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醫改失敗的核心

(2013-11-08 01:51:52) 下一個
  醫改失敗的核心

在我眼裏,近二十年的中國醫改是失敗的。而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醫改本身,改錯了方向。自從把公立醫院推向了市場,醫院從一個社會服務角色,變成了賺錢工具,醫患關係的日益惡化就注定了。

我說,日益惡化,並非空穴來風。

其實,醫患關係,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估計扁鵲和蔡桓公就有過。近三十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一進醫院,就有過這種培訓,講醫患關係的難處和重要性。後來的臨床實踐中,這也是一個經常講,時時講的話題。

可現在,這麽一個老生長談,為什麽變成了痛心疾首,變得世人皆惡?

我想,核心是信任二字。

以前,有一句老話,方向盤,聽診器和豬肉佬。語出譏俏,但也透著無奈。那年頭,這些都是讓人求的,都是讓人送煙,送酒,送紅包的。

但,那時的送禮,大多是出於人情,求人辦事,遞人茶水,也是一種禮尚往來。誰難保不求誰。且,多數人收了禮,還是辦事的。就像醫生,收了紅包,還是要專心致誌幫人看好的。病人對此,也少有疑意。故,有報怨,但沒有恨。

近些年,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病人變得不信任醫生了。醫院和醫生也變得不那麽讓人信任。而這種不信任,根源於錢。國家投入少了,醫院自負贏虧,科室為了保獎金,醫生為了增收入,這一連串錢的運轉,使百姓成了最終的承受者和買單者。本來,可開可不開的藥,開了;本來,可做可不做的檢查,做了。醫生在診治時,不再一心一意地把病人治好,而是一心二用,把病治了,把錢也撈了。故,不少醫者落筆時,相同療效的藥,就選貴的,選回扣多的,想著反正都是治療,病人不就多掏點兒錢嗎。可就是這心靈裏退下的一小步,導致了病人荷包中縮水了一大步,也就有了大藥單滿天飛。處方,搖身一變成了搜刮工具,這如何能讓病人相信白大褂的醫者仁心。

不相信,就會猜忌,就會質疑。尋問,得不到答案,就會不滿。不滿,有人就會以拳頭,刀子,斧頭相向。

醫患關係,說穿了是人的關係,哪兒也有,西方一樣。但,就我所知,西方各國,大多數糾紛依舊停留在診療是否得當層麵上,很少涉及到錢。一來,醫生有相對寬裕的收入,沒必要為一點兒小錢去煞費苦心;二來,醫生想算計,也算計不著。醫和藥,是絕對分家的,各走各的陽關道,獨木橋。想用處方撈錢,也沒人給你。更重要的一點兒是,國外的醫學委員會不是菩薩,不是吃素的。他們知道,人性犯賤。不嚴加整治,就會有人挺而走險。故,一旦犯到他們手裏,醫生分分鍾有被警告,停職,甚至吊銷執照的可能。執照可是醫生的命根子。小處不慎,因小失大,十幾年的心血,一朝付之東流,這不用太聰明也能掰得清。

醫生,不撥拉算盤珠子,也就一心一用。病人是聰明的,口上不說,但心裏明鏡。他們知道誰一心一意為自己好,誰又三心二意。麵對一心為自己好的人,萬一出了一點兒岔子,病人也會適當理解,願意溝通,不會太出格去鬧。

他們也明白刀下幾種。
 
 
  
題外話:我相信各國政府醫改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在探索新路,又省錢,又辦事。但無論中國的推向市場,還是奧巴馬的全民醫保,都不會有好結果。前者,是政府出錢太少,百姓負擔不起;後者,是政府出錢太多,國家透支不起。不知誰有好主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