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

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正文

雞肋一樣的生活(十七)飲食男女

(2008-10-23 01:42:54) 下一個
雞肋一樣的生活(十七)

飲食男女

小達走後一個月,伊媛才聽說。
不知道為什麽,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好消息。
就像確認她放下了某種負擔一樣,值得欣慰。
隻怕決定是更早就已經作了,隻是不舍得去實施。
於輔和另外幾個師兄弟一起去送的她,幫她搬一下箱子。
於輔說,她是找的中介賣的房子,因為急於出手,要價就很低。學校裏很有幾個中國人動了心。隻不過又因為他們那些個曆史而死了心。聽說唐銘死後這麽久,小達都是將他的骨灰盒擺在臥室裏的。中國人買個房子是大件,貪便宜是貪便宜,忌諱卻也是忌諱。
走之前,她將有關唐銘的東西全都洗幹淨,整理成幾包,送去了Goodwill.最後她自己的東西已隻是廖廖的一些。很輕鬆地塞進她當初出國帶來的兩個箱子裏。

環顧四周,人生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隻是這個城市,對她而言,已經物是人非。
最後一件事,是帶上用黑綢覆蓋的骨灰盒。她看於輔他們看著她,解釋說我工作穩定後準備回國一趟,將他的骨灰帶回國去。他應該是希望葬在他的家鄉的。
說這話的時候,小達很平靜。
然後她就啟動車,絕塵而去。

小達開車還是那麽快而猛。
於輔對著芮和伊媛感歎。

其實所有的人,包括不管是鄙視過她,還是曾經幸災樂禍的人,內心深處都是敬佩小達的。
她的銳利,勇敢,堅強,百折不饒。
象開在岩石裏的花朵,無論有多大的壓力,無論有多麽艱難,她都要堅韌的盛開,燦爛地開花。

現在老李走了,小米走了,Tom也走了,悅靈走了,小達走了。
仔細想起來,每一年進進出出的人還真不少。
而伊媛還在。
伊媛當初向小達承諾一畢業就走人的時候的確是認真的。
隻是還沒等她畢業,Tom就走了,這個需要她離開的原因似乎就不存在了。
沒有了動力,伊媛去外州的決心就耽擱下來。
她懶得折騰。
況且,她還有點喜歡上這個民風淳樸的小地方。

所以老板建議她留下來繼續作博士後,她也就做了。這幾年下來和周圍那些人倒也混熟了。
做清潔的老頭每次來做清潔都多給她幾包紙巾。
動物房的黑人小夥子,每次一見她,就纏著她問,你幾歲啦?
有一次,還有個黑人為了和她套近乎,還堅稱自己有中國血統。
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時候,碰到很多熟悉的麵孔,他們都是學校的零工,修苗圃的,做清潔的,電工啊,管道工啊,一路morning過去。
他們都叫她princess。

有時候覺得很開心。
有時候覺得很有趣。
有時候也覺得很詫異。
她並沒有想過有一天她的生活所包圍的都是這些最底層的普通百姓。
當然,她更應該意識到,其實,她本身就是最底層。

以前她不理解,她的師姐茹嫁了個白人,卻是退伍軍人,現在失業在家。
她的同事琳有一個帥哥白人男友,卻是個管道工。

現在她理解了,雖然她們都是博士,博士後。
可是他們生活的環境,他們所能遇上的,有可能愛上她們的外國人,其實就不過是這些底層的小人物。

那些想像中的流光溢彩的生活,其實離我們多麽遙遠啊!

伊媛知道,她之所以沒有愛上其他人,是因為在她的周圍,並沒有人比其捷優秀。
既然沒有美的風景可看,伊媛寧可鑽研一下今天的晚餐。

伊媛的這個習慣是向她的鄰居喬亞學的。

喬亞是個有意思的女人。

喬亞生平第一愛好是做吃的。
第二個愛好是訪問飲食網站。
第三個愛好是吃。

不過喬亞並不發胖。
就她那個年紀來說,甚至有點瘦。

喬亞並不老。三十多一點的年紀。
不過喬亞總是戲稱自己是中年婦女了。
因此喬亞找了理由不打扮自己。素著臉,穿的是國內帶來的衣服,沒有什麽高檔貨,很多據說是外貿店買的,為了配合國外的穿著習慣。

喬亞有句名言:做吃的,手續越複雜,程序越多的菜,肯定就越好吃。

這句話,推理到為人處事上,就是你越不厭其煩,越容易成功。

喬亞有很多的拿手菜。
一般的翠花排骨之類的大家都知道的就不說了。
單說一道簡單的家常菜:魚頭火鍋。

先要買回來新鮮的長腿骨,最好是豬腿骨加羊腿骨各一半,回來就開始用骨頭熬湯。小火熬一晚上。直到要熬出白色如牛奶的湯才可以關火備用。

再去市場買新鮮的魚,回來後砍下魚頭加上連著魚頭約1/3的身子。用蔥薑蒜在油裏爆過,再放入湯裏煨。

煨至10成熟,將湯舀起,願意喝湯的人就可以先喝了。喬亞說了,魚加羊等於鮮,因此這樣的湯就是最鮮的湯了。再在鍋裏將調汁備好,包括香油,醬油,醋,少許糖,加上整袋的澧縣豆瓣。一起燒香後,放入魚鍋,繼續煮。
喬亞說:千煮豆腐萬煮魚,魚不怕煮壞了。
喬亞知道伊媛不喜歡啃魚頭,就特地將魚身上多肉的部分剔下來給她吃。
自己就開始美滋美滋的吮魚的腦髓。在她看來,這才是人間仙味呀。

兩個人一邊喝湯,一邊啃魚。大快朵頤,像兩個真正的好吃之徒。
然後喬亞還會打開冰箱,拿出一瓶啤酒,說該喝點了。
吃喝完畢,別急,她的烤爐裏還有烤的正宗的杏仁曲奇。再就著一杯綠茶,吃點曲奇,看看電視,這日子美的。

伊媛幾年前剛搬進這座公寓的時候,喬亞就住在那裏,是她的隔壁。
每天放學回來,到了晚上,伊媛總會聞到各種各樣的做菜,燒湯,烤肉,烤蛋糕的味道。
據說味道之猛烈,之頻繁,已經激怒了周圍的老外鄰居們,一起向公寓經理發起抗議。
但是公寓裏不能說不允許人做飯吃吧?
她喬亞又從來沒有引起過火災什麽的。

經理想轍就是以後將中國人盡量安排在同一層。這樣他們彼此都做飯,也發出差不多的氣味,互相都不埋怨,相安無事。
伊媛是循著日複一日的香味敲開她家的門的。
打開門,是喬亞一張抱歉的臉:是熏著你了吧?
伊媛就樂了:是熏著我的胃了。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喜歡吃的男人,伊媛見得多了。
喜歡做飯的女人,綜觀這個世界,隻有喬亞一人。

伊媛的媽媽算得上比較喜歡做飯的女人了,但是她的喜歡,無外乎因為對家庭的熱愛和義務。
並非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歡。

而伊媛,屬於不喜歡做飯的一類。
偏巧,其捷屬於喜歡吃的一類。而且是喜歡吃不喜歡做的一類。

伊媛的表姐告訴伊媛,要抓住男人的心,先得抓住他的胃。
這是真理。
伊媛一直努力想做到。
無奈她這方麵並沒有天賦,有時候的努力也不得要領。況且還有她骨子裏對於油煙的反感。
因此,她始終隻能算一個平庸的廚師。

寂寞的平庸倒也罷了。
何況以他們倆的收入,經常下下館子也不是難事。
不過,男人,有時候,喜歡的是女人為自己煎炒烹炸的感覺。

所以當那個號稱自己能做一手好菜的女人出現的時候,不能自控地,他跟她走了。

有了對比,伊媛的菜就更加的平庸不說,甚至於變得味同嚼蠟。
於是有了那次天崩地裂的爭吵:這種菜吃得讓人惡心。

讓人惡心的可能不僅是菜,還是伊媛一層不變的樣子?

一段感情,一段婚姻,
如同那光滑的綢緞,開始總是光潔而鮮豔,
而歲月蒙上的灰塵,
還有蟲咬過的痕跡。
一層層打開放大,終於累了。

而其捷尚且渾然不知,以為味覺的快感,的確是愛的感覺。
所以他建議伊媛:你為什麽不用業餘時間去上一個烹飪班?

伊媛用業餘時間去上了英語班。
為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做飯,隻是因為愛他,才要討他歡心,換他愛憐。
既然做的飯對兩個人都是負擔,一個嫌難做,一個嫌難吃,
不如不做。

用多餘的時間去考G考T。去逛街,做美容,會朋友。
傾力地愛一個人。
不如傾力地愛自己。

伊媛沒想到有一天,她會跟著喬亞鑽研菜譜。隻不過為了宴請某一些不相幹的人。
說不相幹的人有些過了,但是就是普通的同事,普通的鄰居,或者普通的朋友。
喬亞對別人的幫助都是要給回報的,而回報的方式是請人吃飯。
伊媛經常被她征用為打下手的小二,當然最後小二也可以吃上美美的一頓大餐。

要請人吃飯,對喬亞來說,可是大事。
平時很省的她,有時候甚至專門為了宴請去買些新的廚具來。對此伊媛常常會表示反對:姐啊,這可是你今年買的第五口鍋了!
對燒飯燒菜的投資,是喬亞日常開銷的一大頭。
前幾天就開始列菜單,打菜譜。
星期五,星期六都去買菜,做菜,準備。
星期天才能宴請客人。

根據宴請客人的喜好,列出五葷三素,仨冷盤兩熱炒,外加一熱湯,一甜品,一水果拚盤。
而且每樣菜做起來都嚴格的參照菜譜要求,時間要用秒表掐算,分量要用量杯去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把做菜整得比做實驗還認真。
不要說喬亞很辛苦。
伊媛看著都累。

喬亞傾心盡力地做,當然是色香味俱佳。
食客們往往讚不絕口。

曾經有一個男人酒足飯飽後表示,娶妻當娶喬亞。

不過他並沒有娶喬亞。
他娶的是安梅。一個並不會燒飯,但是很會撒嬌的女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