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版畫大師埃舍爾(M.C.Escher)

(2013-12-30 07:54:12) 下一個


(上周的讀書筆記,留個底。)

有一位畫家,世人至今無法把他歸類於任何一個流派。他既不屬於古典派、浪漫派或風景畫派,也不屬於印象派、立體派或抽象派。

他的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他之前,從未有藝術家創作出類似的作品;在他之後,也沒有藝術家追隨他的足跡。

但是,他的作品,卻備受科學家和數學家推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用他的畫作《騎士》作自己所著《基本粒子發現簡史》的封麵。1954年的國際數學協會在阿姆斯特丹專門為他舉辦了個人畫展。可他本身,卻並不是科學和數學領域的專家。

這位在畫風上特立獨行的畫家,就是荷蘭的版畫大師埃舍爾。

埃舍爾1898年生於荷蘭,在年少時,就表現出繪畫上的藝術天分,但數學成績很差。中學畢業後,埃舍爾在父親的建議下進入建築與裝飾藝術學院。在求學期間,指導老師見其繪畫上天賦不凡,而建築上泛泛可陳,就建議他專攻繪畫。自此,埃舍爾對裝飾設計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木刻版畫。

1922年,埃舍爾造訪了西班牙的Alhambra城堡。這是14世紀摩爾人的建築,其平麵鑲嵌畫的裝飾風格(Tessellation)令他深為迷戀。平麵鑲嵌畫是在兩維的平麵上,以拚接地磚的方式,毫無重疊、毫無間隔地拚放重複的幾何圖案。隻要有足夠的圖案,不停重複就可以布滿無限大的平麵。這種在兩維平麵上展現的“無限”性,令埃舍爾沉醉不已。他將簡單的幾何圖形,推廣到富有生命的圖案,譬如飛鳥、魚、爬行動物甚至天使和魔鬼。在拚圖時,利用陰影構成補餘的圖案,並用漸次變形的手法,表達他對世界的看法。

在埃舍爾成名作木刻畫《晝與夜》裏,大地上是典型的荷蘭風景:河流、船舶、大橋、風車、小村,以畫麵的中軸線,形成鏡像的對稱。左半光線稍亮,代表白天;右半光線偏暗,代表黑夜。白天和黑夜,以鏡像對稱在同一幅畫中,這是此畫的巧妙處之一。菱形的田陌,灰白間隔,如果目光慢慢上移,經過兩次漸變,田陌變化成白色的大雁,從左到右飛翔。而白雁之間的灰色空間,形成了灰色的大雁,從右向左飛行。這種圖案的漸次變化和黑白交錯,是此畫的又一巧妙之處。我們在這裏,看到了“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看到晝夜的分割和輪換。

木刻畫:晝與夜

埃舍爾在彩色木雕《越來越小》中,把“無限”的數學概念進一步深化。一個簡單的爬行動物圖案,塗以紅、白、黑三色,鏡像變換,拚接在一起。圖案向中心,漸次縮小,不斷複製,形成數學上的“分形”概念,直至無窮小。對於埃舍爾來說,在有限的方寸之間,自有無限的空間、無限的科學概念和無限的藝術想象。用藝術化的形式,表達出數學上分形和無窮的概念,埃舍爾的這幅作品,一直讓數學家讚不絕口。用計算機產生複雜而美麗的分形圖案,雖然在今天已不是件難事,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埃舍爾的作品無疑具有開創性。

http://uploads3.wikipaintings.org/images/m-c-escher/smaller-smaller-colour.jpg

木雕:越來越小

http://www.bocamuseum.org/clientuploads/EXHIBITION_IMAGES/EscherConvex_and_ConcaveLR.jpg

版畫:凸與凹

埃舍爾還是位善於運用視光學錯覺、製造“不可能的建築”的畫壇魔術師。版畫《凸與凹》,初略一看,隻是一幅精致的室內畫。但細看時,卻有目眩的感覺,這樣的三維空間在真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奧妙在哪裏呢?畫名為何叫《凸與凹》呢?如果我們遮住畫麵的左半部分,隻看右半部分,這半邊的畫一切正常:爬梯者、吹號者、懸掛在天花板的水壺。我們會覺察到畫麵的光源來自右方,而左下方扇貝形的飾物,是一個嵌在天花板上的凸形物。但如果我們遮住畫麵的右半部分,隻看左半部分,我們看到的一切仍然正常:爬梯者、吹號者、提籃的女士、埋頭蹲坐者。我們會覺察到畫麵的光源來自左方,而右下方扇貝形的飾物,是一個地板上的凹形物。當地板上的凹形扇貝和天花板上的凸形扇貝,左光源和右光源,這些不該在同一幅畫中出現的事物,碰撞在一起的時候,埃舍爾構造出的世界是多麽異想天開。這種物理上的悖論和有違三維實際的存在,是埃舍爾的畫中讓人迷惑、沉思和拍案叫絕的地方。

在版畫《》中,男子所在層樓的八根柱子,除了左右最外側的兩個,其它六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隻看柱子的上半部,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出遠近各三根柱子。如果隻看柱子的下半部,我們同樣容易找出遠近各三根柱子。但是,神奇的事發生在埃舍爾把畫麵上半部和下半部連到一起的時候。三根在上半部裏處於近處的柱子,在下半部裏到了遠處。埃舍爾再次將悖論引入了他的作品:似近實遠,似遠實近。而登上梯子想更上一層樓的兩位男子,正疑惑是在樓內還是樓外。因為這個梯子是不可能一頭在樓內,一頭在樓外的。那個坐在樓外板凳上的年輕人,手上拿著的模型,實際上就是這個“不可能的建築”的簡化版。埃舍爾,這位在大學時放棄了建築的藝術家,在他的版畫裏,製造出了不可思議的建築,以非常精巧考究的細節寫實手法,生動地表達出各種荒謬的結果。

 

http://uploads8.wikipaintings.org/images/m-c-escher/belvedere.jpg

版畫:望樓

Escher_E.jpg

版畫:手畫手

最後,再來介紹一下埃舍爾的傳世名作《手畫手》。 畫麵上有兩隻都正在執筆素描的手,初看平淡無奇,可是仔細看時,就會感到充滿玄機。一隻右手正在仔細地畫左手的衣袖,並即將畫完,與此同時,左手也正在執筆描繪右手,並且也正好處於收筆。畫麵就此定格,卻把無限的疑惑留在畫麵之外。如果是左手畫出的右手,那麽左手是哪裏來的?左手是右手畫出的。這個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追問因果和起源,讓我們覺得埃舍爾其實是一位思想家,隻不過他的作品不是付諸語言,而是形諸繪畫。他的作品,是他思想探索的一個總結和記錄。

由於埃舍爾所思考的問題,以及他思考問題的方式,更接近於科學家而不是藝術家,所以他的作品首先為科學家所接受,是科學家發現了埃舍爾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研究埃舍爾的素材筆記,可以發現他的創作過程儼然像一位數學家,在他所構造的世界裏,每一種形象都經過嚴密計算。然而,就畫麵的美麗程度而言,埃舍爾卻毫無疑問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埃舍爾自言,在他的身體裏,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少年。這個少年一直用他敏銳的空間觀念、不凡的藝術靈感和深刻的哲學思考,給我們呈現出一個個奇異美妙的世界:沿著階梯一直往下走,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高處;瀑布濺落,水順著水渠“正常”流淌,卻最終流歸高處,流水如此循環往複。

 


參考文獻:

1. Bruno Ernst, The Magic Mirror of M.C. Escher, 2007

2. J. L. Locher, The Infinite World of M.C. Escher, 1984

3. Doris Schattschneider, M.C. Escher: Visions of Symmetry (New Edition), 200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海上雲 回複 悄悄話
我是看暈了寫的,所以讀的人一起暈;))
小小艾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畫和文字都讓我有目眩的感覺。嘎嘎嘎
海上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杜姐和玲。新年快樂!

以前看過他的畫,最近機緣巧合,較係統地讀了讀。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太妙了, 他的版畫比畢加索的抽象畫更吸引我。 尤其是那幅手畫手, 手部肌肉骨骼的線條,立體光影與整幅畫作的構思,真令人歎為觀止。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藝術家需要超於常人的想像力及與眾不同的思想能力!

手畫手太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