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bin

作者的話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我寫了這篇《保健雜韻》。希望感興趣的鄉親讀了之後,對常見病和多發病多一些了解。 受近代鄉人馬益著先生的《莊農雜字》的啟發,
正文

散談清明節

(2020-04-05 04:05:33) 下一個

散談清明節

 

又到了一年一度中華民族追思、祭奠先人的傳統清明節了。

 

一說傳統二字,就有時間問題了。中華文化五千年,清明節起源於何時?傳說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這裏又是傳說,又是大約,聽起來有點假新聞意思。中華文化多數是本糊塗賬,這裏就別較真了,姑妄聽之吧。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下來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祭祀先人風俗,約定成俗。

 

許多人又把紀念傻瓜介子推的寒食節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眾說紛紜,一塌糊塗,不再考證了,繼續較真,連鬼也不得安寧。

 

清明節的習俗最主要的活動—-掃墓,據說清明節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為什麽紀念先人非得到墓地去掃墓呢?現如今不是什麽都是講不忘初心嗎?以我這個小人之心揣度清明節的初心,它未必沒有夾帶私貨,節日的初心也概莫例外。假公濟私是國人的嗜好嚒。你打聽一下哪個醫生沒有從醫院帶紗布回家,哪個老師家裏缺粉筆?清明節夾著的私貨就是打著掃墓的名義,為出去郊遊而找到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你想呀,都憋了一冬天了,到春暖花開季節,你不想出去野一野嗎?春天來了想出去撒撒歡,是人之常情,也是天性使然。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你看看連孔老師都欣賞春遊的情趣!

 

你看豐子愷先生的《清明》,哪裏是掃墓,徹頭徹尾的一家人興高采烈外出野餐嚒!然而在我幼時,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不光孩子這樣快樂,從他父親寫的竹枝詞來看,他們全家都風柔日麗豔陽天,老幼人人笑口開。贏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載得滿船歸

 

清明的詩詞很多。我了解的幾首當中,最喜歡的就宋代作者高翥《清明日對酒》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我為什麽特別欣賞這首詩呢?我覺得高翥借清明節掃墓這個家家戶戶的習俗,一首七言律詩,把古往今來、放之四海的多少哲學家,宗教人士千言萬語都沒說清楚的人的生死離別,乃至人生意義說詮釋的淋漓盡致了。一反文人墨客下筆扭捏囉嗦,說的實實在在。漫山遍野的都是墓地,紙錢燃盡的灰滿天飛,說明人人都會變成墓穴中的主人,人人都固有一死;連紛紛然然掃墓的人們將來有一天也要鑽到這些墓地裏去。世上哪裏有什麽鬼靈魂,人死如燈滅,不管生前榮華富貴身後一抔黃土,與狐作伴。身前好好的討好巴結後代,期盼他們來祭祀祖先,豈不知他們來耍了一天,晚上回去兒女歡笑燈前。再說了,即便是兒女認認真真地來給你奠酒,你能喝到一滴嗎?趕緊吧,把今天掃墓偷留下來的酒喝他個酩酊大醉吧,死了一滴都喝不到了;死後玩球,孩子們祭祀不祭祀的,與我無關!這首詩裏有歐陽修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也有陶淵明的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死去還有何話講,埋葬在這山岡裏就是了。

 

就我所知,西方文化裏沒有統一的大規模祭祖掃墓的群體事件。我想是不是因為中華民族文化有感恩戴德的特有美德。我們中國人特別感激個人的恩惠,同時也很記仇。好像西方人這方麵差一些,他們不大懂的感恩,也不大記仇;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一切都受到即時的利益驅使。在尊敬父母這方麵他們不大同於我們一樣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他們認為那是責任。你做父母的對我的養育是在盡責任,有什麽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呢?

 

我清明不能回祖陵為先人們掃墓,紀念先人的形式就是替先人們喝酒。就著榨菜鹹菜,紅酒白酒都行。喝醉了就回憶他們對我的好,也回憶他們的不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