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深入海底領略[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高清晰DVD英語中字(單文件MGU)

(2008-07-02 13:58:59) 下一個
深入海底領略泰坦尼克號之壯觀奇景


【原 片 名】Ghosts.Of.The.Abyss (Extended Edition)
【中 文 名】深淵幽靈
【出品公司】迪斯尼影業 WALT DISNEY Pictures
【出品年代】2003
【國  家】美國
【類  別】記錄片 / 曆史題材
【導  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主  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比爾·帕克頓 Bill Paxton
   裏威斯·阿伯納斯 Lewis Abernathy
   羅裏·約翰斯頓教授 Dr. Lori Johnston
   指導教師林其 Don Lynch
【影片長度】91 Mins
【對白語言】英語
【字幕語言】中文字幕
【內容簡介】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Ghosts of the Abyss)是迪士尼2003年所推出的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3D立體電影,由 James Cameron 執導。
  金像獎大導演 James Cameron 繼1997年執導《鐵達尼號》(Titanic)大放異彩之後,引起他對鐵達尼號更進一步想去揭露麵紗的興趣,因此決定再度執導這部探索鐵達尼號的紀錄片。James Cameron 在2001年帶著本片拍攝人員,重新潛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沈船上,運用特別研發的許多拍攝技術,完成了本片辛苦的拍攝作業,之後再配合電腦技術,完成了本片的後製,其中更運用許多當初拍攝《鐵達尼號》電影時的場景,回複這艘船當年的風采,更將本片拍成一部3D立體電影,帶領觀眾更身曆其境地展開這場旅程。
  James Cameron 擔任本片製片及導演,他過去曾導過《異形》、《魔鬼終結者》…等著名電影,1997年的《鐵達尼號》更是他從影生涯的高峰,該片共拿下該屆奧斯卡金像獎11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以及他執導拿下的最佳導演。在《鐵達尼號》該片當中,扮演探索鐵達尼號之謎探險家的演員是 Bill Paxton ,而如今在《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這部紀錄片當中,Bill Paxton 真的由假變真了!他在本片中擔任引述者,並親身參與這場冒險。Bill Paxton 曾經參與主演的迪士尼電影還包括有《巨猩喬揚》。本片是由 Joel McNeely 擔任配樂,電影原聲帶則由 Hollywood 唱片發行。
  《鐵達尼號之深淵幽魂》在美國是安排於IMAX以及一些有特殊設備的立體電影院上映。

重返泰坦尼克
  說起電影《泰坦尼克》,恐怕無人不知。這部1997年拍攝的講述曆史上最富傳奇色彩沉船的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它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高達6億美元,足足比第二名《星球大戰》高出了1.5億。多年之後,“泰坦尼克”迷們現在又有了一個大飽眼福的機會:《泰坦尼克》的“續集”4月11日就要在美上映。
  這裏的“續集”之所以打了引號,是因為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續集。導演卡梅隆(James Cameron)這次壓根沒打算將羅斯和傑克的愛情故事再繼續講下去,而是雄心勃勃地準備當一回導遊,帶領觀眾親臨其境地參觀這艘沉船,看看她在幾千米下的海底到底是什麽樣子,並用3D虛擬現實技術,完全再現在幽暗的海底漫步於沉船中的感覺。所以,這其實是一部長約45分鍾的記錄片,名為《海底幽靈》(Ghosts of the Abyss)。
  是不是感覺有點失望?那你可就錯了。這部記錄片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壯觀的記錄片”,卡梅隆一人就包了編劇、導演、製片三項職務,光因為這一點,這部記錄片就不容錯過。要知道卡梅隆出手的片子是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的,在他名下,是?徊坎康纈笆飛俠鋶癱?降淖髕罰?瘛噸戰脊摺罰?1984)、《異形》(1986)、《真實的謊言》(1991)和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1997)。
  卡梅隆感興趣的其實並不是電影中的故事情節,而是在科學和技術手段上的問題,他本人拿到的大學學位就是物理學的。這次要投身海底,告訴世人近乎一個世紀前沉沒的巨輪現在是什麽樣子,海底又是怎樣的情景,無疑在技術上有巨大的難度,具體到燈光該如何解決、怎麽將鏡頭深入到船體的內部等等。但這些困難之處隻會激勵卡梅隆迎難而上。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讓泰坦尼克複活、並賦予她生命的機會。他說:“對我來說,泰坦尼克是一個傳奇、一個神話,隻有當我親眼看到她,我才意識到這是真的,這是一個發生在真人身上真實的故事。”
拍攝本身就是探險
  拍攝工作正式開始於2001年8月13日,那天整個拍攝隊啟程,開赴泰坦尼克的出事海域。然後在海上整整工作6個星期。
  整個探險隊分了三個部分:創作小組、專家小組和技術小組。創作小組主要包括導演卡梅隆和探險隊隊長比爾·潘克斯頓(Bill Paxton),潘克斯頓是卡梅隆的好朋友,在《泰坦尼克》中扮演過潛水員,這次是真正的“重操舊業”。專家小組裏包括了曆史學家、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甚至還有專門研究泰坦尼克的專欄作家,其中有不少是1997年拍《泰坦尼克》時的原班人馬。技術小組主要負責技術設備和3D畫麵製作,卡梅隆的一個弟弟也在其中工作。
  探險隊雇了俄羅斯海洋研究所的考察船凱爾提緒號(Keldysh),作為為期一個半月的整個考察活動的基地。拍《泰坦尼克》時用的也是這艘船。凱爾提緒號隨船配備了兩艘深海考察小潛艇,分別命名為米爾一號和米爾二號(米爾Mir在俄語裏的意思是和平)。世界上隻有四艘科學潛艇可以降到泰坦尼克沉沒的海底那樣的深度,米爾一號和二號就在其中。它長7.8米,寬3.6米,內部直徑2.1米,大小就如同一個小型的家用衛生間,如果要有三個人同時乘坐,那每個人差不多都是緊挨著另外兩個人。它每次可以在海底持續工作10到12個小時。
40噸高技術裝備
  在深海拍記錄片可不是輕而易舉的,光各種各樣的設備卡梅隆就帶了40噸,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規格。在這麽多的設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這次專門製造的。比如兩個專門用於深入船體拍攝的小型的深海遙控機器人,它們每個隻有80磅重,能夠到達一些以前進不去的地方,當深海潛艇到達海底時,就把它們放出去,慢慢地進入沉船內部。再比如,這部記錄片是立體的,所以拍攝的時候需要兩個鏡頭同時拍,一個模擬人類的左眼視覺,另一個模擬右眼視覺,然後重疊播放,就會產生立體效果,所以拍的時候要用專用的立體攝像機,它不僅體積較大,而且還必須能夠防水、抗壓。
  至於燈光問題,船體內部的燈光可以由遙控機器人攜帶的隨身光源來解決,但整個船體的外部燈光怎麽辦呢?這就不得不采用外置的光源來解決,所以這次就專門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包含十個發光點的發光器。它的體積太大,以至於不得不采用專門的船隻來運送。拍攝的時候,就把它降到2.5英裏深的海底,懸掛在泰坦尼克廢墟的上方,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巨型的樹枝狀的裝飾燈。

  潛艇用一種無線的通訊設備和海麵上的指揮中心保持聯係,這種設備利用低頻的波段,在海水中傳遞和接受聲波,並把聲波還原成聲音。聲波在傳遞過程中難免要受到海洋中其他聲音的幹擾,所以通過這種設備,有時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海豚和鯨魚的叫聲。
借IMAX現身
  出海回來,拍攝工作就轉入了同樣艱難的後期製作階段。2002年3月卡梅隆剪出了一個20分鍾的樣片,供日本和西班牙的海外發行商觀看。同年5月,迪斯尼公司取得了這部片子美國國內發行權,初步定於當年秋天上映。
  同年11月,迪斯尼宣布正式上映將推遲到2003年4月11日,同時這部記錄片的電視版在發行頻道播出,不過內容並不是泰坦尼克,而是那次深海探險的另一個副產品——二戰期間德國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它也沉沒在大西洋中。2003年1月,這部記錄片在美國東西兩岸分別試映,反響非常熱烈。
  現在這部記錄片采用IMAX格式,也叫做大電影格式,它與傳統電影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屏幕特別巨大,長30米高20米,放映時的情景非常壯觀。它的屏幕大,所以拍攝用的膠片也很大,為70mm,而一般的電影膠片僅為35mm,前者的感光麵積是後者的10倍,所以能夠容納更多的細節,當然這樣的代價就是它單位時間的拍攝成本要遠遠大於一般電影。卡梅隆用這種電影格式就是看中它能夠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順便說一句,IMAX電影院2001年底就登陸國內,落戶在上海科技館。
  除了IMAX版本,這部記錄片還會推出一個35mm的3D立體版和一個35mm的2D版,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在普通電影院觀看,將無緣享受它的立體效果。雖然整個記錄片的長度是45分鍾,但它的DVD版將有90分鍾,對於隻能看到DVD的影迷來說,也算是個小小的安慰。







點擊下載
http://www.megaupload.com/?d=1JVXTYC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