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善
(2007-07-22 19:14:56)
下一個
-----大學生學習老子《道德經》心得集錦
作者:邱卓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孕育原始生命的海洋,潤物無聲的春雨,美麗如畫的湖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在一次課上,某位老師讓我們選擇幾樣東西帶到月球上,水得到了全票。沒有水,我們何以生存?
我們用溫柔如水來形容女子,這是水的“善”。夏日冰茶和冬日熱奶給予我們的清涼和溫暖,這也是水的“善”。 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現的綠洲,那閃動的波光,讓人嗅到了生命的希望,這又是水的“善”。 金秋沉甸甸的枝頭,初春蠢蠢欲動的種子,它們的生命鮮活潤澤。水此時沒有以流動的形式表現,但這一切更說明了水的“善”。 飛流直下的瀑布,暗藏地下的泉眼,空山幽林中的緩流——水是謙遜的,是沉默的,是淡泊的。
善,就應該像水一樣,利他而不自耀。 那麽,人善呢? 《道德經》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特蕾莎修女的笑被人稱為最迷人的笑容之一,是因為人們在她滿是皺紋的臉上看到了善的光彩。她獨自到深山的破房中去看那裏是否有人;她會心疼街上碰到的乞討的孩子,會立即把他們帶回去洗澡並換上幹淨的衣服;她會耐心地待調皮的孩子,古怪的陌生人,而不在意別人的不解。對於她,諾貝爾和平獎當之無愧。和平並不隻是戰爭的反義詞。在沒有硝煙的地方,善良的人的愛心在與冷酷進行無聲的鬥爭。正如水,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它都伴隨著我們。而特蕾莎修女這樣的人就像一弘清泉淨化著我們的靈魂。真正善良的人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因而他的笑容真切感人,他眼中的世界也陽光無限。
可是,要達到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這般境界,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到的。我們都是生活在紛擾世界中的平凡人,無法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瑣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又能有幾個?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因此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當然不是。修善也是在修道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劉備臨終訓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今天說這句話同樣實用。一張廢紙,隨手扔在地上,將破壞整潔的環境;將它撿起扔入垃圾箱,則可以贏得一份尊重,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比如,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室友,每天在一起,由於個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慣,總免不了有些摩擦,爭吵。冷戰隻會傷害別人,自己也不會生活得愉快。如果自己的休息、學習被打擾了,可以心平氣和的提出意見。當這種打擾隻是偶然發生或的確無法避免,我們大可以忍一下,像水一樣繞過這種煩心的事,然後平靜如前。和諧的生活環境將有利於學習的進步,我總是比較喜歡和脾氣好的人交往。脾氣好便是一種包容力。我們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是要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對人多一些包容,擺正自己的位置,微笑麵對生活。
知識並不等於智慧。將知識和道結合起來,才能得到升華。高科技破壞和高智商犯罪是更可怕的事情。而且,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要發揮集體力量大的優勢,那麽集體裏必須具備“事善能”的領導,每個成員都甘於奉獻樂於合作。這個時候,道德便起到了重要的維係作用。我國建國初期,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還能發展迅速,正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結果。因此,我們學習深造,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更要注意加強道德修養。不懂如何與人相處,便得不到生存的土壤,又如何用自己的所學?若能做到“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也一定會成為一個“事善能”的人。水千萬年不語,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中心。事實勝於雄辯,你默默做出的貢獻也會得到別人的認可的。因而,在名利麵前應有一顆平和的心。不爭才是修道人的最大特點。
現在的天空不再像老子時那樣湛藍高遠,河道、海洋中的水也有了汙染,生活的空間也變得擁擠嘈雜了。兩千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物欲橫流的都市,閃爍不定的霓虹燈,花裏胡哨的穿衣打粉,讓人眼花繚亂,聲音也似乎都被疾馳而過的笛鳴聲給淹沒了。這時,你能知道自己的心駛向何方嗎?我們需要一種信念,這是任何時代都不能缺少的。翻開《道德經》,老子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沒有水,人類無法生存;而缺失了一種精神,人類會走向墮落。
不要吝嗇愛心,同時要像水一樣寂寞。善,會讓你得到心靈上的回報,那是寵辱不驚,悠然自得的心態。這樣,人生也會收獲一大串快樂的風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