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義模板
自定義模板
博客頭圖
最佳顯示效果(980 * 265)
博客背景色
模塊背景
模塊標題背景
模塊標題文字
攝影沙龍
普通
|
寬屏
美圖欣賞
普通
|
寬屏
音樂之聲
普通
|
寬屏
視頻瀏覽
普通
|
寬屏
寵物寶貝
普通
|
寬屏
默認模板
普通
|
寬屏
嘻哈戀人
普通
|
寬屏
科技路標
普通
|
寬屏
雲淡風清
普通
|
寬屏
木製長槍
普通
|
寬屏
時光沙漏
普通
|
寬屏
曾經滄海
普通
|
寬屏
時尚節拍
普通
|
寬屏
政話時分
普通
|
寬屏
佛手天下
普通
|
寬屏
文學城首頁
博客首頁
登錄
注冊
forever_young/
我希望在我自己的小小空間能夠記載和分享歡樂,悲傷,和希望。
首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個人資料
Forever_Young/
給我悄悄話
博客訪問:
最新文章
【Never grow old】來自得兒姐姐的祝福
【音樂•友情】群星古典音樂專輯“Joshua Bell at home with friends”來自沒事的祝福
【優雅華美的旋律】專輯《The Number One Classical Album》來自lili的祝福
【古箏新韻】- 浪漫古箏專輯《情深深雨濛濛》十二首 by Lili~
[美曲2首] Boccherini: Minuetto + Beethoven: Menuet in G Major by 梧桐
[單曲欣賞]王菲-風起雲湧
睡美人芭蕾舞片段
Ennio Morricone - La Califfa
[Leonid Kogan - Cantabile, Paganini]
【雅高小提琴極品/泰勒弗森】-Arve Tellefsen優美小提琴曲欣賞
文章分類
我的文章
(3)
我愛我曲
(58)
我愛古典
(90)
我愛我歌
(47)
活動總集
(40)
浪寬古典音樂專欄
(6)
網友作品
(9)
製帖工具
(2)
歌劇欣賞
(8)
Andre Rieu
(3)
網友精品屋之樂曲篇
(6)
網友精品屋之歌曲篇
(5)
歸檔
2008
(69)
05月 (5)
06月 (13)
07月 (6)
08月 (2)
09月 (5)
10月 (10)
11月 (11)
12月 (17)
2009
(183)
01月 (19)
02月 (21)
03月 (17)
04月 (21)
05月 (15)
06月 (16)
07月 (21)
08月 (15)
09月 (13)
10月 (16)
11月 (6)
12月 (3)
2010
(25)
01月 (2)
02月 (3)
04月 (7)
05月 (5)
06月 (5)
10月 (3)
正文
【《聖母頌》的來源和魅力】 by 園園 和 飄俠
(2009-04-09 14:04:52)
下一個
音樂圖像來自園園
介紹來自飄俠
《聖母頌》是舒伯特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
最後,全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司各特(1771~1832)英國詩人和小說家,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腳,終生殘廢,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殘疾,學會騎馬、狩獵。1789年人愛丁堡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當了8年律師,1799年被任命為塞爾扣克郡副郡長,7年後被委任為愛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長,直至謝世。
19世紀初,他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最初以搜集整理蘇格蘭邊區歌謠為主要內容。他的創作生涯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從1805年出版的敘事長詩《最末一個行吟詩人之歌》到1814年出版第一部曆史小說《威弗利》,是他創作生涯的前期,主要寫有長篇敘事詩8部,其中以描寫弗洛登戰役為背景的《瑪密恩》(1808)和敘述中世紀蘇格蘭國王及騎士冒險業績的《湖上美人》(1810)最為著名。從 1814年到逝世,是他創作生涯的後期,相繼寫下長篇曆史小說27部,開創了歐洲曆史小說之先河。較著名的有《清教徒》(1816)、《羅伯·羅伊》(1817)、《羅沁中區的心髒》(1318)、《艾凡赫》(1819)等。此外,還寫有《小說家列傳》、《拿破侖傳》等傳記。在歐洲文學史上,司各特以多產而聞名遐邇,其寫作速度之快,甚至連巴爾紮克也為之驚歎。其主要貢獻在於曆史小說。
1825年,由於他開辦的出版社合股人破產,為償還債務,他拚命寫作,致使健康受損。1832年於阿伯茨福德去世。
聖母頌
原指天主教徒對聖母瑪利亞的讚美歌。其歌詞最早是由羅馬教廷於1545年起召開的特洛特會議上確定的。19世紀以來的聖母頌,歌詞已經變得比較自由,除了必須含有的對聖母的讚頌之外,其它戒律均被打破。作曲家借它抒發感情和對未來的希望,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而不僅僅限於宗教的範圍。
《聖母頌》(ave maria)法國浪漫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古諾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的《聖母頌》,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聖母頌》作品始終充滿著一種高雅聖潔的氛圍,使我們如同置身於中世紀古樸而肅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的前奏曲部分則精美絕倫,集純潔、寧靜、明朗於一身,滿懷美好的期盼,以這樣一首樂曲作為《聖母頌》的伴奏,確實是恰如其分。最難得的是,古諾竟將它與自己歌曲的旋律結合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可謂巧奪天工。
作曲家:巴赫,古諾
古諾,出生在音樂世家,母親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師,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古諾十八歲進入巴黎音樂院,三年後得羅馬大獎,去羅馬專心研習宗教音樂,回巴黎後在教堂當任管風琴師,當時曾立誌終身服務神職,受訓兩年,學習許多哲學及文學的課業,三十三歲創作一首莊嚴彌撒曲在英國倫敦演出,頗受愛樂者的讚譽。
意外的他不久就改變了奉獻宗教的初衷,決心與其他的法國作曲家一樣的的寫大眾歡迎的通俗歌劇,即辭去教堂職務在劇院工作,擔任樂團指揮與寫合唱曲的職位,第一出歌劇推出並不成功,古諾卻不氣餒一直寫作不輟,四十四歲1852年第四出歌劇浮士德推出,劇本是人人熟悉的神話傳奇,劇中有動聽的抒情詠歎調,多情的戀愛二重唱,雄壯熱情的軍人大合唱,還安排了非常戲劇化而且氣氛懾人心魄的獄中一幕。推出以後立刻風模巴黎,有口皆碑,統計此後一世紀中,僅僅巴黎一定就演唱了兩千多場,而且場場爆滿,次次轟動;又曾翻譯為24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演出,其聲勢的盛大遠久,可謂是千古不朽之作。
五十二歲應邀前往倫敦指揮皇家合唱團,並主持很多音樂活動,五年後回到巴黎,以後的十八年,又複專心寫宗教音樂,作品有數百首之多,1893年在巴黎逝世,享年75歲。
古諾共作了十二出歌劇,最著名的是浮士德、羅密歐與茱麗葉;此外有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一首管樂交響曲目前軍樂隊中經常演奏的; 還有一首幽默的交響小曲也頗為人知,曲名喪葬進行曲,顧名思義應該是非常悲傷哀悼的樂曲,不想演奏時各種樂器發出奇異詭怪的音樂,反始觀眾忍不住嬉笑起來。
宗教音樂共數百首,包括許多聖詩合唱取與清唱劇,以莊嚴肅穆著名,其中一首至今家喻戶曉的聖母頌,歌詞是出自虔誠真摯的祈禱文,配合著如泣如訴的旋律,每次演唱時,聽者歌者皆自然的被激起了孺慕之情,其優美純樸百餘年來一向是膾炙人口的,。古諾大膽借用巴哈所作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為伴奏,在合聲與旋律方麵配合得天衣無縫,尤其藉這巴哈音樂的古雅風格,更陪襯出歌曲的崇高意境,令人感佩。
今日樂評家曾批評古諾的旋律太感情化,可是再一百多年前卻被認為太嚴肅太德國化;事實上,處於大眾都認為歌喉比劇情更重要的十九世紀中葉,作曲家亦皆是力求歌曲以感人取勝的。古諾遺留下來至今不朽的名曲,的確也非常能感人肺腑,使聆賞者用至不忘。
《聖母頌》還曾被舒伯特譜成了小提琴曲,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特別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
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
最後,全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
"
"
[
打印
]
[
加入書簽
]
閱讀
()
┆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