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載錄的移民曆程
(2008-07-09 08:04:14)
下一個
歲月載錄的移民曆程
2008年03月04日 13時03分
(星星生活專欄作者:芙郎)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每一個時間段所包含的特定意義並不能算是一個明確的界定。這些時間更想說的,似乎就是萬千移民從飄搖到穩定從掙紮到平靜的心路曆程。無論你處在移民這條長路的哪一個時間裏,她都有嶄新的信息和啟示。
**三年: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最普遍的說法是,移民苦三年。無論選擇讀書學習,決定工廠打工還是尋找專業工作,三年似乎已經是一個充分而稍有盈餘的時間。三年之後,移民終於也必將躋身於北美社會階層中的中產——買房有車生活趨於穩定。然而,表麵霽和的生活是不是能夠代表在心理上,也像身體一樣走過了小徑和泥濘。習慣是基於了解,或者依附於惰怠和漠視。
**人物: Mike,男,42歲,來加拿大三年。
“不知道是誰總結了'移民苦三年'這樣的話。最初聽到還頑皮地想,為什麽是三年,而不是兩年或者四年。而自己這幾年走過來,不知道別人怎麽樣,我卻是的而且確地是三年時間,這心啊才算是踏實了下來。”
本來在國內一家大銀行好好的供職,他說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對了,就是想折騰想移民。
“我給老婆說以後孩子留學還要花很多錢,現在移民以後就省錢了。老婆說就別拿孩子說事了,自己想折騰就是了。也是,孩子那個時候還隻是在計劃中。銀行的工作很輕鬆也有很多的福利,挺好的,自己也挺喜歡。一直覺得移民隻是稍顯平淡生活中的調味料。第一次登陸是在2003年,到溫哥華。回來之後,還真沒有惦記著這件事情。我這個人做事是有一些有頭無尾的。直到一天老婆喊起來,再不去五年內住不夠三年了吧。這個時候,看看護照,想起移民這事,還真的有些雞肋的味道,放棄是有些可惜的。那個時候,老婆剛剛懷孕。快做媽媽的人,凡事都想著孩子。她說還是要把身份拿下來,給孩子的未來多一個選擇。”
想起那次短登,倉促而忙碌。移民就像是囫圇吞下的果子,來不及咂摸出哪怕一點點的味道。
“這回我倒不想拿孩子說事了,但不管怎麽說,至少也要體驗一下真正的移民生活之後再做取舍。這次就登陸到多倫多,開始租房子找工作。也找銀行的工作,但英語有些差強人意。正在躊躇中,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這邊一個最大的食品廠招人,薪水不錯,有工會,福利很好。他幫我拿了一份申請表,寫了一份有相關工作背景的簡曆,很快就拿到工作。事實上就是流水線工人。真正是一份體力工作。最初的時候,別說還真的有些好奇,滿新鮮的經曆。要在國內,怎麽想到自己會到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呢?可第一天下來就渾身酸痛,但心裏想著自己能說走就走,也倒有一份輕鬆。本來打算老婆生孩子前一個月回國,沒想到她早產兩個月。得到消息,急忙回國。”
曾以為,這一回國,可能就不會回來了。
“本來就沒有置辦什麽。租住的單間裏,一些家具也是房東的。自己的電腦打印機什麽的,就送給房東孩子玩遊戲什麽的。自己就像來的時候一樣還是兩個行李箱。可是沒有想到,回國之後,我竟然有些不自在。僅僅呆了半年,在老婆的支持下,我又回到了加拿大。她的想法是我們至少有一個人拿到身份,這樣給自己和孩子都多一個選擇,是好事。沒錯,不過,在我的心底卻有一個很自己的想法。我似乎有些喜歡上了精神輕鬆的簡單生活。可是,這微小的喜愛還不能讓我忽略掉身體上的疲勞和黑白有些顛倒的生活。一個人的時候倒還好,但想起如果以後老婆孩子都來了,這樣的工作和生活真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自問不是愛思考的人,也為這些一直苦惱。
“好在工作疲累,回家倒頭就睡,很少有時間想想清楚。慢慢地,就像你著急找不到的一樣東西,在你不再找他的一天,自己會出現在你的麵前。那些問題隨著時間慢慢的不成問題了。除了駕駛執照,我考了不少用於玩耍的牌照,像釣魚。周末長假期,露營劃船釣魚滑雪,說真的,那種極度的全身心的放鬆我從來沒有過。可能是我國內的生活比較閑散,到了休息時間反而晚不睡早不起弄得頭昏腦脹。也可能以前鑽營的太多了,現在不需要了,人徹底放鬆下來。其實,這些倒不是我自己自覺感受到的。是那一天,一幫朋友在一起燒烤。有人問我,三年了,感覺怎麽樣啊。”
三年了,車子有,房子在計劃,工作尚可。而於他,最重要的,是了解到了另外一種真實的可能,一種自己能夠喜歡的生活。
“這幾年的時間像電影一樣在我眼前。要在以前,真的是想都想不到。我會在工廠工作,而且樂在其中甚至樂不思蜀。我會那麽喜歡戶外的活動,而不是鑽在冷氣房裏看電影。心裏的感受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就是踏實。就是想讓老婆孩子也趕快過來,買房子,一家人在一起樂融融的。老婆在電話裏說,她可能會不習慣加拿大地廣人稀不夠熱鬧。我笑她,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且是要實地調查。”
他自己不就是這樣嗎?
**人物:張姐,女,45歲,來加拿大三年。
盡管早在一年前,在他們一家登陸加拿大兩年之後,他們就買了房子。盡管他和先生都有了穩定的工作。可是她的心情還是停留在三年之前,甚至還有一些倒退。
“登陸的時候已經42歲了,我們本來就沒有打算能做本專業的工作。我們想,就是給孩子一個好一些的環境,我們能夠買房子,供房子,有份還能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一直安慰自己的是,好事不能讓你占全了,蘿卜不能讓你兩頭切。給孩子的好,這個大頭給占了,其它的事情上不滿意不喜歡,也就不要往心裏去了。”
可是,到了這裏,反複地給自己勸慰,卻還是不能安撫內心的掙紮。
“登陸沒多久,他就在Job Bank上找到一份工作,發簡曆過去,沒想到麵試就成了。當時我們還有有些小小的興奮。我在一家餐館做兼職,洗碗和清理洗手間。一家三口租住在地下室裏。晚上睡不好,樓上走路地板就會咯吱咯吱地響,樓上洗澡或者衝廁所,聲音都會很響。我那個時候就一個心思地想買房子。看啊選啊幾乎半年,付好首付之後,我們的存款幾乎被掏空了。那個時候,精神壓力好大,覺得萬一沒有了工作,怎麽辦。對他安於現狀的樣子也不滿起來。沒有工作的時候,急著找工作,找到了,就想買房子,這也買了。”
移民的目的全達到了,甚至更多,怎麽心裏就是沒有剛計劃移民時候那滿心滿懷的美好憧憬呢?
“覺得自己身上總是有消毒水的味道,而他就是一身的機油味。怎麽洗都洗不掉。無論工作還是買房,喜悅總是短暫的,而持續著的是這種不甚喜歡的生活細節和狀態,終日纏繞,不勝其煩。”
**五年: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當我們走近一件事物或者一種生活,更容易以及更便利的事情,就是發現她的缺點。熟悉了體製政治,掌握了社區醫療。如同對待一架玩轉的機器,我們琢磨著是否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和好處的同時,也體驗夠了她帶來的種種麻煩和憂惱。設計著重新選擇的可能——美國?中國?這個時期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複雜的。
**人物:Nancy,女,32,來加拿大五年。
“沒辦法,對於我來說,或許就是到了不願意老實待著,而想折騰的時候。中國還是加拿大,不是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問題,而是哪一個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更好的選擇。或許我這樣說有一些予取予求完全的現實主義。但誰又不是這樣呢?我正在準備回中國。”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加拿大,她都沒有選擇婚姻。
“一直覺得婚姻應該是一個穩定生活的開始,而我一直就是不穩定。在國內的時候是出國的事兒給鬧的。而到了國外,原本打算穩定下來,好好地老老實實地住夠時間,入籍,過一份中產階級的生活,很少機會暴富,卻身心穩定。可沒有想到,一路走過來,卻想要回國了。”
她說她身邊一幹相似經曆的移民,大家隻要坐在一起,說的最多的就是回國或者去美國。
“加拿大的冬天太長,幾乎一半的時間整個人都出於無奈的休眠狀態。滑雪或者冬天的玩意,這幾年都玩夠了。記憶裏最多的就是冬天出門的不方便,車子壞在路上。還有就是稅收,從開始欣賞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重稅到現在有些心存不甘。看見中國還有不少大把撈錢的機會,或者美國,同樣工作工資卻高出不少。說實話,我有時候也笑自己怎麽像個'怨婦'。可笑歸笑,重要地是,我似乎隻有說到中國或者美國的時候,心裏還真的會騰出一股火來,讓人渾身活躍起來。”
坦白說,這種激情並不算久違。最近的一次就是在五年之前。
“我剛剛投石問路地發了幾個簡曆,給國內一些外資企業和上市公司。他們對我的加籍身份和海外工作經驗很感興趣,現在也在進一步的接洽中。其實,他們開出的薪酬並非大家想象的天文數字。實際上,單從薪酬上還不算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想我比較看重國內上升的發展空間。很多人說國內的經濟不如這邊規範,但我想或許這就是吸引力吧,要不過去那麽多人到上海灘去,那是冒險家的樂園。我現在吧,就是像當初移民一樣,不安於現狀吧。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就是想有個變化。”
除了這些,一個單身的獨生女兒。她覺得離父母近一些似乎更能讓他們放心。
“爸媽來探親過,但不大喜歡這裏。可能還是覺得寂寞。還有就是在單位食堂上買飯吃慣了,不大適應到了這裏還要天天做飯並且還要做給第二天帶的飯。還有我的個人問題,在國內他們就使得上勁了吧。”
**人物:Jason,男,38,來加拿大五年。
他並不諱言地說,曾經在他心裏,加拿大是一個跳板。而他的目的地是美國。
“自己學習又不好,不能到美國留學,工作更是沒指望。就想曲線救國,先移民到加拿大。拿了身份就到美國工作。但移民到加拿大之後,慢慢覺得這裏更好。治安好,醫療好,溫和的政治。不像美國樹大招風淨惹事,弄的老百姓生活也時而不夠安寧。”
單從過日子上,他說他很喜歡這裏。要不是在工作上有一些波折,他可能就再也想不起來美國了。
“最初移民的時候,心思還是不定。登陸之後,申請研究生未果,也找不到本職工作,就在工廠工作了九個月。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還回國呆了有七個月吧,卻也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我都說我這是前後不著店了。回到加拿大,隻得安心申請了college讀書。這一讀兩年。之後的一年多工作雖然沒有斷過,但都是一些短期的 temporary或者contract的工作。最長的都沒有超過三個月。雖然不少朋友說,是不是permanent沒有關係,薪水好就行,不一樣是加拿大工作經驗。但我就是覺得不踏實,像買房之類的事情遲遲不能決定,就想等工作真正穩定了再說。這工作總是不穩定,心裏就像堵了一塊棉花,總讓我覺得胸口發悶。”
一次閑聊中,朋友說他已經拿到公民,為什麽不去美國試試。
“我心想試試無妨。沒想到得到一個9個月的合同。現在合同快到期了。我卻心生留意。真正想一種生活在加拿大工作在美國的狀態。享受美國的激情高薪和加拿大的愜意福利。”
**十年: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十年中,很多變化——中國人多,中國超市多,工作和底薪都越來越高。十年中,很多沒變——冬天漫長寒冷,工作辛苦繁忙。盡管他有資格給新移民一些建議,也有經曆總結出若幹移民生活的“要與不要”,他卻不說。他的麵容上隻有欣慰的笑意,為著十年裏不可思議的付出和獲得。這個時候,獲得的快樂,不是基於比較或者來自無奈,而是願意並能夠沉浸其中獲得的自由自在。
**人物:Paul,55歲,來加拿大十年。
“去年女兒結婚,老婆心生感慨地說,女兒都出嫁了,我們也老了。我笑著說,你看你老公不是還壯的像頭牛,吃的比誰都多。她卻哭的更厲害了,說這腰病還不是那個時候落下的,還有這關節上的病痛。”
他並沒有任由自己沉浸在歲月流逝的哀傷裏。他心裏想到的隻有女兒那幸福如花的笑顏。
“女兒從滑鐵盧大學畢業之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事實上,對於他們這些本地大學畢業的孩子來說,找一份足夠謀生的工作並不難。直到去年和她相戀幾年的大學同學結婚。看到她現在在這裏生活的自由自在,完全融入這個社會,我們覺得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想當年那麽大的年紀才出國,來到異國他鄉的小城鎮上,生活很不方便,為了孩子的教育,幾經周折到多倫多。很長一段時間在賣體力為生。有的時候,還一天做好幾份工作。一大早起來就去送報紙,大冬天雪天也是一樣,手腳幾乎都要凍掉了。白天一份工,晚上還要做,真不知道哪裏來那麽大的勁。可能就是想給孩子一份好生活。我本身的專業也不好,現在做的工作也是很初級的職位,薪水不高。”
因為年紀偏大,工作的技術含量不高。他們一直憂心的,是能不能給女兒一個後顧無憂的生活。
“女兒過來的時候17歲,在她上大學前後那幾年,我們的壓力最大,生怕自己身體上出什麽問題。連最不願提什麽人壽保險的老婆也同意買一份保險。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心裏才鬆快了下來。孩子已經自立了。”
十年裏,他們越來越熟悉這個曾經隻是地理概念的城市。這種熟悉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便利,更有情感的快慰。
“她一直有肩膀疼的毛病,有一段時間胳膊都舉不起來。我們都知道,這是累的。年紀和時間都不允許我們再學習什麽。可我們沒有抱怨。現在移民,比我們那會兒已經好了許多。不僅底薪高,工作機會也很多,更有越來越多的社會服務機構來幫助。我曾經在一個月裏換了8份工作,有的隻幹了一天就失業。那種不安全感在今天不會再有。更讓人想起來高興的,是越來越多中國人了,很熱鬧啊。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參加了一些華人社團,周日唱歌跳舞不少的活動。也知道並去過很多有特色的地方,給生活增加了不少的樂趣。”
盡管疲勞從來沒有遠離他們,心裏卻越來越暢快自由。
“別說,就是在我退休之後,我還想找一份兼職,比如說校車司機。賺錢是一方麵,更主要的是我想充分地享受這裏生活的樂趣。說句實話,在中國,我60多歲快70的老頭子,能去開校車嗎?嗬嗬。”
作為第一代移民,無論三年五年還是十年,都是一個太長的時間,裏麵有足夠的波折跌宕驚喜悲慟可以用來記憶或者書寫。正是這些歲月梳理出的年輪標示著移民從懵懂掙紮到混沌憤怒到自在恬靜,從幼小羸弱到茂密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