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算卦的故事

(2008-08-02 21:00:20) 下一個
(轉載)

我童年的時候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我放棄學業,不要去考功名,改學醫,並且說:學
醫可以賺錢養活生命,也可以救濟別人。並且醫術學得精,可以成為名醫,這是你父親
從前的心願。
後來我在慈雲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臉長須,看起來飄然若仙風道骨,我
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禮。這位老人向我說:你是官場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
學宮了,為何不讀書呢?
我就把母親叫我放棄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他。並且請問老人的姓名,是那裏人,家住
何處;老人回答我說:我姓孔,是雲南人,宋朝邵康節先生所精通的皇極數,我得到他
的真傳。照注定的數來講,我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你。
因此,我就領了這位老人到我家,並將情形告訴母親。母親要我好好的待他。並且說:
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數的道理,就請他替你推算推算,試試看,究竟靈不靈。
結果孔先生所推算的,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靈驗。我聽了孔先生的話,就
動了讀書的念頭,和我的表哥沈稱商量。表哥說:我的好朋友鬱海穀先生在沈友夫家裏
開館,收學生讀書。我送你去他那裏寄宿讀書,非常方便。於是我便拜了鬱海穀先生為
老師。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裏所注定的數;他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
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
到了明年,果然三處的考試,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樣,完全相符。孔先生又
替我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他說:那一年考取第幾名,那一年應當補廩生,那一年應當
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後,在某一年,應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縣長,在做縣長的任上三
年半後,便該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醜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
惜你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我都一一的記錄起來,並且牢記在心中。從此以後,凡是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
後,都不出孔先生預先所算定的名次。唯獨算我做廩生所應領的米,領到九十一石五鬥
的時候才能出貢。那裏知道我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學台屠宗師(學台:相當於現在
的教育廳長)他就批準我,補了貢生。我私下就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有些不靈了。
後來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學台楊宗師駁回,不準我補貢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
看見我在考場中的‘備選試卷’沒有考中,替我可惜,並且慨歎道:這本卷子所做的五
篇策,竟如同上給皇帝的奏折一樣。像這樣有大學問的讀書人,怎麽可以讓他埋沒到老
呢?
於是他就吩咐縣官,替我上公事到他那裏,準我補了貢生,經過這番的波折,我又多吃
了一段時間的廩米,算起來連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補足,總計是九十一石五鬥。我
因為受到了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運的遲
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時候,祈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等我當選了“貢生”,按照規定,要到北京的國家大學去讀書。所以我在京城裏住了一
年。一天到晚,靜坐不動,不說話,也不轉動念頭。凡是文字,一概都不看。到了己巳
年,回到南京的國家大學讀書,在沒有進國家大學以前,先到棲霞山去拜見雲穀禪師,
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我同禪師麵對麵,坐在一間禪房裏,三天三夜,連眼睛都沒有閉。雲穀禪師問我說:凡
是一個人,所以不能夠成為聖人,隻因為妄念,在心中不斷地纏來纏去;而你靜坐三天
,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麽緣故呢?
我說: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
沒有辦法改變。就是要胡思亂想得到什麽好處,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實不想,心裏也就
沒有什麽妄念了。雲穀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傑,那裏知道,你原
來隻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我聽了之後不明白,便請問他此話怎講?雲穀禪師說道:一個平常人,不能說沒有胡思
亂想的那顆意識心;既然有這一顆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陰陽氣數束縛了;既被
陰陽氣數束縛,怎麽可說沒有數呢?雖說數一定有,但是隻有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
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
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裏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
量,就可以使他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
而極惡的人,數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的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
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成為貧賤短命。
你二十年來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數轉動一分一毫,反而被數把你給拘住了。
一個人會被數拘住,就是凡夫,這樣看來,你不是凡夫,是什麽呢?
我問雲穀禪師說:照你說來,究竟這個數,可以逃得過去麽?禪師說:命由我自己造,
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
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我們佛經裏說: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
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隻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為說謊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薩還會亂說假話,欺
騙人的呢?
我聽了以後,心裏還是不明白,又進一步問說;孟子曾說:凡是求起來,就可以得到的
,這是說在我心裏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若是不在我心裏的事,那麽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說道德仁義,那全是在我心裏的,
我立誌要做一個有道德仁義的人,自然我就成為一個有道德仁義的人,這是我可以盡力
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貴,那是不在我心裏頭的,是在我身外的,要別人肯給我,我才可
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給我,我就沒法子得到,那麽我要怎樣才可以求到呢?雲穀禪師
說:孟子的話不錯,但是你解釋錯了。你沒看見六祖慧能大師說:所有各種的福田,都
決定在各人的心裏。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
。隻要從心裏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能向自己心裏去求,那就不隻是心內的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貴,也
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內外雙得。換句話說,為了種福田而求仁求義,求福,求祿,是必
有所得的。
一個人命裏若有功名富貴,就是不求,也會得到;若是命裏沒有功名富貴,就算是用盡
了方法,也求不到的。
所以一個人,若不能自己檢討反省,而隻是盲目地向外麵追求名利福壽;但得到得不到
,還是聽天由命,自己毫無把握。這就合了孟子所說,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兩句話了

要知道縱然得到,究竟還是命裏本來就有的,並不是自己求的效驗,所以可以求到的,
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亂求。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貴求不到,而且因為過份的亂求,過份的貪得,
為求而不擇手段,那就把心裏本來有的道德仁義,也都失掉了,那豈不是內外雙失麽?
所以亂求是毫無益處的。
【求富貴呀得富貴,求兒女呀得兒女,求長壽呀得長壽,沒有什麽求不到呀,求不到!
隻要做好事,從心裏去求,心就是福田呀,千萬別亂求;心就是福田呀,千萬別亂求。

雲穀禪師接著再問我說:孔先生算你終身的命運如何?
我就把孔先生算我,某年考的怎麽樣,某年有官做,幾歲就要死的話詳詳細細的告訴他
。雲穀禪師說:你自己想想,你應該考得功名麽?應該有兒子麽?我反省過去所作所為
,想了很久才說:我不應該考得功名,也不應該有兒子。因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

我的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積功德積善行,成立厚福的根基。並且我不能忍耐,擔
當瑣碎繁重的事情。別人有些不對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因為我的性情急燥,肚量窄小
。有時候我還自尊自大,把自己的才幹、智力、去蓋過別人。心裏想怎樣就怎麽做,隨
便亂談亂講。像這樣種種舉動,都是薄福的相,怎麽能考得功名呢!
喜歡幹淨,本是好事;但是不可過分,過分就成怪脾氣了。所以說越是不清潔的地方,
越會多生出東西來。相反地,很清潔的水反而養不住魚。
我過分地喜歡清潔,就變得不近人情,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一種緣故。
天地間,要靠溫和的日光,和風細雨的滋潤,才能生長萬物。我常常生氣發火,沒有一
點和育之氣,怎麽會生兒子呢?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二種緣故。
仁愛,是生生的根本,若是心懷殘忍,沒有慈悲;就像果子一樣,沒有果仁,怎麽會長
出果樹呢?所以說,忍是不會生養的根;我隻知道愛惜自己的名節,不肯犧牲自己,去
成全別人,積些功德,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三種緣故。
說話太多容易傷氣,我又多話,傷了氣,因此身體很不好,那裏會有兒子呢?這是我沒
有兒子的第四種緣故。
人全靠精氣神三種才能活命;我愛喝酒,酒又容易消散精神;一個人精力不足,就算生
了兒子,也是不長壽的,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五種緣故。
一個人白天不該睡覺,晚上又不該不睡覺;我常喜歡整夜長坐,不肯睡,不曉得保養元
氣精神,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六種緣故。其它還有許多的過失,說也說不完呢!雲穀禪
師說:豈隻是功名不應該得到,恐怕不應該得的事情,還多著哩!
當知有福沒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曉得這都是自作自受;糊塗的人,就都推
到命運頭上去了。
譬如這個世上能夠擁有千金產業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報的人;能夠擁有一百金產業的
,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報的人;應該餓死的,一定是應該受餓死報應的人。比如說善人
積德,上天就加多他應受的福。惡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應得的禍。上天不過就他本來
的質地上,加重一些罷了,並沒有一絲毫別的意思。
接下來這段是雲穀禪師借俗人之見,來勸了凡先生努力積德行善。
就像生兒子,也是看下的種怎樣,種下的很厚,結的果也厚。種下得薄,結的也薄。譬
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
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三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
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於那些隻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絕後的人;
那是他功德極薄的緣故,恐怕他的罪孽,還積得不少哩!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處,那就
應該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沒有兒子的種種福薄之相,盡心盡力改得幹幹淨淨。一
定要積德,一定要對人和氣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愛惜自己的精神。
從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經死了;以後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剛剛出生;能夠
做到這樣,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個義理道德的生命了。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一
定的的數;而義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動上天的道理?書經太甲篇上麵說道:
上天降給你的災害,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要受到報應,不能愉快心安
地活在世間上了。
詩經上也講:人應該時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報,不用求,自然
就會有了。因此,求禍求福,全在自己。
【書經說:天作孽呀,猶可違呀猶可違,自作孽呀,不可活呀,不可活;詩經上也說:
常常想自己,所做跟所為,合不合天道,求禍與求福,全在你自己呀!全在你自己。】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雖然說是上天注定,但是還是可以改變。你隻要將
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
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易經上也有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開凶險的人
,凶險的事,凶險的地方。
如果說命運是一定不能改變的,那末吉祥又何處可以趨,凶險又那裏可以避免呢?易經
開頭第一章就說: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報,傳給子孫;這個道理,你真
的能夠相信嗎?
我相信雲穀禪師的話,並且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同時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
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去,全部說出來;並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
,還發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雲穀禪師聽我立誓要做
三千件的善事,就拿了功過格給我看。叫我照著功過格所訂的方法去做,所做的事,不
論是善是惡,每天都要記在功過格上,善的事情就記在功格下麵,惡的事情就記在過格
下麵。
不過做了惡事,還要看惡事的大小,把已經記的功來減除。並且還教我念準提咒,更加
上了一重佛的力量,希望我所求的事,一定會有效應。雲穀禪師又對我說:有一種畫符
筱的專家曾說:一個人如果不會畫符,是會被鬼神恥笑的。
畫符有一種秘密的方法傳下來,隻是不動念頭罷了。當執筆畫符的時候,不但不可以有
不正的念頭,就是正當的念頭,也要一齊放下。把心打掃得幹幹淨淨,沒有一絲雜念,
因為有了一絲的念頭,心就不清淨了。到了念頭不動,用筆在紙上點一點,這一點就叫
混沌開基,因為完整的一道符,都是從這一點開始畫起,所以這一點是符的根基所在。

從這一點開始一直到畫完整個符,若沒起一些別的念頭,那麽這道符,就很靈驗。不但
畫符不可夾雜念頭,凡是禱告上天,或者是改變命運,都要從沒有妄念上去用工夫,這
樣才能感動上天。孟子講立命的道理說道:短命和長壽沒有分別。乍聽之下會覺得奇怪
?因為短命和長壽相反,而且完全不同,怎樣說是一樣呢?要曉得在一個妄念都完全沒
有時,就如同嬰兒在胎跑裏麵的時候,那曉得短命和長壽的分別呢?
等到出了娘胎,漸漸有了知識,有了分別的心;這時,前生所造的種種善業惡業,都要
受報應了,那也就有短命和長壽的分別了。
因此,命運是自己造的。如果把立命這兩個字細分來講,那末富和貧要看得沒有兩樣,
不可以富的仗著有錢有勢,隨便亂來,窮的也不可以自暴自棄去做壞事,盡管窮,仍然
應該安分守己的做好人;能夠這樣,才可以把本來貧窮的命,改變成富貴的命。本來富
貴的命,改變成更加富貴,或者是富貴得更長久。窮與通,要看得是沒有兩樣,不發達
的人,不可因為自己不得誌,就不顧一切,隨便荒唐;發達的人,也不可仗勢欺人,造
種種的罪業,越是得意,越是要為善去惡,廣種福田。
能夠這樣,才可以把本來窮苦的命,改變成發達的命,本來發達的命,就會更加發達了
。短命和長壽,要看得沒有兩樣,不可說我短命;不久就死了,就趁還活著的時候,隨
便做惡事,糟蹋自己。要曉得既然已生成短命,就更加應該做好人,希望來生不要再短
命,這一生或許也可以把壽命延長一些哦!
命中長壽的人,不要認為自己有得活,就拚命造孽,做奸犯科,犯邪淫。要曉得長壽得
來不易,更應該做好人,才可以保住他的長壽呀。能夠明白這種道理,才可以把本來短
的命變成長壽,本來長壽的命,更加長壽健康。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生與死的關
係最為重大,所以短命同了長壽,就是最重大的事情。既然說到這最重大的短命同了長
壽,那末此外一切順境,富有和發達;逆境,貧窮和不發達,都可以包括在內了。
孟子講立命的學問,隻講到短命和長壽,並沒講到富和貧,發達和不發達,就是這個道
理。
接著雲穀禪師又告訴我說:孟子所說的“修身以俟之”這句話,是說:自己要時時刻刻
修養德行,不要做半點過失罪惡。至於命能不能改變,那是積德的事,求天的事。
說到修字,那麽身上有一些些過失罪惡,就應該像治病一樣,把過失罪惡要完全去掉。
講到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會變好,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也不
可以讓心裏的念頭亂起亂滅,都要完全把它斬掉斷絕,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是達到
先天不動念頭的境界了。到了這種功夫,那就是世間受用的真正學問。
雲穀禪師接著又說:平常時一般人的行為,都是根據念頭轉的,凡是有心而為的事,不
能算是自然,不著痕跡。你現在還不能做到不動心的境界,你若能念準提咒,不必用心
去記或數遍數,隻要一直念下去,不要間斷。念到極熟的時候,自然就會口裏在念,自
己不覺得在念,這叫做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時候,心裏不覺的仍在念,這叫做不持中持
;念咒能念到這樣,那就我、咒、念打成了一片,自然不會有雜念進來,那末念的咒,
也就沒有不靈驗的了。但是這種功夫,一定要透過實踐,才能領會到的。
我起初的號叫做學海,但是自從那一天起就改號叫做了凡;因為我明白立命的道理,不
願意和凡夫一樣。把凡夫的見解,完全掃光,所以叫做了凡。
從此以後,就整天小心謹慎,自己也覺得和從前大不相同。從前盡是糊塗隨便,無拘無
束;到了現在,自然有一種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戒慎恭敬的景象。
雖然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能夠
安然的接受,不與旁人計較爭論了。從我見了雲穀禪師的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孔
先生算我的命,應該考第三名,那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
生沒算我會考中舉人,那知道到了秋天鄉試,我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我命裏注定
的,雲穀禪師說: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話我更加地相信了。
我雖然把過失改了許多,但是碰到應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一心一意的去做,即使做了
,依然覺得有些勉強,不太自然。自己檢點反省,覺得過失仍然很多。
例如看見善,雖然肯做;但是還不能夠大膽地向前拚命去做。或者是遇到救人時,心裏
麵常懷疑惑,沒有堅定的心去救人。自己雖然勉強做善事,但是常說犯過失的話。有時
我在清醒的時候,還能把持住自己,但是酒醉後就放肆了。雖然常做善事,積些功德;
但是過失也很多,拿功來抵過,恐怕還不夠,光陰常是虛度。從己巳年聽到雲穀禪師的
教訓,發願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直到己卯年,經過了十多年,才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

在那個時候,我剛和李漸庵先生,從關外回來關內,沒來得及把所做的三千件善事回向
。到了庚辰年,我從北京回到了南方,方才請了性空、慧空、兩位有道的大和尚,借東
塔禪堂完成了這個回向的心願。到這時候,我又起了求生兒子的心願,也許下了三千件
善事的大願。到了辛巳年,生了你,取名叫天啟。
我每做了一件善事,隨時都用筆記下來;你母親不會寫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鵝毛管
,印一個紅圈在日曆上,或是送食物給窮人,或買活的東西放生,都要記圈。有時一天
多到十幾個紅圈呢!也就是代表一天做了十幾件善事。
像這樣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條善事的願,方才做滿。又請了性空和尚等,在家裏做
回向。到那年的九月十三日,又起求中進士的願,並且許下了做一萬條善事的大願。到
了丙戌年,居然中了進士,吏部就補了我寶坻縣縣長的缺。我做寶坻縣的縣長時,準備
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我叫它作治心篇。意思就是恐怕自己心起邪思歪
念,因此,叫‘治心’二字。
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審案的時候,叫家裏人拿這本治心篇交給看門的人,放在辦公臬上
。每天所做的善事惡事,雖然極小,也一定要記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擺了
桌子,換了官服,仿照宋朝的鐵麵禦史趙閱道,焚香禱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你母親
見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皺著眉頭向我說:我從前在家,幫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許下
三千件善事的心願,能夠做完。現在你許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在衙門裏沒什麽善事
可做,那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做完呢?
在你母親說過這番話之後,晚上睡覺我偶然做了一個夢,看到一位天神。我就將一萬件
善事不易做完的緣故,告訴了天神,天神說:‘隻是你當縣長減錢糧這件事,你的一萬
件善事,已經足夠抵充圓滿了。’
原來寶坻縣的田,每畝本來要收銀兩分三厘七毫,我覺得百姓錢出得太多,所以就把全
縣的田清理一遍;每畝田應繳的錢糧,減到了一分四厘六毫,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的;但
也覺得奇怪,怎麽這事會被天神知道,並且還疑惑,隻有這件事情,就可以抵得了一萬
件善事呢?
那時候恰好幻餘禪師從五台山來到寶坻,我就把夢告訴了禪師,並問禪師,這件事可以
相信嗎?幻餘禪師說:做善事要存心真誠懇切,不可虛情假意,企圖回報。那末就是隻
有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過一萬件善事了。況且你減輕全縣的錢糧,全縣的農民都得到
你減稅的恩惠,千萬的人民因此減輕了重稅的痛苦,而獲福不少呢!
我聽了禪師的話,就立刻把我所得的俸銀薪水捐出來,請禪師在五台山替我齋僧一萬人
,並且把齋僧的功德來回向。
孔先生算我的命,到五十三歲時,應該有災雞。我雖然沒祈天求壽,五十三歲那年,我
竟然一點病痛都沒有。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多活了十六年)。書經上說:天道是不容
易相信的,人的命,是沒一定的。又說:人的命沒有一定,是要靠自己創造的。
這些話,一點都不假。我由此方知,凡是講人的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這些話實在是
聖賢人的話;若是說禍福,都是天所注定的,那是世上庸俗的人所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