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決定寶寶聰明的關鍵因素

(2008-08-11 18:32:05) 下一個
智力與遺傳有著密切關係

智力能遺傳,這是十分肯定的。一個人的體質、智力等多方麵都與遺傳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發現,父母智商高的,他們的子女智力也好;父母智商低的,子女智力也比較差。

單卵雙胞胎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常比較接近。德國科學家曾對1萬名兒童的智力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父母智力為優秀者,其子女約70%的智力為優秀;父母智力偏低者,70%的子女智力也是偏低的。有人對1500名平均智商在140以上的成人進行追蹤觀察,結果發現,他們所生的孩子平均智商也在120以上。

人的智力與腦細胞數量、神經係統結構、神經遞質、記憶分子等都有密切聯係,而這些都決定於遺傳的物質基礎——脫氧核糖核酸即DNA。當然智力在遺傳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子女的智商與其父母相比,更接近於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即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高,但比其父母要低,而低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低,但比其父母要高。另外,智力在遺傳過程中,同樣存在著變異,所以有的父母智力都很好,但生下的孩子卻是白癡,而有不少智力一般的父母,其子女的智商卻比較高。

智力是天生還是靠後天培養?

有人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後天的教育隻能增加知識,而不能提高智力。例如,中國科技大學少年預備班裏的學生,有些孩子在2歲時其智商就高達240,他們的智力在進行早期教育之前就是超常的。而有人則認為智力取決於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和必要的教育起決定性的作用。其有力的證據就是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卡瑪拉在回到人世間9年之後,才學會了45個單詞,其智力水平甚至無法與1歲的孩子相比,原因就是他在出生後沒有得到及時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科學的早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不全麵的,應該說智力的發育,遺傳是基礎,後天的教育及環境是條件,二者都不可忽視。孩子出生後,來自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經固定,而這種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為現實,還受到文化背景、周圍環境、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人做過調查,發現智商比較高的孩子,約60%~70%出身於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因此,有人將智力超常的兒童劃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他們本身具備優秀的遺傳因素,第二種是智力遺傳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種是具有優秀的遺傳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後天教育。所以不難發現,後天教育同樣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遺傳影響,生來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後從周圍環境中學習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質方麵,是急躁還是穩定、是開朗還是抑鬱、是怯懦還是勇敢,主要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後天教育很難改變。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動,受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非常大,並且通過環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動,從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早期教育,提高他們的智力。

轉自: 北美中文教育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