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回應:TVB[百年夢工場-記錄香港電影100年(8CDmkv)國粵語中字(各單文件QQ中轉)

(2008-07-02 13:59:01) 下一個

簡介:
片 名:百年夢工場
年 代:2007年
地 區:香港
影片格式:HALFCD
小組:TLF
文件大小:8CD 共1.36G
語 言:國粵語
類 型:記錄

◎簡  介
  《百年夢工場》完整地記錄了華語電影100年間的發展,破天荒邀請到接近200位知名影藝人擔任主持及嘉賓,並搜羅了超過300部電影的珍貴片段,當中包括歌舞片、動作片、喜劇、國語及粵語片,以至新浪潮電影等等,每格畫麵裏的光與影,時間、地點及人物,均屬所有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因此別具收藏價值,無論是否華語電影的忠實愛好者,都會視之為難得的瑰寶。
劇情介紹:
《百年夢工場》電視節目大受觀眾的歡迎,收視理想。這個節目請來超過五十位藝人擔任主持,陣容鼎盛。節目探討近百年來香港電影工業的曆史和現象,回顧過去的光輝歲月,並展望將來再創電影新機。《百年夢工場》不但從宏觀角度探討香港電影發展,並透視多年來的不同電影品種,包括歌舞片、動作片、喜劇、國語、粵語片和新浪潮電影等。
  出場人物 成龍 杜可風 黎姿 黎明 梁詠琪 李子雄 朱茵 張達明 鄭裕玲 趙良駿 莫文蔚 謝賢 梁家輝 吳鎮宇 Twins 張堅庭 鮑起靜 麥兆輝 李嘉欣 張同祖 古天樂 鄭佩佩 馮德倫 鄭中基 劉青雲 鄧凱光 岑建勳 葉童 曾誌偉 楊采妮 鄭伊健 房祖名 李燦森 吳思遠 蕭芳芳 鄭佩佩薛家燕 靜婷 容祖兒 李香琴 羅卡 朱日紅 吳昊 黃奇智 波波 方力申 麥基 陳寶珠 許冠文 林敏怡 潘緣良 鮑德熹 馬馮國 金培達 馬楚成 吳君如 高誌森 壯澄 陳可辛 蕭若元 謝賢 曾江 龍剛 周聰 朱克 朱日紅 雷震 鄭文懷 黃家禧 王為一 黃愛玲 吳回 吳楚帆 列俘 司圖安 竇漢勳鮑起靜 張鑫炎 黃百鳴 ... 等
第1集, 第2集 光影歲月 (上) (下)
  這兩集為香港電影概略篇,是一次尋訪香港電影曆史的旅程。內容主要點出香港電影史上幾個重要時代。戰前香港電影的源頭、萌芽、成長
、愛國電影成為主流開始,到戰後多位電影人南下香港影業成長、五十至六十年代國、粵語片的分流、七十年代功夫武俠片大熱、八十年至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時期、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經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到廿一世紀香港電影麵向國際及中國市場的發展,概略地展現香港電影發展的框架。尤其是看到香港電影初創之時與上海電影發展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
第3集 歌舞升平
  《歌舞升平》主要簡單闡述國、粵語歌唱片、黃梅調電影及粵語戲曲片的分別,它們各自的代表作,綜觀這些片種在香港電影工業上的重要性和其獨特性,以及它們於五十年代興起、六十年代末式微的原因。沒想到歌舞片在香港電影發展中曾經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首要原因可能就是早期的粵語片就是從粵語大戲發展而來的。一出粵劇架個攝像機就是一部電影。從3、4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歌舞片都有著很大的市場,也造就了第一批擁有大量Fans的偶像,如蕭芳芳、陳寶珠等,看70年代的歌舞片片斷甚至有著好萊塢的影子,舞台、服飾的現代和華麗也讓人驚歎。隻是80年代開始基本上就很罕見了,也少有成功的歌舞劇。鮑德熹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歌舞片,雖然在80年代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他說,電影是多元化的,也是循環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如果 愛》的時候是充滿新鮮感的。但是,我覺得歌舞片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吧。
第4集 國粵電影南北和
  香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唇齒關係,猶如國、粵語片在香港電影上的關係。這一集主要探討國語片興起的因由;國、粵語片共存與此消彼長的時期與原因;國、粵語兩片之間的製作質素差異;以及國、粵語片中的左派與右派電影等。這一集更會探索七十年代末國語片式微的原因、香港觀眾摒棄國語片的因由,當中與香港及海外市場口味的改變及片廠製度瓦解的關係。曾經粵語片被稱為“粵語殘片”,而國語片由於是由大量從上海等地去香港的專業電影人拍攝而代表了電影的高素質。但粵語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衰落終究還是找到了出路重新振作,與國語片融合、共同發展起來。看了這集,就會知道什麽叫“七日鮮”,什麽叫“雲吞導演”,頗有意思。片中還提到當年邵氏兄弟帶了1500萬美元到香港發展國語電影,後來又是1000萬美元,在當時真是非常巨大的投資。
第5集 時勢造英雄
  每一個社會都需要英雄,香港也不例外,而我們的英雄,更多時都出現在電影之中。這一集嚐試從「香港電影時勢造英雄」的角度切入,從遊走於香港電影類型中的愛國電影、武俠片、動作片、英雄片、江湖片及警匪片,逐一搜尋當中曾出現過的男女英雄人物 / 形象。 這集的內容相對熟悉一些。從1949年民間英雄黃飛鴻到民族英雄李小龍到諧星英雄成龍、洪金寶乃至少林英雄李連傑,武俠功夫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也是它走向國際的敲門磚。除了功夫片中的英雄,還有反映社會的警匪片中的警界英雄,還有《英雄本色》造就的“小馬哥”及狄龍、薑大衛等這樣的江湖英雄,還有以劉德華主演的大量的“草根英雄”、周潤發等“賭界”英雄。當然間中也有一些女英雄,如鄭佩佩等人成功塑造的女俠或女警,而近幾年來社會上顯現的“陰盛陽衰”之勢也顯露在香港電影中,小男人、大女人的角色常常出現。有點驚人的是,關於黃飛鴻的電影真是數不勝數,僅早期扮演黃飛鴻的演員關德興在一生中就出演了70多部關於黃飛鴻的電影,真是讓人歎為觀止。而1971年拍攝的電影《女俠》中看到了類似《臥虎藏龍》中的竹林之戰。
第6集 喜劇的摩登時代
  喜劇是香港電影中恒久不衰的類型,一直是香港觀眾的心頭好。由五十年代與基層市民艱苦的生活環境緊扣的實況喜劇,到七十年代末打工仔狂想曲式的許冠文喜劇,再到八十年代末湧現的表姐熱及周星馳的無厘頭風大行其道,喜劇的變化除見證香港觀眾的口味改變,同時也反映出它與香港社會變遷與發展息息相關。 從早期的如《難兄難弟》這樣的小人物輕喜劇發展到70年代由許冠文等許氏三兄弟開創的電視情景喜劇時,節奏明顯加快,幾乎是每三分鍾必有一笑,誇張化、西方化。同時,喜劇中的人物從善良的形象漸漸變成了猥瑣。 此後,洪金寶等也開創了一派功夫喜劇。而到80年代,則是喜劇的鼎盛時代,也是我們開始接觸香港電影的時期吧。即便如今過去許多年,有些“最佳損友”或“福星”以及幾部賀歲片中的搞笑場麵都還能記得。而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新藝城”電影公司,好像是黃百鳴的。片中黃百鳴介紹說,當時公司裏有一個“奮鬥房”,供六個頭互相激發靈感、創作劇本,這六個頭是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曾誌偉、泰迪羅賓,嗬嗬,看這些名字就足以一窺其實力了。王晶說,自己就是一個“娛樂匠”。而由於喜劇的大受歡迎,引來了大量的濫拍最後導致了觀眾的厭倦。一直到周星馳重新走出一條獨特的“無厘頭”之路才又再次重新振作了喜劇。片子以許冠文的一句話做了結束語:用喜劇的角度看待世界。
第7集 港人?港片
  從1978年至2003年,香港電影由「粵語片」到被稱為「港產片」,無論市場或觀眾口味都經曆大起大落的變化,但作為文化產物之一的電影藝術,經曆了廿五個年頭,也反映出本土文化的興起與隱沒。 如今我們稱謂的“港產片”這個概念其實是出現在70年代後的,之前則隻有“國語片”和“粵語片”的概念和區分。從這一集可以看到香港電影是如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的,它與時代緊密相連。如片中所說,香港電影其實也是香港曆史和社會的一個注腳。雖然看過很多的香港電影,但是當我隨著片中回顧香港電影88年開始的“懷舊風”,以及麵臨回歸的“移民問題”、因回歸產生的家庭問題、困惑等等之後,或許會對那些刻著時代印記、香港人在時代變化中的心態變化的電影有一些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麵對一連串諸如經濟蕭條、SARS等時顯示出來的能熬能做打不死的精神。同時,這樣的回顧也是帶著反思的,看到從內地剛開放時在電影中不自覺地顯露出來的夾雜著害怕的“嘲諷”“歧視”、身為香港人的自豪到後來的香港人自己變成被嘲諷的對象,自我的矮化中也都透著無奈。但是,更多的也是探索和展望,憑著香港人的精神,度過了90年代香港電影的低迷期之後,從《無間道》開始或許會再次走向輝煌。而在北望神州的熱潮中,麵對“港產片”是否還會繼續存在的問題,有的也隻是猜測。
第8集 香港電影無國界
  長久以來,香港電影圈的工作者流動量極高,這一集探討香港這個無國界的電影圈子,在電影人「出出入入」的環境下,為電影帶來的衝擊及新文化,例如語言、風格及思維等。這種“無國界”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麵來說,一個是人才的引進,並且積極地學習西方、日本等擁有的先進技術和觀念。比如早期上海的大量影人的湧入。除了著名的“鬼佬”杜可風,此外還有日本人西本正等給香港電影帶來了彩色電影和寬銀幕等技術,韓國導演鄭昌和帶來的拍攝手法,讓香港電影走進歐洲。而在邵氏產量過高導致攝影棚不夠用的時候,居然還是到日本拍攝用日本演員拍攝香港片,因為日本人長得跟中國人比較像,同時還要給那些日本演員取中文名字。 另一方麵的“無國界”指的是香港電影是如何走出香港進入國際市場。包括同好萊塢合作,以功夫片打入歐美市場,用以成龍為代表的功夫喜劇片跨越國界,如何以合作的形式獲得在泰國、星馬地區的本地片待遇,以及如何為台灣和內地架起一座合作的橋梁。
  作為一種娛樂形式,香港電影始終是很貼近人們生活的,充滿了對小人物的關懷,真實的反映出香港人生活和心態的變化。而香港電影的成功也反映了香港人的特質。片中有電影人說道,香港電影可能經常是看到國外有什麽好的就拿來抄,改造成適合香港的,等熱過一陣後又急忙跟隨著下一股熱潮。雖然有用抄襲之嫌,卻也顯示了香港人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能力、很強的學習能力,並總是能很好地將各種風格融合在香港電影中化為己用,也算是一種不斷的創新吧。雖然香港電影從90年代開始陷入低迷,但是,它曾經是如此輝煌過,一個如此小的彈丸之地創造出如此多的電影或者說是那麽強大的電影經濟!
看點:
  100年來電影人的心血,成就了香港的“百年夢工場”,港台電視部兩位監製與八位導演,花了一年時間,日與夜埋首製作的《百年夢工場》共分8集,為你剖析香港電影百年曆史。監製張健華形容今次節目製作工程龐大,八集節目用了 300多部電影的精華片段,邀請老、中、青影人接受訪問,亦有珍貴的電影資料。張健華說:“凡講得出名、具代表性的電影,我們也有找過,可以接觸到的有關電影人,我們也嚐試聯絡,故節目尾段列出的鳴謝名單起碼6、7頁紙,相信破了節目鳴謝名單的最長紀錄。”
  《百年夢工場》足足製作了一整年,以新角度包裝也是節目重點之一,張健華說:“今次我們有 6人顧問團,包括羅卡、吳昊、餘慕雲、石琪、黃愛玲與李焯桃,這是曆史紀錄節目,數據準確很重要,顧問也是義務性質做資料審閱,還有在內容方麵提出意見。”邀請了200位藝人講曆史故事,嘉賓有:成龍、吳宇森、狄龍、洪金寶、陳可辛、曾誌偉、劉青雲、劉偉強、許冠文、陳寶珠、鄭裕玲、梁家輝、黎明、梁家輝、蔡卓妍、黎姿、容祖兒、梁詠琪、莫文蔚、蕭芳芳、楊采妮、古天樂等,這陣容要讓大家知道,香港電影現在仍是人材濟濟。張健華稱,節目更重大的意義是要為香港電影史存紀錄,“香港年輕一輩很難感受到香港昔日的電影輝煌時刻,可能那些十來歲的小朋友連許冠文是誰也不清楚,希望節目能加深他們對電影的認識。”
http://bbsimg.paipai.com/2006/12/28/000/288.gif
謝謝各位回貼的朋友~你http://i162.photobucket.com/albums/t273/xheaaaather/th_fis.gif
http://i12.tinypic.com/63wzymo.gif

To day date:6/4/2008
有效時間:9天12小時
===================================
下載請點擊


第一集
提取碼:80ae4d38
第二集
提取碼:21eb3474
第三集
提取碼:d90d0944
第四集
提取碼:ae446bb3
第五集
提取碼:788615d3
第六集
提取碼:b6630311
第七集
提取碼:721e780d
第八集
提取碼:8cf95069
更多的影視下載請點擊>>>
http://bbs.roveland.com/?fromuid=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