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撐的!

Mad about U is a love story.
個人資料
正文

論城鄉差別(2)《權利差別導致城鄉鴻溝》(中國青年報)

(2008-09-02 06:06:09) 下一個
論城鄉差別(2)《權利差別導致城鄉鴻溝》(中國青年報)
來源: 楊子08-09-01 20:51:04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作者:胡印斌, 北京《燕趙都市報》新聞主編, 著名時事評論員


  農業部部長的一個報告,再度引起公眾對於城鄉收入差距的關切。8月28日,孫政才部長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情況的報告時指出,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中國青年報》8月29日)

  每每涉及城鄉差距這樣的宏大問題,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那些曾經走過的一個個衰敗的村莊。在將近萬元的絕對差距背後,清晰可辨的是單兵突進的城市和支離破碎的鄉村。於是,有論者指出,造成30年最大城鄉收入差距的根源,在於農業的比較收益過低,在於農村存在大量的過剩勞動力,在於徹底改革城鄉二元管理體製。

  這些年走過太多的村莊,也因此對很多人開出的“藥方”不大信任。很長時間以來,我們議論的都是一些老早就存在的問題,“藥方”此前也都一一開列過。至於效果,不用我多說,農業部部長的權威數據在那裏擺著呢。吾國吾民的事情太複雜,每每讓人心神俱傷。當然,既然關乎多數人的福祉,即便再難,也當一點點推動。

  收入差距是一個硬指標,可以考量出一個國家國民之間的權利差距。但我以為,這還不夠。僅僅以統計數據3.33∶1的比率,或者9646元的差額,來認識中國當下的城市和鄉村,不但容易給人造成一種模糊的印象。而且,還可能掩蓋城鄉之間真正的鴻溝。畢竟,統計數據所描畫出來的,仍隻是兩個群體之間經曆了無數次平均的大概輪廓。

  而且,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的比率,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城鄉之間的實際收入或者實際福利水平上的差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韓俊2004年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據粗略測算,若隻考慮貨幣收入,2002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4∶1。

  除此之外,更大的差距來自中國農民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平等。與這些不平等的權利差距相比,收入差距倒顯得不那麽緊要了。或者說,正是因為權利的巨大差距,才導致了城鄉之間收入的差距。具體說,就是工農產品不能平等交易,城鄉之間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以及城鎮居民與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不能平等。

  這兩年糧價上漲帶來的一點收益,往往被更凶猛的化肥農資漲價所吞噬,可見平等交易決不僅僅是提高糧價那麽簡單。進城已經好多年了的農民工,在權利保障上卻依然止於不要被拖欠工資這一條令人失笑、落淚的底線,可見城鄉壁壘之堅固、鴻溝之淵深。盡管前一陣兒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門成立農民工司,以示正視,但問題之艱難不容樂觀。

  至於城鄉之間社會發展的差距,更是任重道遠。譬如教育問題,城市占有了絕大多數教育資源,而農村教育日見凋敝。未來能夠僅僅依靠城裏人的救助嗎?這樣的人口素質,如何縮小收入差距?譬如社保問題,農村的社會保障號稱“低水平、廣覆蓋”,實際情形不過聊勝於無。再譬如公共設施問題,更是欠賬多多,很多村莊竟然是從2006年“建設新農村”才開始起步的。

  可見,中國城鄉之間的問題百般煩難,目前的當務之急,未必就是一個統計年度的居民收入差距問題,而是隱藏在收入差距背後的日見拉大的城鄉權利不平等問題。中國城鄉亟待填平的差距,應該是城鄉居民權利不平等的鴻溝。隻要這種根本的不平等存在,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就不可能真正縮小,城鄉之間的統籌發展就不可能真正取得進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