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中國留學生與“藏獨”激辯
(2008-07-03 07:58:36)
下一個
轉貼自環球時報(http://first.huanqiu.com/2008-07/154424.html)
在澳中國留學生與“藏獨”激辯
“我隻想問你們一件事情:有多少錢可以買我們的心?”6月30日晚,中國留學生甘現科在澳大利亞著名訪談節目錄製現場,幹脆地回擊了流亡“藏獨”分子所稱的“中國留學生受政府資助而保護奧運聖火傳遞”的質疑。一片寂靜過後,該節目著名女主持吉米終於打破沉默:“是啊,多少錢能買到中國留學生們的心呢?”
“藏獨”分子上節目“喊冤”
這是發生在澳大利亞《觀察》節目一期名為《到中國去》錄製現場的真實一幕。6月30日,澳大利亞中國青年交流促進會主席甘現科與其他幾名在澳華人應邀參加了《觀察》的現場錄製。該節目也請來了一些在澳的流亡藏人,“雙方在節目中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7月1日播出的這期節目中主要是討論“北京奧運與人權”,參與節目的不僅有現役或退役奧運參賽者、中國問題專家,還有“大赦國際”在內的人權分子。
甘現科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場一些人權分子和流亡藏人都對中國的人權發難,發問也很尖銳。”
節目先是播放了一個事先拍攝的在澳流亡藏人的片子。片中,一名女“藏獨”分子指著奧運火炬在拉薩傳遞的電視畫麵說:“一切都是‘演出’,他們(火炬傳遞現場的藏人)都是被迫去的。”“如果我在拉薩,我才不會歡迎火炬。”這名婦女還出現在《觀察》節目的演播室,她說:“過去兩個月,在拉薩和附近地區,有成千上萬的藏人被殺,我不喜歡火炬到拉薩!”另一位流亡藏人稱,自己的親戚因示威活動被“抓走”,“至今去向不明”。
中國留學生據理反駁
在中國留學生與流亡“藏獨”分子的激烈辯論成為節目的高潮。曾組織在澳中國留學生到傳遞現場歡迎火炬的中國留學生賽爽(音)說:“每屆奧運會都會有‘雜音’出現,甚至在澳大利亞舉辦奧運會時,也存在著種族問題。很明顯,在中國也出現了這樣的‘雜音’。但我認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政府已在人權和環境等諸多問題上盡了極大努力。”
甘現科也發問說:“你們中有多少人去過中國?你們又在中國生活了多少年?”“到奧運會結束後,希望人們能明白中國人現在過得怎麽樣,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奧運和世界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節目末尾,一個來自“西藏社團”的青年流亡“藏獨”分子說:“對我來說,作為一個西藏人,北京奧運帶來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國政府製造的仇恨,不僅僅是漢族人與藏族人之間的仇恨、西藏人內部的仇恨,還包括世界範圍內的仇恨,這些仇恨是如此的強烈,我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消弭。”
中國留學生回應說:“我隻想說一件事,就我所知,沒有所謂的漢族人與藏族人之間的仇恨,如那位先生所說的,由中國政府製造的仇恨。我們(漢族人與藏族人)數十年來都是朋友。使我真正感到不快的是,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些視頻片段中,一些支持‘藏獨’的人做了不該做的事。除了那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麽在製造著漢族人與藏族人之間的仇恨。”
另一位叫薑晨的留學生也說,奧運會是一個全世界人民的節日,是全世界運動員展現體育精神和技能的大舞台,運動健兒們為了理想、為了祖國榮譽奮鬥了4年。奧運代表著和平和友誼,體育不應該和政治掛鉤,更不能以人權問題為借口來抵製奧運、抵製奧運精神。中國在準備奧運會的7年中已做了極大量的工作,全世界的華人都為之振奮並置身其中。回想2000年悉尼奧運會,並沒有國家因澳洲對土著人的政策作任何形式的抵製,為什麽現在要如此地針對中國?
辯論增進雙方理解
甘現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節目現場的中國留學生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幾個人都盡量爭取機會表達自己支持奧運的觀點,“希望通過中國留學生的表現能夠逐步增加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了解。”
甘現科說,節目結束後,包括那些流亡“藏獨”分子在內的節目參與者都一一過來與中國留學生握手,“許多外國友人都對我們說‘加油,我支持北京奧運會’。” 甘現科說,“有位參加‘達爾富爾人權組織’的運動員還表示會到北京參加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