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詩與歌

(2010-12-12 22:17:20) 下一個


關於詩歌的起源,曆來有一種共識。《尚書·虞書》:“詩言誌,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
《禮記·樂記》:“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最早的《詩經》,“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頌”,是祭祀時的樂歌。

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雖然仍講究韻律,如平仄、格律、宋之詞譜、元之曲譜,但慢慢失去了“歌”的功能,特別是
很多現代自由詩,在追求意境美、意象美、形式美、哲理的同時,弱化了內在的韻律;而另一方麵,現代的歌詞很多時候為了通俗、口語化、合韻、合曲,大大犧牲了意境的美。我們很少能聽到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樣有詩意的歌、這樣有韻律美的詩。

其實,我們可以把詩寫得更有韻味些,一首真正好的詩應該可吟可誦可歌;我們也可以把歌詞寫得更有意境些,一首真正好的歌詞應該可回味可細品。

知難行更難,慢慢修行求索。一年寫出一、二首這樣的詩歌,這樣的目標是不是太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海上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點綴的評論:

歡迎點兄光臨。嗬嗬,實際情況是:目標太高,無人指導,追求不到~~~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海上君的創作,
是有目標,有指導,有追求的。
深表感佩!
海上雲 回複 悄悄話 聆聽無樹兄碗論,妙~~

可是,有太漂亮的碗,我們都舍不得用來盛飯。等實在餓了,沒碗盛飯,再漂亮的碗也會拿來用~~~

wushu 回複 悄悄話 知道海雲兄近來在琢磨這事,欽佩並讚同。這種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境界,而且海雲兄是做得到的。
覺得合和分有它自己的哲理和軌跡。當人類做成了第一隻圓形的陶碗的時候,它是那麽的完美。它甚至都不那麽圓,但人人都喜歡它,都要用它,都要欣賞它,人人都想要一個。於是,成千上萬隻陶碗生產出來了,然後大家試著改變陶碗的每一種內在因素,有意或者無意,做出了方的,扁的,玻璃的,塑料的,帶花的,透明的,隻能用不能看的和隻能看不能用的。如此分離而在每一個方向各自進步。然而在不遠的地方,我們相信有一隻終極的碗,無比地美麗,無限地實用,而且經久不朽。恰恰就像那第一隻碗在當時的人們心中的印象。我們需要這種印象,因為這正是分離所失去的,而這也就是合的動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