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麽喜歡旅遊?
華語“旅遊“一詞,顧名思義,旅遊、旅遊,旅且遊之;是‘旅行’與’遊樂‘的簡稱。‘旅行’是指從甲地出發,短期行至乙地;‘遊樂’則是遊覽、觀光、娛樂、玩耍。
根據旅行的動機、目的、原因,竊以為可以將旅遊分為兩類。一類‘旅遊’是人們‘從甲地行至乙地,結合個人喜好,純粹主動探索目的地“未知“,以獲得獨特體驗的遊樂活動;指的是單純以“遊山玩水”為目的的旅行,這種旅遊如同讀閑書一樣,並無其他任何功利可言。就是說這種純粹的旅遊體驗是單純為“旅遊而旅遊“,是純旅遊。另一類旅遊活動,是借著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等機會順手牽羊地在目的地順便觀光遊樂。我們姑且把此類旅遊稱之為“附帶旅遊“
人們為什麽要旅遊?
英語‘travel’(旅遊)這個詞來自中古英語travailen,travelen,意思是折磨、勞動、奮鬥、旅行。不管哪一種目的旅遊,旅遊都的確是一項費心、費時、費力、費財的活動,那麽人們為什麽還對如此非必需的勞命傷財的活動樂此不疲呢?
“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你調查一下遊客,不同遊客會給你不同的答案:他們或許是為了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品嚐一種新的美食、了解一中不同文化,或者為了某地特殊美景地貌;但歸根結蒂,人的一切社會行為、活動,皆為天性所驅使。旅遊也不列外,人性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我挑戰,是人們旅遊的的根本原因。當這些天性得到滿足之後,幸福快樂感油然而生。
旅遊是在物質條件允許下,可以使人感到滿足的活動
人的一生,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黎民百姓,都遵循著一條簡單的人生軌跡,“活下來,活下去,好好活“。你想想是不是這樣的:新生兒出生的完成第一件事是啼哭,是為了呼吸、要——活下來;接著就要吃奶,吃東西——要活下去;再大一點他就要玩具——要活好。要“活好“,就是所謂的個人“追求幸福“。當人們的天性得到滿足,人們就感到幸福滿滿。旅遊是在物質條件普遍豐富以後的精神追求。當人們追求得到滿足、幸福感油然而生。
旅遊如同讀書、如同大學教育。在這所無邊無際的大學裏,你會接受新知識,你對旅遊地的人文曆史、風土人情得以全新認識,對比你所熟悉的人文曆史風土人情,你對自己的認知產生全新的詮釋和理解。旅遊途中你會結識形形色色不同人種,在對他們的衣帽打扮,舉止行為評頭論足中得到認識他們,反思自己的機會。有人也許詰問,現代社會有多種多樣的學習媒介,不必去某地旅遊也能了解此地的風土人情。實踐出真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了解梨子的味道還得親口品嚐梨子。
當然了,人的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在不短不長的人生道路上,很多活動、行為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旅遊僅僅是其中一項活動而已。況且,千人千脾氣萬人玩模樣,有人就喜歡足不出戶,隻觀自己門前雪。你可以說他們清高也可以說他們古怪,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旅遊愛好者還是打起背包,去丈量世界探索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