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bin

作者的話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保健雜韻》。希望感興趣的鄉親讀了之後,對常見病和多發病多一些了解。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
正文

曆史上的六月二十九日內

(2023-06-29 06:01:04) 下一個

曆史上的6/29日

今天是6/29日,2023年的第180天,今年還剩185天。
人類曆史上的今天,發生了如下值得我關注的事件:

1,1435
鄭和逝世

2,1900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

3,1958
貝利帶領巴西獲得首個世界杯冠軍

4,1967
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發表

5,1984
我國第一則征婚廣告誕生

以下是較為詳細的內容:

——1435
鄭和逝世

鄭和(1371一1435),本姓馬,小名三保,回族,雲南昆陽(今晉寧)人。明初入宮當太監,因在燕王朱棣爭奪皇位的戰爭中立過軍功,賜姓鄭。
1405年(永樂三年)率水手、官兵2.78萬人,乘“寶部”63艘,通使“西洋”,兩年後返回。以後又6次下“西洋”,至1433年,總共28年間,經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和麥加,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1435年6月29日(明宣德十年六月初四日)鄭和與世長辭。

——1900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

諾貝爾獎金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產設立的獎金。
愛弗雷·諾貝爾是位傑出的化學家,他於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一生中有許多發明,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安全炸藥。這項發明使他獲得了“炸藥大王”的稱號,並使他成為百萬富翁。

他希望他的這項發明能夠為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作出貢獻,但事與願違,炸藥被廣泛地使用於戰爭。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販賣死亡的商人”,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諾貝爾在逝世前立下遺囑,把遺產的一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每年約20萬美元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學者。為此,瑞典於1900年6月29日專門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並由其董事會管理和發放獎金。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900年6月29日,是根據諾貝爾遺屬所建立的私人機構,專門管理諾貝爾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他的這項遺囑於1895年11月27日,也就是在他1896年12月10日去世前大約一年的時間,於巴黎簽署的。管理這個基金會和獎金頒發機構的章程,是由瑞典國王於1900年6月29日在議會頒布的。此基金會也從事一些投資,分別在1946年與1953年,獲得瑞典與美國的免稅優待。原本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對象限定於國債與與貸款等較風險較少的證券,1953年開始投資股票市場。2000年開始,投資所得也開始用於獎金,在先前,獎金隻能來自利息與紅利。

諾貝爾獎金現在共有6種,其中自然科學方麵的有3種:物理學、化學、醫學或生理學。另外3種為文學、和平事業、經濟學。
諾貝爾獎金由瑞典政府的一個委員會管理,物理、化學和經濟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加羅林醫學外科學研究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所選出的五人委員會評定。
第一次諾貝爾獎金是1901年12月10日頒發的。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兩地隆重舉行頒獎儀式。自諾貝爾獎金頒發以來,它的評選過程從未改變過。每年由瑞典及各國已獲得諾貝爾獎者和各學科、行業權威人士鄭重推薦候選人約2000名,其中數百人被正式推薦給評審會,經長時間的調查與秘密會議決定出最後得獎人。諾貝爾獎金的頒發注重重大的科學成就,必須經曆時間的考驗,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工作成果確實對科學、對生產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堅持這一條,就保證了發獎對象基本上選得準確,保證了得獎的科學成果的高水平。另外頒獎委員會還注意獎勵開創性的基本研究、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工具方麵的創造性研究。
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隻有兩人。第一位是居裏夫人,她由於發現了鐳的放射性而與其丈夫皮埃爾·居裏以及另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1903年度的物理學獎。後來,為了表彰她在發現釙和鐳這兩個新元素方麵的功績,又授予她1911年度化學獎。第二位兩次獲獎者是美國物理學家巴丁,他由於發明世界上第一隻晶體三極管而與另兩位美國物理學家一起獲得1956年度物理學獎。後來他又因為在超導理論方麵取得突破與另外一位美國學者一起獲得了1972年度物理學獎。
諾貝爾獎對推動科學研究和造福人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58
貝利帶領巴西隊獲得巴西球隊首個世界杯冠軍

1958年6月29日,巴西以5-2擊敗東道國瑞典,贏得了首屆世界杯。賽前作為呼聲最高的奪冠隊,巴西隊不負眾望,他們踢出了讓世界驚心動魄的足球,這通常被稱為“美麗的比賽”。
國際足聯世界杯決賽,瑞典斯德哥爾摩羅斯達體育場:瓦瓦和貝利各打進2球。

——1967
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發表

1967年6月29日,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問世。
加西亞·馬爾克斯(García Márquez),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百年孤獨》醞釀達十數年之久,1965年開始創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曆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1984
我國第一則征婚廣告誕生

中國婦女》雜誌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頁的“征婚啟事”欄中刊登了兩條征婚啟事。其中一則這樣寫道“我是一個煤礦工人,27歲,河南商丘婁店公社汪莊大隊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間,現在焦作礦務局馮營礦當合同工,每月工資80元。我熱愛煤礦工作,文化程度高小,無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礦工人的話;如誰家中隻有女兒又有心招婿的話,我願到女家落戶,盡養老之責,如哪位喪夫之婦有心另尋伴侶的話,均可來信或見麵。”
《中國婦女》的征婚廣告一登,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飛來,未婚的大齡青年為了表示感謝還在信中違規夾寄錢物。緊接著的第7期登了8則征婚廣吉,“征婚啟事”也變成“鵲橋”並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國婦女》甚至辦了“大齡青年婚姻專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