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 Requiem for a Dream
譯 名 夢之安魂曲
年 代 2000
導 演 達倫·阿羅諾夫斯蓋 Darren Aronofsky
編 劇 Hubert Selby Jr. (novel)
Hubert Selby Jr. (screenplay) and Darren Aronofsky (screenplay)
主 演 珍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 Marion Silver
艾倫·波士汀 Ellen Burstyn .... Sara Goldfarb
傑瑞德·萊托 Jared Leto .... Harry Goldfarb
克裏斯多弗·麥克唐納 Christopher McDonald .... Tappy Tibbons
馬龍·韋恩斯 Marlon Wayans .... Tyrone C. Love
Abraham Abraham .... King Neptune
Abraham Aronofsky .... Newspaper Man on Train
Charlotte Aronofsky .... Mrs. Miles
Scott Bader .... Party Animal
迪蘭·巴克 Dylan Baker .... Southern Doctor
Gregg Bello .... E.R. Doctor
Bill Buell .... Court Doctor
Aliya Campbell .... Alice
Jim Centofanti .... Party Animal
Scott Chait .... Party Animal
影片類型 犯罪/劇情
片 長 101 Mins
國 家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80093/
IMDB評分 8.5/10 145,393 votes
字 幕 簡/繁/英文
編 碼 x264 + AAC
視頻碼率 850 kbps
音頻碼率 57 kbps
視頻尺寸 720 x 400
文件大小 659 MB
MD5值 018FF5E881F77C2D0EDAA8E9B536039D
劇情簡介
哈裏-戈德法布(賈裏德-萊托飾)和馬裏恩-西爾弗(珍妮弗-康奈利飾)是一對情人,他們生活在布魯克林,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經營小本生意同時相親相愛共度一生。然而現實中兩人都是癮君子,無法抑製的毒癮使他們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哈裏甚至不得不一次次將母親的電視機賣掉去換取毒品。哈裏的母親薩拉- 戈德法布(艾倫-伯斯泰因飾)是個電視迷,這也就是她為什麽要把被偷賣掉的電視又重新贖回來的原因。一天,她幸運地接到了她鍾愛的電視專欄打來的電話,她被通知選中參加演播,這令她興奮不已。由於她最喜愛的一件紅色衣服穿不上身,於是她找到醫生去開藥減肥,不曾想卻很快地有了藥癮。片中另一個角色蒂龍(馬龍-瓦延斯飾)是哈裏的好朋友,他也是個吸毒上癮者。
影評
人的不安定和痛苦往往來自於精神與肉體的矛盾。人們往往不是忘記了精神的存在,而追求肉體的滿足,就是忽略了肉體的存在,而追求精神的滿足。這兩種矛盾狀態都會帶來痛苦,使人被自己踐踏、異化,或者應允他人對自己的控製,其結果都是精神被支配,肉體被奴役。或者更直接的,他們直接被自己的夢想所控製和奴役,而夢想是被社會操縱的,於是他們就逃不過失去自由和自我的下場。《夢之安魂曲》就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這一境遇。
影片講述了四個人的邊緣生活:中年喪夫的莎拉整天以電視為伴,一天她接到電話,得知她成了一個電視節目的幸運觀眾,可以上電視成為明星,於是她為了穿上那件她年輕時穿的那條紅裙子而開始了減肥的計劃。而她的兒子哈裏則和朋友泰倫在街上販毒,以此賺取金錢希望能和女朋友瑪莉安過上幸福生活。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但在不知不覺中,所有的東西都失控了,這四個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牽引,漸漸走向黑暗的深淵。
故事從夏天開始,到冬天結束。一步步地,由起因、經過到結果,這些健康、善良而無辜的人,不是被虛假的想象帶來的“活力”燃盡,就是在冷酷孤獨中傷害自己,並被迫應允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他們被現實剝奪著,最後離希望越來越遠。這不禁使人想到,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無數的人成天被欲望或者期待所驅使,左奔右突,離棄了所有,包括自己,不可避免地也被恐懼和焦慮困擾著。但是人們往往沉迷於這些恐懼和焦慮,以及這些不安定的東西帶來的痛楚,把它看作達到希望或者期待的必然途徑。
和《猜火車》等一樣,《夢之安魂曲》也是描寫混亂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影片,但是它描寫的對象,不僅僅是青年,也包括老年人等組成的社會邊緣群體,這使它對社會的針砭更廣泛和深刻有力。另外它陰鬱的氛圍,始終充斥著某種恐慌和無法表述的憂慮,這些都和那些調侃型的小病小痛的另類電影有很大的區別。它拒絕調侃和黑色幽默,原因是這些都不足以引起人們足夠的痛感。它也並非隻想表現吸毒問題,作為“顛覆傳統電影”,它的顛覆性表現在它置疑了人類的希望與沉迷這兩種基本的生存狀態——在無法控製的情況下,期待與欲望的沉迷是危險的,猶如沉迷於毒品一樣。它牽涉的是三種交叉的矛盾問題:現實與夢想的矛盾、清醒與沉迷的矛盾、肉體與精神的矛盾。一種情況,他們認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並沉迷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忘記了現實,直至失去一切。期望促使夢想的幻覺膨脹與飛升,但是往往隻消卜的一聲,夢想和幻覺都通通消失;另一種情況,追求無止境的身體享受,以為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實,其實是在付出身體與尊嚴的代價交換微不足道的物件。可是在交換的瞬間,我們已然忘記了自己的一切:“我們是破碎的,隻為著另外一些破碎而存在。” 他們以為能在這種精神幻覺和身體享受中得到無窮無盡,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在這些希望和滿足中得到真正的充實和來自現實的真切回應。
幻覺中,莎拉看到自己上了電視,而光彩照人的另一個自己卻和主持人走了出來,他們一起嘲笑著她和她的屋子,然後看著這個自己和那個主持人一起變得瘋狂而猥瑣。他們一齊向她喊著:“莎拉,喂我!”這似乎象征著一種被吞噬的恐怖。而電視裏的觀眾——作為充滿希望的人們的幸福來源,竟然也隻是電視裏的幻象!雖然人們正因為希望和夢想(幻覺)的存在,“才願意去微笑,才願意生存下去”,但是沉迷其中的結果往往是整個生命被這些幻覺所吞噬,隻剩下空洞的事實——這個我們決意離棄的現實。絕望是怎樣的情形?耗盡一切去得到一些,可是得到了卻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而曾經有過的美好也不複存在,甚至在美夢逝去後,現實的殘酷嘲弄還在延續。絕望與可悲連在一起,在失去了一切後,得到的一切又齊齊嘲笑他們的癡心和期盼和在期待中盲目而軟弱的自己。人們如此鍾愛某些東西,以至將生命拋擲其中,將人生交於這些夢想,並期待它們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的慰藉。然而它們並沒有使生命的顆粒飽滿渾圓,相反,它們卻在人們的樂意並授意下將生命的意義、價值擠壓、揉碎,將他們放逐到空曠的荒野,讓他們彷徨失所。這就是真正的悲劇——不止是“夢醒了,卻無路可走”,甚至是“夢醒了,卻不知身在何處。 ”
也許,還有另一種選擇:懷抱著希望和夢想沉沉睡去,用蜷伏於母體中的姿態,繼續祭奉那些夢想,沉迷於虛幻的美好中,而所有的美好,也隻有在夢中延續與終結。於是我們看到結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身體蜷縮起來,進入夢鄉,仿佛重回與母體相連的懷抱。他們在繼續做夢,不過這個夢隻是以往一切夢的憑吊。它在用所剩無幾的力量終結和埋葬過去和自己。泰倫蜷縮在牢房床上入夢,也許此時他想起了小時候與母親的對話:“我以後要做大人物”;“你不一定要做大人物,隻要做媽媽的好孩子。”做個好孩子,這個願望也許永遠地落空了,最後他在昏睡中才又見到了母親懷抱著幼年時的他的情景。莎拉也終於看到了夢的結尾:容光煥發的她在電視節目中見到了依然健康的兒子,擁抱著他,喜極而泣:“我愛你,哈裏。”兒子說:“我也愛你,媽媽。”觀眾起立鼓掌……夢結束了,悲劇也落幕了。
沒有喋喋不休的畫外音,它僅僅用畫麵、色彩和音樂就向我們表達了一切——疏離、淡漠、無奈、痛苦,一切已足夠濃黏了。影片始終以陰暗調做背景,然而卻始終壓抑著憂悒的底色,讓人物像在夜裏被照亮的小孩子,細膩、明亮,恍若無辜的天使。背景的沉鬱,突出了人物的鮮活,醞釀著悲劇的趨向。唯一與之不同的兩段場景卻是處於同樣的幻覺:瑪莉安站在靠海的堤岸上,麵朝大海,陽光和煦,海風吹拂著她的長發,哈裏麵帶笑容,向她跑去,一邊喊著她的名字,而我們卻聽不到他的聲音。天、地、人都籠罩在陽光和朦朧的氛圍中。一切是美好的,卻又是詭異的,這就是他的夢。最後他被截去了手臂,在沉睡中,他依然跑向碼頭,向著瑪莉安跑去,帶著笑容,依然喊著她的名字,可是到接近的瞬間,瑪莉安消失了,而當他後退的時候,也跌進了無盡的深淵,於是我們終於聽到了他絕望的、撕心裂肺的呼喊:“瑪莉安!”
通過模擬思維混亂的狀態,將那些眼花繚亂的快動作配以毫無意義的、沒有生氣的語言片段,同時混合著那些發自潛意識的,匪夷所思的聲響,影片給人帶來一種奇特的體驗。“ 過度壓抑導致的胡言亂語”這個評語恰好提示了影片具有的Cult Film元素——出人意表的人物、氣氛與環境製造出的被異化的實感,它常常激發人的想象力,產生類似詭異的趣味和獨特的、耐人尋味的創新體驗。本片配樂由著名的室內樂團Kronos Quartet演奏,異常出色地烘托出陰鬱絕望的氣氛。在哈裏和瑪莉安這對戀人親密無間的每個片刻,蘇格蘭風笛的低聲轟鳴,都在他們眼前展開一個充滿未知創傷的陰鬱世界,而在悲劇到來的時刻,小提琴的奏鳴重疊再重疊,則不斷迭加著痛苦和焦慮的意欲,以至趨向於窒息。
最後的多鏡頭交織,尤其是這些在邊緣迷茫被生活所傷的人們不約而同的用嬰兒的姿勢睡覺的時候,極大的表現出了內心的受傷,生活使人想回歸到最最原始的狀態,種種矛盾對衝著人們的心靈和肉體。
《夢之安魂曲》是一部坦誠的電影,它直接將那些被隱藏著的、無奈地肮髒著的現實暴露出來,將那些黑暗中的痛苦攤開,細細查看它們發黑的紋理,它的目的隻是為了指引我們去尋求一個答案:這個世界在以怎樣光怪陸離、無法理喻或慘不忍睹的形式行進著。然而這種直接,卻觸動了美國電影檢查機構。評審認為片尾那場戲太有傷風化,而導演和發行公司又拒絕對影片進行修改,所以隻能采用“拒絕等級”和“R等級”(17歲以下由父母陪伴)兩種版本上映。這就使得它隻能在少數幾家電影院上映,從而失去了大量的觀眾,但是導演和電影公司對電影藝術的堅持態度卻使電影的藝術真實得以完整保存。
《夢之安魂曲》被評為最具爭議最觸目驚心的十部電影之一,它的觸目驚心主要不是視覺的,而是心靈的。電影用那些人物的人生軌跡作為線條,完整地描摹了那些暗淡的人生圖景。它的真實和犀利釋放出無數的苦痛,並用這些苦痛和悲切洗滌現實中的虛妄。雖然電影講述的是虛構的故事,但是放眼現實,像這樣的人生沉浮在現實中卻是俯拾皆是。我們既然已經熟知這些悲痛的來源與表象(種類),看到這些被夢想損害、被現實侮辱的人們,那麽在我們準備或者正在改變和滿足自己時,就應該問一問自己,這樣做真的能讓自己充實和快樂嗎?也許隻有當我們站在夢幻與靈魂的終點,才會明白“在肉體的基礎上,不忘精神的詩意守候,讓精神的生長,促成肉體的完善”才是趨向於至美與至善的人性之路。
下載請點擊
http://www.megaupload.com/?d=I6FWK3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