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疼要警惕"脈管炎":藏在"腿腳不利索"背後的血管危機 ——從表叔的腿疼說起
去年回國探親,我去表弟家拜訪了多年未見的表叔。臨別時,表叔想要起身送我,卻突然一個踉蹌跌回沙發。表嬸趕忙扶穩他,轉頭對我說:"你是學醫的,快幫你表叔看看,他這腿老是疼,到底是怎麽回事?"
我還沒來得及回答,表叔就搶著說:"沒事沒事,就是年輕時落下的老毛病。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中用,走不了多遠就疼,歇會兒就好了。"
我蹲下身仔細查看表叔的腿,認真地說:"腿疼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血管、神經、骨骼或者關節的問題。您這種情況——走路時腿疼,休息後緩解,醫學上叫做'間歇性跛行'。您今年快七十了,又有糖尿病,抽了一輩子煙,這些都很可能是血管出了問題。我建議您一定要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首先要排除下肢動脈血管的問題。"
說著,我輕輕觸摸表叔的足背,想要檢查他的足部動脈搏動。表叔卻擺擺手,開玩笑地說:"你這個洋大夫治不了我的老毛病,等孩子們有空了,讓他們陪我去醫院看看吧。"
後來表叔去醫院檢查,果然被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脈管炎"。經過及時治療,他的腿疼症狀明顯改善,現在每天都能下樓散步了。
很多老年朋友都會遇到腿疼的問題,常常會以為是“年紀大了,缺鈣了”、“關節不好”或者“老寒腿”犯了。於是自己補補鈣、貼貼膏藥、吃吃中藥丸;覺得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有一種腿疼,它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風險,卻最容易被忽視,它就是——脈管炎,醫學上更常稱之為外周動脈疾病(PAD)。
什麽是脈管炎(外周動脈疾病PAD)?
您可以把自己的血管想象成家裏的水管。年輕的時候,水管內壁光滑,水流暢通。但隨著年齡增長,加上一些不良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血液中的“水垢”(即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
當這些“水垢”在腿部動脈裏越積越多,就會導致血管變窄、變硬、甚至堵塞。這樣一來,流向腿腳的血液就會大大減少。肌肉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尤其是在走路、運動時需求增加,就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和不適。這就好比給一片田地澆水,如果水渠堵了,遠處的禾苗就會幹枯。
如何識別脈管炎引起的腿疼?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間歇性跛行: 這是最典型的症狀。走一段路後(比如二三百米),小腿、大腿或臀部會出現酸脹、乏力、抽搐或疼痛,迫使您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幾分鍾後,疼痛會完全緩解,但再次行走同樣的距離,疼痛又會再次出現。
2. 休息時疼痛: 如果病情加重,即使在休息、不走路的時候,腿腳也會感到疼痛,尤其是在夜間平躺時更明顯,常常需要坐起來或下地走動才能稍微緩解。這是疾病嚴重的信號。
3. 腿腳發涼: 患側的腿腳可能總是發涼,摸上去溫度比另一條腿低。顏色可能蒼白,或者抬起時變白,放下時變紫紅。腿毛脫落、皮膚幹燥皸裂、指甲變厚也變得常見。
4. 傷口難愈合: 腳上或腿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傷口,可能久久無法愈合,甚至出現潰爛、壞疽。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5血液供應完全中斷造成腳趾頭壞死變黑。
請注意: 並不是所有PAD患者都有如此典型的症狀,很多人可能隻是覺得“腿腳沒勁”、“走不遠”,很容易誤以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
脈管炎的危險不僅僅在於腿疼
更可怕的是,腿部的動脈發生了嚴重的粥樣硬化,往往意味著身體其他重要部位的血管也可能“狀況不佳”。患有PAD的老人,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中風) 的風險比普通人要高得多。因此,腿疼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預警信號”,提醒您需要關注全身的血管健康。
如果懷疑是脈管炎,應該怎麽辦?
千萬不要硬扛,不要諱疾忌醫,一拖再拖;或者自行處理! 正確的做法是:
1. 及時就醫: 盡快去醫院的血管外科或老年病科就診。如果沒有血管外科,也可以先到心血管內科或內分泌科(如果您有糖尿病)谘詢。
2. 簡單檢查: 醫生通常會做一個非常簡單無痛的檢查——測量“踝肱指數”(ABI)。通過測量腳踝和胳膊的血壓比值,就能初步判斷腿部血管是否存在狹窄,準確率很高。
3. 積極治療: 一旦確診,治療主要包括:
· 改變生活方式: 戒煙、控製“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健康飲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步行鍛煉。
· 藥物治療: 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預防血栓,以及擴張血管、改善跛行症狀的藥物。
· 手術或微創治療: 對於嚴重堵塞的患者,可以通過微創的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或外科的血管搭橋手術來恢複血流。
總結
尊貴的老年朋友們,腿疼事小,健康事大。當您的腿腳再次向您“抗議”時,請不要總把它歸咎於“老了”。多一個心眼,想一想是否可能是“脈管”出了問題。及早識別脈管炎(PAD)的信號,不僅能讓您的雙腿重新變得輕快,更是對您心髒和大腦的一次重要保護!
記住這句口訣:“走路腿疼歇歇好,腿腳發涼要警惕,及時就醫查血管,心髒大腦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