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土壩會關閉?不是說小學建得很牢固,用個十幾,二十年的沒有問題麽?不是說當地地處山區,有留村校的必要,不會被中心校並校麽?不是說中心校支持,會盡力維持的學校的麽?為什麽?為什麽?
想當初大家七嘴八舌的建議,辛苦著急的完善計劃,感動人心的倡議,熱情奔放的黑閃,尤其是慷慨無私的捐助,原以為,我們終於可以讓網事不再如風,可是,難道,竟然。。。。。。網事真的如風了麽?
我們詢問了OCEF,我們谘詢了信天,周忠民老師,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土壩小學修建在四川馬邊縣袁家溪鄉,地處彝族聚居區內,當地居民都是彝族。 而村長的勢力比較大。
但是,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不是因為彝族居民不重視教育,不肯送孩子上學,也不是當地政策改變,撤銷村校合並到中心校,而原來問題出在學校的老師身上,而造成了生源的流失,而學校無法開辦下去。
土壩小學屬於袁家溪中心校下屬的村小,因為地處山區,居民住住分散,很難讓年紀很小的小學生到中心校住讀,而建立的村小,原本是有3個年級,兩個老師。孩子們走讀念到三年級以後,再到2小時路程以外的中心校去讀高年級。這樣孩子年紀大一些,家長更放心讓孩子走遠路去上學,並且住校。
土壩小學的老師並沒有在國家編製中,而是屬於民辦教師,由國家按民辦教師給與補助,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工資。學校剛建好的時候,學校的兩個老師在周忠民老師的幫助下,申請了OCEF的教師補助,一個月有多補助200元。而且當時中心校的校長,當地教育局的局長,和土壩小學當地的村長都是彝族,而且是同一大家族的,所以相對來說,雖然在建校時也偶有一些延期,超預算等問題,但還基本可以協商解決。
不過,時過境遷,3年過去,中心校的校長換成了漢族人,原本民主鄉中心校的校長周建明。我們就是在周校長的幫助下,才得以調查得知具體的學校的情況。
原來,雖然隻有那一點工資,教師崗位不容易請到好的老師的同時,當地村長更是要求老師需要由村長指派。並且換用了村長推薦的人選。但是,這個老師卻並不負責,不是很認真的教育學生,更有時候上課時間放任學生而自己去照顧自己的自留地,造成家長的不滿。但是,中心校卻無法另外找老師,一個是老師的補助很少,很難找到人肯去當老師,另外,當地村長也阻撓外地老師進來。於是,當地的家長們紛紛另想辦法,有能力的就把孩子小小年紀就送入中心校住讀,沒有能力的,就讓孩子回家了。學生的流失造成了學校無法繼續,於是隻好關閉。
學校關閉期間,校舍空置,甚至有的課桌椅都被村民們搬回了家。周校長隻好趕到學校將校門上鎖,算是留住了一些桌椅。
怎麽辦?我們去問OCEF,OCEF建議放棄,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當地的村民的現狀。我們不死心,又去問周忠民老師,去問信天,信天的建議說,村長指派的老師受不到當地村民的信任,中心校的校長派不進老師進去,那我們(OCEF)能找到老師,派進去的話,由OCEF資助的老師,村長無法反對,而如果我們派進去的老師如果能得到當地村民的信任,肯把孩子送來讀書的話,土壩小學就複課有望了。
我們去詢問中心校的周建明校長,周校長很讚同這個方案,他說,如果OCEF能夠資助這個老師的工資,(因為學校關閉後,中心校已經沒有這個民辦教師的名額,而無法得到教育局的教師經費),周校長可以和當地村民們說,老師是由OCEF資助的,所以要符合OCEF要求的資格,如果有村長指派的,不合OCEF標準的,OCEF 就可能不資助,那就請不起老師了。這樣,中心校的校長就能有主動權來保證教師的質量問題。同時如果教師的薪資能夠比國家民辦教師的補助高一點兒的話,也比較容易請到好一些的老師。
而如果土壩小學複課的話,一個可以讓一些失學的孩子回到課堂,也可以讓一些年紀很小的孩子回到離家近一些的村小上課,而解決中心校住宿過擠,學生太多的問題。而國家政策是有九年義務教育,教育經費是根據入學人數統計發放的,所以如果土壩複課,學生的注冊人數增加可以增加整個袁家溪校的教育經費,所以可以維持學校的運轉。
看來還是有一線希望可以讓土壩複課,問題是我們到哪裏去找老師呢?
這個時候,OCEF北京的義工傳來了信息,幫我們找到了一個老師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