社會舞台上演主角的是國家、政府、領導,而人民永遠是聽眾,是觀眾。他們隻有被使喚,被支配,被命令的義務。久而久之,思維的僵化,愚鈍的慣性讓他們不會主動地想去幹些什麽,隻有當領導命令他們做的時候,才會不情願的動一動。這種人民社會是無法解決包括環境汙染問題在內的所有社會問題的。
幽幽茶香 回複 悄悄話 我們是公民少,怒民多。一句不和,就惡言出口;三句不和,就拳腳相向。隻會挑出毛病,揪住問題,而不會去親力親為解決問題。
——————————————————————————————————————————————————
寫的太好了,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