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任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雨林裏的寶藏 - 吳哥

(2011-07-26 16:12:08) 下一個

雨林裏的寶藏 - 吳哥

吳哥窟 ( 英語 : Angkor Wat ) 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原始的名字是「 Vrah Vishnulok 」 , 意思為 “ 毗濕奴的神殿 ” 。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2世紀中葉,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覆蓋漫無人煙的吳哥。1860年,法國探險家亨利 · 穆奧在雨林深處發現了這些壯麗的建築。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佈局: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週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護城河內岸留開一道30米寬的空地,圍繞吳哥寺的紅土石長方圍牆。圍牆東西方向長1025米,南北方向闊802米高4.5米。圍牆包圍的寺廟大廣場,占地麵積82公頃。除去位居中央的寺廟,這一片廣場是古代城市和王宮的遺址,王宮遺址在寺北。如今古城和古王宮都蕩然無存,滿地被森林覆蓋,隻遺留下一些街道的輪廓。圍牆正麵中段是230米長的柱廊,中間樹立三座塔門。正中的一座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簷雙排石柱畫廊連通。畫廊外側(西側)石柱頂部的天花板,裝飾著蓮花和玫瑰花圖案。各塔門都有縱通道、橫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縱通道以出入寺院,橫通道以遊覽畫廊。此三座塔門的縱通道特別寬闊,可容大象通過,又名象門。

南塔門之下供奉一尊毗濕奴雕像。蘇耶跋摩二世在位時,這尊毗濕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吳哥寺頂層神庵內,在吳哥寺改宗佛教後,由頂層神庵請來此地守護。

畫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餘,長近百米,全長達七百餘米,繞寺一周。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

吳哥窟基本上是壘石建築。古時真臘隻有祭祀建築用石建造,王宮則是木結構,鑲嵌金窗,宮殿頂部覆以鉛瓦和土瓦。民居則是覆蓋茅草的竹編的房屋;宮殿和民居現已無存。吳哥窟的是壘方式主要是長方石塊層層堆壘,偶有工字形咬合,絕大多數場合不用粘合劑。吳哥窟使用木材的地方很少,在遊廊頂鋪有時設木天花板。高棉的建築師吳哥12世紀已比以前更加熟練而自信地把砂岩或紅土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吳哥窟的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磚,紅土則用於外牆和隱閉的結構。

一些學者認為,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

以上資料來自網絡,以下是 Ld 在 吳哥 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