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聽來的故事

(2008-06-07 13:31:48) 下一個

女人大多善感, 在感情方麵愛鑽牛角尖, 不能也不願與人分享. 所以當母子愛遭遇夫妻情時,中國社會的一大矛盾, 婆媳矛盾, 就應運而生了.

在禮教社會,硬性規定了婆婆是天, 媳婦除了唯命是從外, 隻能求神拜佛,盼望生下一兒半子, 將來也能擺一下婆婆的威風, 所以有媳婦熬成婆的說法, 形容苦盡甘來.

我奶奶到了晚年, 還經常吐她當媳婦時的苦水. 我爺爺新婚燕爾後不久, 就離開家鄉進城學生意了,留我奶奶在老家, 幾個月才回來一次. 每次回來,都要先和父母請安. 分別數月, 做媽媽的當然對兒子在外麵的經曆,不分巨細, 都想知道, 通常吃完晚飯後,還要拉著兒子說話, 做兒子的, 不管多想老婆,不等母親放行, 是不能回自己房間的. 還好爺爺很快在城裏站穩了腳,把奶奶從老家接了出來, 不然的話, 我爸爸不知猴年馬月才能來到這個世上.

不過, 即使在那時, 也不是所有的媳婦都象我奶奶那樣逆來順受的, 也有氣性大的, 和婆婆公然叫板的.據說我奶奶的後媽, 我且叫做太外婆, 就是其中一個.奶奶的親生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留下兩個女兒. 後來奶奶的父親, 也就是我的太外公,又續弦了. 太外婆就象大多數後媽, 雖然沒有虐待我奶奶,還讓奶奶一直讀到高小畢業, 但是對前妻的孩子, 總是淡淡的,不冷不熱的, 讓我奶奶早早地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 後來太外婆生了一個兒子,也是太外公唯一的兒子. 可能覺得自己傳遞了香火, 勞苦功高,太外婆對她婆婆就不那麽畢恭畢敬, 婆媳矛盾不斷. 太外公也是常年在外做生意, 每次回來都陷入女人的戰爭,不勝其煩, 後來索性在城郊另住. 而且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對兒子嚴厲而且不假辭色 (很奇怪的邏輯). 聽我叔叔講,太外公對他疼愛有加, 而對自己的兒子, 我的舅公,卻常常為了一些小事就藤條伺候. 弄得父子象仇人, 我舅公一成年就有多遠走多遠, 從南方一氣跑到東北念書.可憐太外婆, 婆媳之爭, 讓她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親人.我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去老家尋根“, 還見過太外婆一眼,隻記得一個穿著黑衣黑褲, 瘦小幹淨的老太太, 坐在一棵高大的桂花樹下,諾大的屋子隻有她一人, 神情不是不寂寥的. 不知丈夫的冷淡,和遠在異鄉的愛子, 是否讓太外婆於午夜夢回時有那麽一刹那的後悔, 後悔當年的意氣之爭, 讓自己半輩子獨守空閨,讓兒子失去父愛. 如今太外婆已經去世多年, 連那棵桂花樹也早已被砍掉了,回想起來, 清晰的是那瘦小的身影, 和鼻尖隱隱約約的那滲入心脾的甜甜的桂花香.

其實婆婆和媳婦隻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被動地湊在一起, 有點象職場裏的同事, 所以相處起來也應該象同事一樣,就算為了升職加薪暗中較勁, 麵子上還是要客客氣氣的. 我外婆晚年和我的一個舅舅一起住,買菜做飯帶孫子, 家務活一手包. 一大興趣就是把女兒們招來,搓搓小麻將. 我舅媽其實是個很膽小很老實的人, 但通常在外麵膽小怕事的人,回到家裏卻喜歡呼呼嗬嗬, 所以看到外婆又在聚眾賭博“,有時就會擺出臉色, 說幾句, 外婆通常就當沒聽見,見了麵仍然笑臉相迎. 我媽媽和阿姨們想不通, 一向脾氣火暴的外婆能忍得下這口氣.外婆解釋, 婆媳不比母女, 母女之間吵得再凶,有血緣相連, 吵過就忘記, 而婆媳之間一旦破了臉,心裏就總會有個疙瘩, 以後一點點的小事也能掀起波浪, 搞得家無寧日了,所以一定要忍. 的確, 為了愛我們以及我們愛的人,婆媳之間, 能避則避, 實在避不開要在同一屋簷下討生活的話,就隻能忍, 忍無可忍怎麽辦? 深吸一口氣,重新再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