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漩渦(一)
(2009-03-10 14:13:38)
下一個
idiot94 按:今天應朋友的要求寫這個大話題,我的水平可是真的遠遠不夠了,行文之中,不準確,不恰當,甚至完全錯誤的觀點都很可能是在所難免的,希望有識之士多加指點,不吝賜教----不用顧及我的麵子,嗬嗬。:)
其實最近一年以來,這個星球談論最多的話題可能就是金融風暴了,輝煌的奧運會過去之後,就過去了,但是前所未有的金融大危機日漸深入,如影隨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裏麵留言,無論您生活的城市離紐約那條非常著名卻同時非常狹窄的小巷子有多麽遠或者多麽近。可是有時候大話題偏偏要從小地方著手才說的清,比如說,這個小巷子。。。
(一)這條小巷就叫華爾街
紐約被稱為大都市,如果五個區全都算上的話,那麽還算是夠大。可是大家通常說起紐約,多半都是指的曼哈頓。曼哈頓不大---狹長的一個島而已。這個島上有兩條街名氣最響:百老匯(Broadway)和華爾街(Wall Street), 嗬嗬,“寬街”和“牆街”,寬街反正是一點也不寬,尤其是和牆街交叉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牆街那裏雖然沒有牆,但是總有幾個人為的大墩子,擋住了不讓車走,因為這條街實在是很窄,而且行人熙熙攘攘,不方便車行。人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全世界的遊客,從這個交叉點下去一條街,就是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還有許多馳名世界的金融機構也都擠在這方圓幾個block之內,比如高盛什麽的。大概從它們在這條街上成功的那一天開始,華爾街就漸漸成了金融行業的代名詞。今天,如果有人說,“我在華爾街工作(I work on the Street)”,有可能這位先生的辦公室其實根本都不在紐約州,而是在康州或者新澤西。
就這樣,華爾街成了紐約傳統金融業的同義詞,同時被“同義”的還有這個詞背後所代表的巨大權利和財富。我們中學政治課上麵學的,被馬克思主義者們稱為“控製著帝國主義”的“金融寡頭們”,在今天的CNN或者CCTV裏麵,就被叫做華爾街。關於這“帝國主義的金融寡頭控製論”,馬列主義者們沒錯,在現代的西方民主政治體係裏麵,華爾街清晰的操縱著美國民主選舉和政治決策的各個方麵。在美國崛起之後,紐約取代倫敦成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華爾街實際上也操縱著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命脈。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網絡時代的全麵來臨,使得經濟的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發達的金融產業的全球化,紐約倫敦布魯塞爾蘇黎世香港東京新加坡密不可分,全世界的金融業和華爾街同步化,華爾街更加細致,更加深入的滲透到了世界政治經濟的方方麵麵,這一次,不僅僅在政策層麵上,不僅僅在上層社會裏,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的通訊技術把華爾街的金融觸角立體的直接送到普通民眾的家裏,手裏,頭腦裏。深刻的變化在於人們的理念層麵,在人群的文化層麵----新的強大的金融文化赫然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裏麵舉足輕重。華爾街這支金融巨獸為了攫取最大利益,不僅控製比較抽象的政策,更是可以透過現代傳媒手段直接觸摸到每個人本性的最大弱點:貪婪。
二戰末期以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高速發展與擴散,使我們贏得了罕見的持續60餘年的世界基本和平,工業科技的革新,信息產業的革命,勞動力教育程度的普遍大幅度提升,使得我們時代的社會財富無論是積累還是生產率都比前代任何時期都要高出很多很多。這樣的大環境造就了今天我們經曆的金融業從騰飛到危機的溫床,同時也賦予了這次金融海嘯所獨有的不同於以往每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