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謨拉比法典玄武岩圓柱,現存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一部法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係統的法典。
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共有條文282條。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對奴隸的處罰等。
巴比倫遺址的獅子淺浮雕, 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巴比倫王國曾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現在的伊拉克)的強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約公元前3500年開始,是最古老的文明。
傳說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為了思鄉的妻子建造了空中花園(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
埃及博物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收藏了許多從古埃及時期至古羅馬統治時代的文物,內部不許拍照。
拉美西斯二世像 大不列顛博物館
拉美西斯二世也許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約公元前1279年-約公元前1213年在位)他為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興建了宏偉的阿布辛拜勒神廟。
宏偉的卡納克神廟和阿布辛拜勒神廟
赫梯楔形文版本的埃及赫梯和約泥板,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
埃及赫梯和約是由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國王簽定的古代和平條約,現存最古老的國際條約。
赫梯文明發現和使用了鐵,赫梯文明是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海文明之間的主要鏈環之一。
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是1799年時隨著拿破崙佔領埃及的法軍軍官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的,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這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曆史的重要裏程碑。
印度古代的青銅雕塑(複製品)國家博物館,新德裏
印度教廟宇的圖片,德裏紅堡博物館
印度教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印度教有輪迴觀念,但認為倘若破壞種姓製度的原則,則會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結果,故上至婆羅門下至賤民,均不敢廢除該教義,縱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認種姓製度。
中國古代用於暖酒的青銅器皿,華盛頓DC的亞洲博物館
古希臘的陶器,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希臘島嶼山地貧瘠,古希臘人種橄欖,葡萄,做橄欖油葡萄酒出口,發展了商業。為爭奪殖民地,戰爭頻繁。商人和兵爭取權利的鬥爭導致了古希臘的民主改革。
雅典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 和民主的起源地。
勝利女神(Nike)和維納斯雕像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比較古代各民族的雕塑,你會發現古希臘的雕塑是超前的。他們雕塑的神是完美的人。他們的雕塑表現了古希臘人對人體美,人的力量,人的智慧的肯定和讚美。這可能是古希臘人創造出如此燦爛文明的原因。
亞曆山大石棺,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
從公元前334年至324年,亞曆山大大帝征服了小亞細亞、波斯、敘利亞、埃及、大夏和旁遮普,推行希臘的製度。
希臘偉大時代的許多成就之所以沒有失傳,首先得歸功於亞曆山大,其次得歸功於羅馬。
聖索菲亞博物館,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後,公元532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
耶穌基督的鑲嵌畫,聖索菲亞博物館,伊斯坦堡
公元一世紀初猶太人耶穌和其門徒保羅等創立了基督教。380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東正教散佈到全歐洲
羅馬帝國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用武力,第二次用基督教,第三次用羅馬法。l
在布拉格城堡黃金巷的博物館的十字軍騎士模特
公元五世紀,剩著羅馬帝國的腐敗衰弱,北方的日耳曼蠻族部落南下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目不識丁的日耳曼人逐漸皈依基督教,日耳曼鬥士成為騎士。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統治精神世界,國王要教皇加冕,國王分封各級領主(貴族),封建領主有為其效力的武力“騎士”。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是分權的社會。1215年英格蘭國王被迫簽署了大憲章,大憲章以法律限製了英國國王的絕對權力。國王和封建貴族的討價還價催生了議會製。
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先知穆罕默德的後繼者——四大哈裏發擴張至伊比利亞半島中部(今西班牙)
羅馬天主教教皇發動了持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
1099年,十字軍占領埃及穆斯林控製下的耶路撒冷並屠城,種下了兩大宗教的仇恨。
《雅典學院》是拉斐爾創作的一幅壁畫,現存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
拉斐爾刻畫了哲學家:柏拉圖:挾著《帝邁馬斯篇》,以手指指天。亞裏士多德:手拿《倫理學》,另一手伸前。
柏拉圖手指向天,象征他認為美德來自於智慧的“形式”世界。而亞裏士多德則手指下地,象征他認為知識是透過經驗觀察所獲得的概念。
蘇格拉底:穿綠袍轉身向左扳手指與人爭辯者。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前方蹲著看書的禿頂老人在厚書上寫字者,亦是《畢氏定理》發明者。
第歐根尼:斜躺在階梯上半裸著的老人,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
歐幾裏德:右下躬著身子,手執圓規量著一個幾何圖形。
天文學家托勒密:手持天文儀者。
《雅典學院》被認為是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茨溫格宮博物館,德國德累斯頓市
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拉開了西方全球擴張的序幕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瓦薩沉船博物館的瓦薩號戰艦。瓦薩號戰艦是瑞典國王為顯示國力下令建造的,有64門大炮,由於設計不良,在1628年首航途中沉沒。
西方全球擴張,海洋爭霸劇烈。最著名的海戰是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用秘密武器-火船擊敗。英格蘭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盛世。
柏林博物館 畫中部的人物為德國基督教神學家,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發起人馬丁·路德。
1517年10月31日,路德貼出佈告,列出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點,一般認為這是宗教改革運動的開始。
“靠著上帝的義,上帝通過恩典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這是路德的神學觀的基石。後來,從這個思想衍生出來對贖罪券的否定,進而對教會和教宗的赦罪權柄的否定,對教會禮儀的否定,從而與羅馬教會分道揚鑣。
在1904年,韋伯發表一係列名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論文。
“在構成近代資本主義精神,乃至整個近代文化精神的諸基本要素之中,以「職業」概念為基礎的理性行為這一要素,正是從基督教禁欲主義中產生出來的──這就是本文力圖論證的觀點。”
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
法國大革命(1789年-1799年)激進的大革命使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絕對君主製與封建製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君主製、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製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製,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
拿破侖主持製定了法蘭西共和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侖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麵體現了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麵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麵前人人平等。
拿破侖在編寫回憶錄時曾說過:“我的偉大不在於我曾經的勝利,滑鐵盧一戰已使它隨風而去,我的偉大在於我的法典,它將永遠庇護法蘭西的人民享受自由”。
歐仁·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描寫法國1830年7月革命的油畫,盧浮宮博物館
描寫工業革命的油畫 馮·門采爾的作品 軋鋼廠,柏林博物館島舊國家畫廊
畢卡索名作《格爾尼卡》3.50x7.82米 1937年,收藏於馬德裏索菲亞王後藝術中心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最著名的繪畫作品之一。西班牙內戰中納粹德國受弗朗西科·佛朗哥之邀對西班牙共和國所轄的格爾尼卡城進行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轟炸。當時畢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委托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區繪一幅裝飾性的畫,從而催生了這幅偉大的立體派藝術作品。作品描繪了經受炸彈蹂躪之後的格爾尼卡城。
莫斯科勝利公園衛國戰爭紀念碑,方尖碑高達141.8米,象征著偉大的衛國戰爭持續1418個日夜。方尖碑上部有勝利女神的雕塑,下部聖喬治屠龍的雕塑象征著消滅法西斯,拯救祖國和人民。
付:
|
冷戰 柏林牆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