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後炮評跳不出自己圈子的張一謀
(2008-08-09 02:16:43)
下一個
笑恩癡話:馬後炮評跳不出自己圈子的張一謀
首先敬告讀者,這是關於開幕式的點評文章,如果各位看官煩於再看任何點評,敬請就此打住,轉看它貼。
奧運開幕式終於讓世人一見廬山真麵目,不管成功與失敗,先向老謀子說一聲“辛苦了!”。人也為此瘦了一圈,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句話說得好,沒有高水平的文藝點評,就不會有高水平的文藝作品。如果說開幕式滿分為100分,我給老謀子打75分。不得不承認,開幕式有不少亮點,這無可非議要歸功於張藝謀。但整個作品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大作,因為他永遠都跳不出自己的圈子,永遠都擺脫不掉自己的藝術邏輯。如果說外媒好評如潮,這也實屬正常,因為在筆者看來無論誰來指導,都會獲得國外媒體的大加讚賞,無論是李安還是陳凱歌,都會獲得這樣的讚許。原因不是他們有多麽蓋世的才華,而是中華文化太豐厚了,隨便拎出點兒東西,就能讓老外看得目瞪口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的媒體卻諸多撻伐,原因還是那一個,中國人太了解自己的文化,覺得他的開幕式完全是給老外看的,老外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好糊弄。
整個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完全是張藝謀電影的再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呈現在觀眾麵前的是關在金絲鳥籠裏的一隻麻雀。外表華麗,內容寒酸。正如他的電影,隻是華麗場麵的堆砌,色彩的羅列,光怪陸離的場景,奢華的服裝與道具,擅長人海戰術,但是串聯起來則空洞無物。無論是他的《英雄》、《十麵埋伏》、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如出一轍,不厭其煩的色彩塗抹,故事情節卻蒼白無力。這一特點更是在《印象劉三姐》和歌劇《圖蘭朵》中一版再版。可謂江郎才盡,故名“一謀”更為妥當。
本屆奧運會是中國的第一次,開幕式應該強調華夏文明的發祥史,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有著怎樣的文明史,是應該有所交待的。整個作品未能形成中國史詩,而是東一耙子西一掃埽,一會兒古一會兒今。卷軸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創意,但是一上場就下不去了,水墨畫的舞者太拖遝,畫了半天,結果是無比難看的抽象畫,更談不上寫意。大多數表演流於平麵,沒有充分利用空間形成有效的3D場景,一個地球的出現算是有點向空中發展的內容,但是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背景音樂很平庸、單薄,沒有反複出現的主旋律,不僅零散而且缺乏渾厚的交響效果。筆者期望的是在厚重的交響樂下,中國古典樂器悠揚回蕩,象古琴、簫、琵琶、乃至編鍾,是再理想不過了。頻繁出現的禮花,然人覺得視覺疲勞,而非在最激情時刻而發。讓觀眾的興奮域不斷上升而無法達到最高潮。浪費!主題歌不必說了,到四川災區去唱更合適。更讓人奇怪的是,奧運吉祥物不見蹤影,不知是沒給轉播還是壓根兒沒上場機會,至少應該出來遛躂一圈呀,可沒見到,可惜了五個可愛的福娃了。
以上癡話,並非意在貶謀,而是開幕式觀後的一些感慨,說真的,當全場唱起國歌的那一刻,相信全體華夏兒女都會激動得熱淚盈眶,也包括我自己。喜哉悲哉,皆盡有之。
我不明白,為什麽不唱讚歌才是負責任呢?
在美國,不論是教育孩子,還是公司裏的會議,都是以肯定成績在先,提建設性建議在後。
如果都是上來就揭短,隻會搞得大家都灰心喪氣,不歡而散。哪還有下一步的努力呢?
想來博主不是大多數人之一。
我覺得您說的很好。大體上場麵相當震撼,可是似乎時間拖的太長了,重複性的動作太多。我最同意就是您所說的整個節目的配樂。應該把我們中西交響樂展示出來。我們的確丟失了一個大好機會向世人展示我們近代中國音樂的崛起。
The abscence of strong moving music pieces is also regretable.
與其跳出自己,land no where. 還不如把自己最好的那出來,對不?
我對老謀子一慣不太喜歡,這次給他打滿分!
Very empty and many imitated the performances in the past Open Ceremony (one of Zhang's talents):
flying fairies imitating the performance in Greek Oly-Open ceremony;
Playing a piano by Langlang imitated the similar performing of Yoyo Ma in 2002 winter Olympics Open Ceremony;
and s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