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風光畫卷之:長江三峽,九寨溝,神農架,張家界,西雙版納4.14G(各單文件MGU補檔)

(2009-05-02 00:17:10) 下一個
非常感謝網友上傳五部D版風光畫卷之長江三峽、九寨溝、神農架、張家界和西雙版納,畫質非常清晰,是難得的風光片。
   為便於大家收藏.(一張DVD可同時收藏)在保證畫質不下降的基礎上,分別將五部畫卷轉換為XVID-AC3格式的AVI文件,對原D版的色度進行了些許調整,並將畫麵由原來的 720*576調整為720*480,使圖像的還原感和真實度更強。隻需一張DVD即可全部收藏,並可在支持MP4格式的DVD上直接播放。以下為重新製作後的效果截圖。

1、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俯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總長139公裏。
瞿塘峽雄踞長江三峽之首,亦稱夔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全長8公裏,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
瞿塘峽穀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讚歎。瞿塘峽西入口處,白鹽山聳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故稱夔門,古稱瞿塘關,形成“西控巴蜀收萬壑”,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 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裏,有大峽之稱,以幽深秀麗擅奇於天下。峽江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回路轉,雲開別有天,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 巫峽兩岸群峰,以十二峰為奇,它們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為纖麗奇俏。 “秀峰豈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萬峰”。十二峰之外,還有眾多的險峰異壑,令人目不暇接。蒼峽連彩霞,出峽複入峽。巫峽是三峽最連貫、最整齊的峽穀,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遊古洞、大禹授書台、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曆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巫峽穀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鬱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
西陵峽,得名於三峽名珠-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東起宜昌南津關,西至秭歸香溪河口。峽穀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猿猴難攀。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穀、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倘若你從宜昌港起步,穿過南津關,溯江而上,那麽,展現在你眼前的西陵峽,便是一幅色彩斑瀾、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你可以欣賞到峽中飛虹---西陵長江大橋和三峽工程施工建設的宏偉場麵及沿途兩岸的美妙景色。




2、九寨溝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阿壩縣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因為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因而被稱為“九寨溝”。全區麵積約綿延超過72000公頃,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穀海拔超過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係列形態不同的森林生態係。它壯麗的景色因一係列狹長的圓錐狀科斯特溶岩地貌和壯觀的瀑布而更加充滿生趣。溝中現存140多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九寨溝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主景長80餘公裏,由溝口一諾日朗一長海和諾日朗一原始森林兩條支溝組成,有長海、劍岩、諾日朗,樹正、紮如、黑海六大奇觀,佳景薈萃,自然純淨。山、水、林諸多景物中,尤以水景最為奇麗。在狹長的山溝穀地中,有色彩斑斕、清澈若鏡的100多個湖泊散布其間,泉、瀑、河、灘將無數碧藍澄澈的湖泊連綴一體,千姿百態,如詩如畫。加之雪峰,藍天映襯和四時季節變換,使九寨風光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和“中華水景之王”之稱。
  九寨溝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係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地帶,地質結構複雜。這裏高差懸殊、氣候多樣、山明水秀。
  九寨溝主溝呈“Y”字形,總長50餘公裏。溝中分布有多處湖泊、瀑布群和鈣華灘流等。水是九寨溝景觀的主角。碧綠晶瑩的溪水好似項鏈般穿插於森林與淺灘之間。色彩斑斕的湖泊和氣勢宏偉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原始森林覆蓋了九寨溝一半以上的麵積。林中植物種類繁多,現有天然森林近3萬公頃,植物2000餘種。多種野生動物繁衍棲息於此,其中包括脊椎動物 170種、鳥類141種,屬國家保護的有17種。林地上積滿厚厚的苔蘚,散落著鳥獸的羽毛,充滿原始森林的風貌,使人仿佛置身於美妙的世外天地。




3、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麵積3250平方公裏。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處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譽為“華中屋脊”。
神農架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隨海拔增高,依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境內極端低溫-21℃ ,極端高溫38.5℃
每年九月底到次年四月為冰霜期,山內氣候不十分穩定,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時有出現。每年的六月至十月為神農架旅遊的最佳季節。不過12月至2月神農架雪場不容錯過。
神農架旅遊景點
(1)神農架旅遊景點1―――板壁岩
板壁岩位於神農架林區西南部,與神農頂、風景埡遙遙相望。板壁岩有三奇:一是怪石突兀的石林奇;二是漫山遍野、密不透風的箭竹奇;三是,人們曾多次發現“野人”的足跡。
(2)神農架旅遊景點2―――風景埡
在神農架主峰西側,海拔2700餘米,峰奇穀秀,多彩誘人,為神農架主要風景區之一。其峽內怪石累累,曲峰叢叢,有的盤結曲扭,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傲骨嶙絢,景象萬千。
(3)神農架旅遊景點3―――千年古杉
樹高48米,胸圍8.2米,需5人合抱,稱為神樹。
(4)神農架旅遊景點4―――金猴嶺
   金猴嶺南連紅岩洞,北臨小龍潭,山勢高峻,氣候寒涼,森林茂密,風景優美,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金絲猴在這裏棲歇攀緣。
3、神農架旅遊特色
(1)雄峰幽穀,神秘色彩,引人探勝。神農架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地勢高聳。神農架的溝穀地貌多種多樣,既有長狹型,如長達15公裏的紅坪畫廊,又有水域型,陽日型,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有“高山平原”之稱的大九湖了。神秘的旅遊景觀概括起來有三:一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林內古木參天,盤根錯節,藤蘿縈繞,厚苔鋪地,獸鳴鳥啼。二是神農架確有許多難解的科學之謎,諸如“野人”之謎,白化動物之謎,高山潮汐和盛夏冰洞之謎,驢頭狼之謎等等。三是神農架傳說是炎帝神農氏搭架采藥的地方。
  (2)珍稀動物、花海藥國,無與倫比。神農架優越的地理位置,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植被,複雜的氣候和多樣的地形使它同時成為一座野生動物的樂園,眾多的珍稀物種,在當今世界實屬罕見。神農架的植物花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麵廣,一年四季,花團錦簇,百裏飄香。神農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藥園,全區共有中藥材二千多種。如有“南方人參”之譽的絞股藍,具有返老還童延年益壽之神效的金釵,號稱補藥之王的獼猴桃,用途廣泛療效顯著的麝香等。神農架豐富多彩的中藥資源被稱為當地一大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
  (3)奇洞怪石,飛瀑流雲,美不勝收。神農架由於喀斯特地貌發肓所至,境內洞穴密布,疊轉迂回,千奇百怪。奇峰怪石,形態各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有的亭亭玉立,並駕齊驅,有的若繁星點點,或藏或露。如望夫石,海螺石,犀牛望月、玉宇瓊宮、玉女撐傘、仙鶴獨立、金猴攀梭等。溝壑縱橫,且多暗河分布其間,位於懸崖絕壁之上,泉流沿裂隙或洞口流出,一瀉千丈,巍巍壯觀。




4、張家界
張家界風景區介紹就是張家界市武陵源風景區介紹,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張家界風景區--武陵源,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公裏,屬張家界市管轄。億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波濤翻的海洋。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大自然威力無邊的“燕山運動”,將這裏逐漸抬升為陸地、山脈、江河,隨後又以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在這裏“穿透切割”、“精雕細琢”,從而有了今天這般個有原始生態體係的砂岩、峰林、峽穀地貌,構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
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 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裏。
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於一體,五千座岩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穀之間。這裏有甲天下的禦筆峰,別有洞天的寶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的黃龍洞,還有高聳入雲的金鞭岩.......無論是在黃獅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曆險、十裏書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砂刀溝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讚歎。
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飾”的人間仙境,也是資源豐富的綠色植物寶庫和野生動物樂園。這裏擁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珙桐、銀杏、水杉、龍蝦花等奇花異卉漫山遍野,還有獼猴、靈貓、角雉、錦雞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
武陵源有“五絕”:奇峰、怪石、幽穀、秀水、溶洞。
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為國內外罕見,成為它奇絕超群的勝景。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裏的麵積中,據航測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餘個。這裏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頡氣勢與恢宏大觀。天子山、張家界有八十多處觀景台,在那裏可以靜觀細賞。峰石名稱很多大如“神堂灣”、“西海長卷”,小如“天女獻花”、“屈子行呤”、“羅漢峰”,同樣使人產生無拘無束的暢想。
每當雨過轉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幽幽山穀中生出了雲煙,雲霧飄緲在層巒疊嶂間,雲海時濃時淡,石峰時隱時現,景象變幻萬千。霧,使晴日下堅硬的山峰變得妖嬈、飄逸和神秘。觀霧的最好季節是夏季,天子山是賞霧的最佳去處,也是攝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
武陵源水繞山轉,據稱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水使山林更有生氣,金鞭溪是一條長長的溪流,有十幾公裏長,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它潺緩地流過紙草潭、跳魚潭、楠木坪和天子洲,最後由索溪峪注入澧水。兩岸峽穀對峙,紅岩綠樹倒映溪間。走在溪邊小徑上,一路清涼沁人心脾。踏木橋石階,觀花斑魚潭戲水,聽布穀鳥的叫聲在山穀間回蕩。
這裏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數量多,規模大。有名可數的就有黃龍洞、觀音洞、響水洞、龜棲洞、飛雲洞、金螺洞……,索溪峪的黃龍洞長七公裏半。洞分四層,洞內有一座水庫、二條河流、三掛瀑布、四處潭水、十三個廳堂、九十六條廊。“冰淩鍾聲”、“翠竹夾道”、“龍宮起舞”都是黃龍洞的精華所在。
武陵源漫山遍野,處處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是生長了幾千年的森林一直無人砍伐,森林覆蓋率高達97.9%,即使是一座孤兀的石峰上也挺立著幾棵蒼鬆;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珙桐、龍蝦花等古稀植物比比皆是;雉雞、穿山甲、猴麵鷹、紅嘴相思鳥、獼猴、飛虎、大鯢等珍禽異獸出沒大林中澗邊。八十年代初,專家考察武陵源時慨歎這裏是動物“避難所”,是植物“基因庫”。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氣候溫和多雨,無酷暑嚴寒,常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這種小氣候給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居地。
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樸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嫋嫋,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張家界最大的風景區--武陵源由三大風景區組成: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5、西雙版納
雲南把金孔雀作為自己的象征。而這金孔雀的故鄉,就在彩雲之南的最南端——西雙版納這個傣族之鄉。西雙版納是祖國西南邊疆一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塊麵積為19112.5平方公裏的熱土,位於雲南省南部邊沿,西南與緬甸接壤,東南與老撾交界,國境線長達966.3公裏。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適合熱帶、亞熱帶動植物生長和繁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五千多種熱帶植物和數百種珍禽異獸,被譽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美麗的西雙版納給人的印象猶如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茂密的原始生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和白鷳鳥在林中飛翔;修飾的美輪美奐的田園上,鳳尾竹姿影婆娑、檳榔樹亭亭玉立、大青樹氣根仃地如林……掩映這傣家的竹樓、露出緬寺佛塔的金頂;傣家婦女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陽染紅的瀾滄江邊,像一群群孔雀在水中嬉戲……  
西雙版納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西雙版納花卉種類繁多,花型奇特、色彩豔麗、氣味怪異、五彩繽紛、爭豔鬥奇。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大自然精心繪製的一幅美麗畫卷。踏入雨林,你不但可以觀賞到以望天樹為代表的高大喬木直刺藍天的英姿。還可以欣賞到大果油麻藤、扁擔藤等藤本植物如巨蟒般纏住古樹,拚命沿著樹杆向上攀沿,結成一張張無邊藤網的奇觀。











下載請點擊


1、長江三峽:972.11MB

2、九寨溝: 858.74MB

3、神農架: 859.08MB

4、張家界: 857.99MB

5、西雙版納:700.26M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