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電影音樂欣賞]幾部我喜歡的美國大片配樂 (下)

(2008-06-18 00:26:54) 下一個

5. 拯救大兵雷恩 (Saving Private Ryan)

劇情介紹:

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海灘時,一小隊由約翰·米勒中尉(湯姆·漢克斯飾演)率領的美軍士兵卻深入敵區,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雷恩(麥特·戴蒙飾演)。詹姆斯·雷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幺,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麵對隨時降臨的各種危險,他們逐漸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為什麽這個士兵,就值得讓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雷恩的一條命為何比他們的生命更有價值?但是,盡管他們心存疑惑,他們還是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

  最後,雷恩活了下來,但那些去營救雷恩的八名士兵,全部壯烈犧牲。

本片著重刻畫了戰爭中人的關係和人性的表現。評論普遍認為此片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但也有人認為畫麵中血腥的場麵太多,而導演認為他隻表現了戰爭殘酷的萬一。

本片是斯皮爾伯格首部名符其實的戰爭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雷恩(注:也有譯為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而她的小兒子詹姆斯.雷恩也在歐洲大陸戰鬥,還不知生死。盟軍司令馬歇爾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一隻小分隊去救他。最後,這隻小分隊經過欲血奮戰,終於找到了雷恩,並守住了一座連接巴黎和柏林兩地的大撟。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麵。

  《拯救大兵雷恩》這部影片幾乎是一部紀實片,在170分鍾的影片中戰爭場麵占據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其中血腥、殘忍的暴力場麵很多,但它卻絕不是一部暴力片,本片導演的發言人馬文.利維說“影片中出現的暴力鏡頭沒有一處是無緣無故的,當人們看過影片後一定會覺得這是一部最具現實意義的戰爭影片,它將成為有史以來最真實的戰爭影片”
 
  本片導演無意宣揚暴力,他憎惡任何使暴力看上去有趣或者把暴力描繪成遊戲的主觀性的渲染,他所展現的一切就是要客觀地反映戰爭中的暴力。戰鬥在繼續,鏡頭在移動,最後落在了一具屍體上,死者俯臥在地,背包上的名字清晰地印著一個名字--彼得.雷恩。鏡頭又轉到了寧靜的美國本土,善後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處理著犧牲在前線的將士的善後工作,這時一名工作人員發現一個姓雷恩的家庭中四個兄弟已有三個在斷斷續續的48小時內相繼陣亡,也就是說將自己所有兒子送上前線的這位偉大的母親將在同一個時間裏接到三張不同的陣亡通知書,而這四個兄弟的唯一的幸存者空降兵列兵詹姆斯.雷恩卻也正在諾曼底的什麽地方繼續戰鬥著。工作人員立即將這個情況向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作了匯報,看著這三紙陣亡通知書,將軍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為了不再讓這位英雄母親承受喪子之痛,將軍下令:派一組特種部隊去將雷恩一家唯一的希望詹姆斯.雷恩找到,並把他從那裏安全地帶回來。
 
  米勒上尉接到上級給他的這個任務後,他無法高興,在他看來完成這項任務難如大海撈針,而要他率領一個八人營救小組冒死去救一個列兵的意義又何在呢?營救小組帶著這個困惑極不情願地上路了,於是人們有機會開始認識每一個人了。軍士豪沃斯是米勒上尉的左右手;下士厄普哈姆是一個未經戰陣的書呆子,隻知紙上談兵;技術軍士迪克.魏德極富同情心。其他四人都是列兵,口惹懸河的魯賓是是米勒上尉的眼中刺,這個機智聰明的紐約客毫不掩飾對此項行動的憤慨和質疑;卡帕佐也有一張閑不住的嘴;利施很有正義感,他為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為義憤填膺;傑克遜來自南方,是個虔誠的教徒,扣動扳機前總是默念“上帝賜予人力量”。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性格迥異的群體,挑選和確定角色對任何一位導演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影帝湯姆.漢克斯對米勒上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伯恩斯覺得飾演魯賓使他樂在其中。演員們的表演沒有辜負導演和觀眾。當這些士兵深入到敵人的陣地,遭遇到了各種危險的情況,豪沃斯與魯賓在與德國小股潰軍的遭遇戰中相繼犧牲,剩下的隊員開始更加疑問為什麽瑞恩的生命要比他們的更有價值,盡管怨聲載道但米勒隊長卻始堅持終服從著上級的命令繼續尋找瑞恩。
 
  與以往一樣,斯皮爾伯格沒有忘記為觀眾塑造一位英雄,米勒上尉即是本片中的英雄。經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有情有義,是一名普通的、卻具有高尚品質的戰士,這恰恰是人們所追求的那種理想的藝術形象。但斯皮爾伯格並未滿足於停留在這一層次上,片中的米勒上尉絕非約翰.韋恩式的英雄簡單的翻版,他為自己是種種屠殺行動的指揮者而絕望,他恨戰爭發跡了他,他的一隻手有時會莫名其妙的擅抖,導演這一巧妙安排展現了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暗示著戰爭給人造成的巨大精神壓力。

  大兵雷恩終於在一個叫雷蒙的地方被找到了,雷恩所在的小分隊在登陸前被空投到此地去保護一座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大橋。當得知兄弟戰死沙場的消息後的雷恩悲痛萬分,米勒隊長又向雷恩說明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可他沒想到雷恩卻說“我的兄弟沒有死,他們正在和我一起在前線並肩作戰,戰爭勝利後我會跟他們一起回家。”列兵雷恩的話使這些經曆了死亡的恐怖與戰火的考驗的老兵們開始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為了不辱使命米勒隊長決定和隊員們一起留下與雷恩並肩迎戰一場即將到來的惡戰。營地上悠揚的歌聲令戰士們充滿了對和平的憧憬,米勒與雷恩在這短暫的寧靜中一起回憶著他們的親人、他們的過去,他們是多麽的希望此刻永遠停留啊,這時遠處隆隆的坦克聲打斷了他們的思緒,一場為戰士們共同信念而戰的戰鬥終於到來了。

附錄:

電影改編自二戰實際故事,主角真正本名為美軍第101空降師E連士兵佛利茲.尼藍,在E連攻下卡倫坦數日後,佛利茲得到消息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師的哥哥鮑伯在D日中陣亡,同時他在第四步兵師的另一位哥哥也在D日中陣亡於猶他灘頭,不久後法蘭西斯神父也來陣地中告知他的三哥在D日的同一周中於中緬印邊界陣亡,同一天中尼藍夫人同時接到三封兒子陣亡的電報,佛利茲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兒子,陸軍於是下令將他優先後送回國。電影中E連失聯固守小鎮的情節則純屬虛構。

主題音樂:


片斷:

 


我的觀後感:

影片是感人的。清楚地記得最後一幕,已經年老的雷恩帶著全家到米勒上尉等為拯救自己而犧牲的戰友墓前祭奠,眼前浮現出並肩戰鬥兄弟的臉龐,老淚縱橫...

本片對戰爭的殘酷性和戰爭中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隻要人類存在,戰爭與和平就是永恒的主題。無論戰爭是正義性還是非正義性的,付出最大代價的往往是被迫卷入其中的平民百姓和他們的子弟,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必須在戰場上麵對殺人或被殺的命運。槍林彈雨,互相廝殺,血流成河,屍骨遍野,比如本片諾曼底登陸的血腥激烈戰鬥場麵,真實的戰爭就是這麽殘酷和死傷慘重。所以我們中國有句古語,“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老子《道德經》也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看完本片,我深知作為升鬥小民的我輩平頭百姓,唯有祈願戰爭不要降臨,和平常駐人間。但我也知道,從曆史看來,這隻能算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歎息。

6. 冷山 (Cold Mountain)

劇情介紹:

《冷山》(Cold Mountain),原是由查爾斯·弗雷澤爾(Charles Frazier)撰寫的一部小說,講述了描寫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位南部士兵英曼和他的妻子艾達以及艾達的朋友露比的故事。

那是在美國南北內戰的時候,連年的戰爭令一個名叫英曼(裘德·洛飾)的南部士兵疲憊不堪,在最近的幾場戰鬥中,英曼身受重傷倍受折磨。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多,毅然決定拖著病弱的身體逃離部隊,想趕回千裏迢迢遙遠偏僻的故鄉冷山,隻為了見上心愛的妻子艾達一麵。

  英曼就此踏上了漫長艱險的回家路。與此同時,英曼的妻子艾達(妮可·基德曼 飾),在家鄉冷山也正遭受著殘忍的煎熬,於生活的最底線痛苦的掙紮。原來,艾達原本是當地山區傳教士的女兒,內戰爆發後,父親離開人世,奴隸們起來反抗,連她唯一棲身的莊園也被燒毀。柔弱的艾達麵對被生活無情拋棄的痛苦,隻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等待戰爭結束,丈夫能夠回到自己的身邊。

  可是丈夫一走多年歸途遙遙,艾達一個人掙紮在艱難的鄉村,境遇淒慘使她不免痛苦彷徨。好在這時艾達遇上了山區女孩露比(蕾妮·齊維格 飾),露比因為戰亂四處流浪,卻有著鄉下女孩特有的勇敢和堅強。在露比的幫助下,艾達漸漸學會了與周圍艱難環境抗爭,發誓要重建家園,等待丈夫的歸來。

  艾達和露比,兩個女人就這樣在戰亂的冷山相互取暖,艱難而快樂的生活下去。長途跋涉憔悴不堪的艾達丈夫英曼,每每隻能遙望家鄉那座冷山,回想家鄉思念妻子,在艱苦的環境裏,期待重逢的那一刻。而真正重逢後,險惡並未結束...


2003年由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 Films)拍成影片,編劇兼導演是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

演員:

裘德·洛 Jude Law
妮可·基曼 Nicole Kidman
芮妮·齊薇格 Renee Zellweger
艾琳·亞金斯 Eileen Atkins
布蘭登·格利森 Brendan Gleeson

感人的鄉村音樂:



片斷:


我的觀後感:

亂世佳人亂世情。影片歌頌了這樣一種愛,那就是心心相印,生死不離。為了心中的她(Nicole Kidman 飾演),片中裘德.洛(Jude Law)飾演的主人公不惜生命,跋涉千山萬水,曆盡艱辛險阻,隻為再見到她。可剛剛見到她不久,還未來得及開始幸福生活,他卻在與追捕者的搏鬥中失去了生命。看到這一幕時,我記得電影院裏的許多女性觀眾都忍不住為主人公低聲抽泣。所幸的是,導演照顧到了大家的感情,讓他們的女兒出生並出現在故事的結尾,讓人們看到了曆盡苦難後生活的希望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