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孩的IQ、EQ再高,
都比不上擁有高AQ(逆境商數)的挫折復原力!
怎樣才能培養出屢敗不餒、愈挫愈勇的小孩?
「現在的小孩真好命,什麼都不用做,什麼統統有,」周遭生活圈不乏聽到這類話。現代社會事事便利,日子的確比上一代舒適,加上孩子生得少,一個、兩個都是寶,看來確實是比較好命。
然而,小孩備受嗬護,想要的都能到手,無形中也養成不能延宕滿足、忍受挫折的負麵性格,甚至一有不如意,就用偏激的反應來表達。類似「國小學童成績退步,遭父母責備跳樓自盡」、「法律係學生知法犯法,搶劫店家數款新型手機」、「不滿對方態度不敬,十五歲少年割斷十二歲同伴喉嚨」等駭人事件,現實生活中屢有聽聞。
培養孩子有能力處理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壓力與挫折,遠比處心積慮雕鑿他們成績優異、成就突出來得重要許多。
其實,每個小孩都具備適應及克服困境的能力, 既然肯定人類具有抵抗挫折的基本特質,為何有些小孩有能力克服艱難處境,有些卻成為早年經驗及環境挑戰的受害者?
性格決定命摺〗甜B決定性格
許多家長與老師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導正孩子的缺點,陷於『缺陷模式』的負麵教養腳本,而非擴充孩子的心性資產。而子女是否能成為父母殷殷期盼的健康快樂、體貼他人、堅韌圓熟的成人,端賴家長是否以身作則,示範逆境中自處與從中復原的智慧,並使之潛移默化至子女的性靈與氣質之中。換句話說,想要教出屢敗不餒、愈挫愈勇的小孩,恐怕家長自己得先改頭換麵一番;具備自我改變的洞察力及勇氣,才能改變教養語言、改寫負麵腳本。
因為小孩是機伶無比的觀察者,他們不是照我們所說的去做,而是照我們做的依樣畫葫蘆;幸或不幸地,家長就是小孩的榜樣,父母的身教是影響小孩性格發展的關鍵要素。
愛迪生發明電燈應該無人不曉,但當中的實驗過程大概鮮有人知。他曾經試過三千多種燈絲的材料都做不成,助手紛紛勸他:「算了吧,別做了,我們注定失敗的,根本就不可能用電發光。」愛迪生卻說:「可是我們終於知道這三千多種材料是不能做燈絲的。這就是收穫,不是嗎?怎麼會是失敗?」
這種堅持到最後一次失敗,進而獲致成功的精神,正是教育學家稱許的「聰明的失敗」。如果冀望子女擁有這般堅韌心性與強力復原力,就要儘快放棄「問題出在小孩」的慣性思惟,並檢討自身的教養腳本。簡單地說,問題兒童多半有問題父母;要求子女之前,請先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