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竹圖》
明 王紱 紙本水墨 縱93.7厘米 橫26.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構圖奇巧,在長條立軸畫幅中,一根細勁長長的竹枝從上左部彎曲垂下。竹枝以淡墨細筆鉤出,竹葉以濃墨鉤出。此畫雖以水墨畫成,而翠竹生機勃發的優美姿態躍然絹素之上。這在墨竹畫中實不多見。
《淇渭圖》
明 王紱 紙本墨筆 縱78.2厘米 橫34.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善畫竹,他筆下的竹瀟灑簡括,意態飛揚,很有文人畫的清幽之境。此圖狀寫一下垂竹枝,自畫麵左上角起筆,如淙淙清流傾瀉而下。竹葉用濃墨渲染,竹枝則用淡墨勾勒,頗有幾分壯氣。畫上有畫家自識和題款,還鈐有清代內府的收藏印跡。
《竹鶴雙清圖》
明 王紱 邊文進 紙本設色 縱109厘米 橫46.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王紱與邊文進合作的花鳥畫精品,很有藝術性和意境。從畫上清代乾隆皇帝的禦題詩中可以看出此畫的主題和意境。乾隆的詩為:“九龍沙縣兩幽人,一味芝蘭氣合親。恰似綠筠將白鶴,無心常自結高鄰。”除畫家的題款和印跡外,畫上還鈐有“石渠寶笈”、“乾隆禦覽之寶”等帝王的收藏玉璽。
《竹石圖》
明 王紱 紙本水墨 縱68.7厘米 橫23.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紱畫竹雖承前人文同、吳鎮墨竹畫遺風,但行筆更勁逸瀟灑,狀物法度更精嚴,強調筆墨韻味和文人情懷,有“出姿媚於遒勁之中,見灑落於縱橫之外”之評,故當時稱他畫竹“為國朝第一手”。此圖寫晴日幽篁,用筆秀發,為元以後的新創風格。
《古木寒鴉圖》
明 周文靖 紙本水墨 縱151.1厘米 橫71.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周文靖,莆田人。善畫山水,畫法師承馬遠、夏圭,與戴進等同一流派。而此幅是別開生麵的作品,用筆遒勁,墨色渾厚,古木參天,寒鴉數點,寫出秋林清曠的意境,頗有元人遺韻。
《牛背橫笛圖》
明 郭詡 紙本水墨 縱208.7厘米 橫2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郭詡(1456—1529),字仁宏,號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長畫山水、人物,兼有粗筆和細筆兩種麵貌,他的水墨寫意人物畫,風格豪放與吳偉齊名。精於粗筆寫意畫。此畫是他的出色代表作之一。畫麵一牛一童,用筆極為精練,運墨更見特色,非有高深的藝術修養,實在難以達到這種境界。
《青蛙草蝶圖》
明 郭詡 紙本設色 縱28.5厘米 橫46.4厘米
這也是郭詡出色的作品之一。描繪的是碧草叢中的青蛙蹲伏欲躍,蛺蝶張翅紛飛,生趣盎然。圖冊在表現技法上,顯示出畫家廣博的才能。用寫意的筆法,畫出生動的景象,沒骨碧草,蒼渾多姿,雜以赭色幾點,更顯出新秋氣氛。
《雜畫冊》
明 郭詡 紙本設色
《雜畫冊》是畫家的傳世作品,可以代表畫家的藝術風貌。此圖冊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繪圖八幅,它們分別是《青蛙草蝶圖》、《青山花村》、《雞冠蛺蝶》、《竹石秋菊》、《草亭釣艇》、《蘆塘芥菜》、《溪山空亭》。每幅圖各題七絕一首,以詩配畫,抒發胸中意緒。圖冊之中的山水畫都構造一種清寂的意境,以寄寓畫家淡泊的生活情致。此外,幾幅草蟲、花卉、人物小品,充滿著活躍的生氣。在花鳥畫方麵,畫家的突出的創造性的成就是采用沒骨法來繪寫花卉草蟲。如畫水草時,用筆尖先後蘸上紅和綠兩種顏色,飽和著水分,下筆勾畫時兩色自然過渡,秋草泛黃的感覺十分真實。此畫為《雜畫冊》中《蘆塘芥菜》。
《秋花圖》
明 孫龍 絹本設色 縱21.8厘米 橫22.9厘米
孫龍和林良同時。畫翎毛、花卉、草蟲,富有生趣,但作品流傳極少。此圖所寫秋花,風格獨特,深得物象的神貌。
《戛玉秋聲圖》
明 夏 紙本墨筆
夏(1388—1470),明代畫家,字仲昭,號自在居士,又號玉峰。江蘇昆山人。夏幼小家貧,繼舅父改姓朱,名,名舉進士,後複夏姓。此畫描繪一方峻峭的湖石後邊數竿風竹迎風招展,枝葉颯爽,風趣巧拔,所畫偃仰濃疏,都甚得宜,生動地表現出風竹飄舉搖曳的姿態。墨竹用筆,參入書法筆意,竹葉猶如草書,點劃紛披,以濃淡虛實相生的墨色,表現出陰陽相背和前後參差的空間感。夏畫竹幾乎不見複筆,正所謂:“落墨即是。出筆便巧。”此幅作品更是筆法勁利。
《清風高節圖》
明 夏 紙本墨筆 縱137.3厘米 橫4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的繪畫講究法度,結構嚴謹,起筆收筆均以楷書入畫,筆墨厚重,又具瀟灑清潤之趣。畫竹主張一氣畫成,畫巨幅尤其如此,強調勤學苦練,曾自述畫竹三十餘年,方知一二。經常杜門放筆專心作畫,不待來客。極自珍惜,從不輕易為人落墨。此圖繪怪石修竹,意境清雅,畫風不俗,很好地體現了清風高節的主題。
《淇澳圖》
明 夏 紙本墨筆 縱30厘米 橫1126.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淇澳是個地名,位於河南省,以盛產竹子著稱於世。《淇澳圖》即是一幅表現河水坡石灘渚間的竹林傳世名作。因為坡石有高有低,畫麵上的竹子有的藏根露枝,有的露葉藏枝。此畫畫竹筆法勁挺,坡石皴紋厚重,稍帶刻板,構圖疏密有致,實密處枝葉茂盛有序,疏朗處清麗簡淡,點綴以緩緩流淌的溪水,使整個畫麵顯得十分清雅高潔。
《湘江風雨圖》
明 夏 紙本墨筆 縱35厘米 橫12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長卷描繪了在坡石流泉之間竹枝叢生的景色。畫家以溫雅秀潤的筆意,竹子以濃墨重寫,坡石流水則淡皴輕染。用筆以寫法,合於法度又自由灑爽,其竹枝在泉聲微風中搖曳,益顯青翠動人。夏畫竹多師元人,又直師王紱,但厚重圓潤則又過之,曾有人評其“所作竹枝,煙姿雨色,偃直濃疏,切合矩度,蓋行家也”。實非虛語。此圖中有跋語曰:“仆素好寫竹,恨不得其妙,留心三十餘年,始知一二,人多索之,反為所累,得趣之日蓋鮮矣。”
《奇石修篁圖》
明 夏 紙本墨筆 縱275.1厘米 橫104.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的畫竹往往能進入一種:風梢舞空煙,露葉滴晴月,風竹瀟灑婆娑、楚楚動人的境界。真所謂“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在《奇石修篁圖》中畫家通過筆墨的錘煉配合了客觀的模擬,營造了一種優美逼真的藝術殿堂。
《春禽花木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41.3厘米 橫53.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邊文進,名景昭,字文進,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生卒年不詳。永樂間(1403—1424)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仍供奉內廷。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能詩。精畫禽鳥、花果,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畫法工細,賦色濃豔,富麗堂皇,為明代早期花鳥畫高手。《春禽花木圖》色彩妍麗,春意洋溢,呈現出宜人景色。
《三友白禽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52.2厘米 橫78.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題中的“三友”,指鬆、竹、梅三種花木,畫家常常將花木人格化,借其自然特性比喻或象征人的品德氣質。此圖畫寒冬季節,坡石旁兩枝翠竹聳立上伸,梅枝從左上部與竹枝交叉斜插而下,枝頭梅花點點競放,禽鳥多而不亂,在繁複的構圖中巧於安排。畫家將象征傲霜耐寒高尚人品的“三友”與多姿多彩的“百禽”畫在一起,其構思顯然富有深意。
《雪梅雙鶴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56厘米 橫91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
邊文進畫的花鳥,注重對象的形神特征,對於花之嬌豔,鳥之飛鳴,葉之反正,色之蘊藉,無不刻畫精妙。永樂時,他畫的翎毛與蔣子成的人物、趙廉的虎,曾被稱為“禁中三絕”,是明代畫院中影響較大的工筆花鳥畫家。此圖畫兩隻丹頂鶴,其神態舒展自如,栩栩如生。背景為雙勾綠竹,雪白芙蓉和傲雪白梅,交相輝映。筆墨工致,設色明麗,是較為典型的明代院體派風格。
《竹鶴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80厘米 橫1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以細勁的線條勾畫輪廓,再賦以厚重的色澤,整個畫麵富有裝飾趣味。兩隻高傲的仙鶴,漫步在稀疏的竹林裏。仙鶴的白色羽毛畫得十分細膩,極富質感;竹子的枝竿和竹葉,采用雙鉤法,線條挺拔流暢。畫上作者自署“清華閣畫史邊景昭製”款。
《芙蓉遊鵝圖》
明 孫隆 絹本設色 縱159.3厘米 橫84.1厘米
孫隆,一作孫龍,字廷振,號都癡,毗陵人(今江蘇武進)人。開國忠敏侯之孫。宣德年間入直內廷,曾為“金門侍禦”。作為明代的傑出花鳥畫家,他的“點染之工,運腕之妙”獨樹一枝。明末清初的董振秀評其花鳥畫“形神兼備”、“得心應手”。《芙蓉遊鵝圖》描繪的是江南春月的江岸小景。在表現手法上,畫家將寫意與寫形,傳神與達情,沒骨與勾勒,工謹與遒媚,圓滿和諧地統一在畫麵之中。
《葵石蛺蝶圖》
明 戴進 紙本設色 縱115厘米 橫3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靜庵為奎齋寫”,鈐印“錢唐戴氏文進”,無年款。上首有逸庵、弘袞、桔隱、劉泰四家詩題。此圖為戴進極少見的工筆設色花鳥畫。朱白色相間的蜀葵和蘭紫兩色蝴蝶,均用精細圓潤的線條勾勒出輪廓,再罩上一層明淨的色彩。湖石用頓筆、短筆勾出形狀結構後,再以細密的皴點和濃淡渲染畫出凹凸致理。狀物準確,造型質樸,筆致細柔,敷色清麗,既繼承了宋代“院體”花鳥的工筆法,又融入了元代錢選的設色法。
《墨鬆圖》
明 戴進 紙本水墨 縱29厘米 橫294.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1388—1462),錢塘人,浙派的開創者。字文進,又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宣德年間他被征召入京,成為宮廷畫家。墨鬆是文人畫家喜繪的題材,作為職業畫家的戴進,很少創作這類畫。此作品基本繼承了宋元文人水墨畫的傳統,運用比較放逸的水墨寫意法,又不失物象之真。鱗紋斑剝的鬆幹、俯仰交叉的鬆枝、鋒芒四射的鬆針,用粗細、剛柔、濃淡不同的筆墨,既真實刻畫出鬆樹的形態和質感,又充滿勁健飛動的力感。
《萬年鬆圖》
明 朱瞻基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孫,在位十年。自號長春真人。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此圖為橫卷形式構圖,粗細不同的鬆幹鬆枝伸縮、曲直如蒼龍盤旋,枝頭一叢叢鬆針勁健有力,而纏繞在鬆幹鬆枝上野藤又使得鬆樹剛中見柔,以水墨圈點而成的鬆樹皮則使鬆樹更顯圓潤充滿生機。鬆樹枝幹以水墨渲染,叢叢鬆針染以淡淡花青。
《瓜鼠圖》
明 朱瞻基 紙本淡設色 縱28.2厘米 橫3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列朝詩集》中說朱瞻基“點染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趙佶)爭勝”。他臨政時明畫院比較興盛。《瓜鼠圖》是一幅寫意小品畫,畫麵右下角的大石之上,一小鼠踞石蹲伏,苦瓜藤條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繞而上,枝葉豐茂,苦瓜成熟肥厚,小鼠的目光正注視著苦瓜,急待攫食。整幅作品布局緊湊,虛實結合。用水墨粗筆點染瓜葉,淡墨虛筆寫出藤條,其根梢一直曲折地向外伸展開來,填補了半幅的空間。其畫法兼用沒骨和勾描,別開生麵。
《玉兔爭清圖》
明 陳憲章 絹本設色 縱156.2厘米 橫73厘米
陳憲章,名錄,字憲章,以字行,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畫墨梅、鬆竹、蘭蕙。筆意儒雅,與明朝畫梅名家王謙齊名。評者以為憲章筆力,實過王謙。《玉兔爭清圖》墨畫月下老梅一枝,枝幹筆法老勁,花頭圈點,全學王冕。自題款為:“會稽如隱居士陳憲章寫玉兔爭清”。陳憲章雖然畫梅學王冕,但其梅花不但清新,而且更富典雅之質。
《煙籠玉樹圖》
明 陳憲章 絹本墨筆 縱137.5厘米 橫65.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憲章是畫梅名家,此幅作品為一輪圓月下,老梅數枝,枝幹虯曲綿長,樹幹用墨稍重,舒展自然且極為挺秀。花朵頗為清新,以淡墨圈點輕染,繁密似錦,枝幹與花朵濃淡對比較強,顯現出梅花麗質,又與挺秀的枝幹一道創造了一種峭拔的視覺風格。 陳憲章畫梅花全學元朝畫家王冕,王冕畫梅,用筆簡練,墨色清淡,風格清絕。此圖水墨寫梅花,老幹新枝,風格勁秀。
《雙鉤竹圖》
明 金湜 絹本設色 縱151.3厘米 橫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湜,字本清,號太瘦生,又號朽木居士。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生有異質,能詩歌,善寫竹石,尤工勾勒法。此圖畫雙勾風竹數枝,筆法勁挺凝厚。自題“萬木蕭然見此君,春風吹動碧氤氳,分明一段青鸞尾,留向山中掃白雲。朽木居士老筆”。刻畫的風竹,隨風勁擺,雖寥寥數株,卻也情態各具,雄奇中見華貴之感,使人感受到風竹的高風亮節之氣度。整幅作品法度謹嚴,意態瀟灑,勾勒勁健,氣勢不凡。
《臥遊圖》
明 沈周 紙本水墨、淡設色 每開縱27.8厘米 橫37.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冊開首作者自書“臥遊”兩字,圖17幅,依次為:仿雲林山水、杏花、蜀葵、秋柳鳴蟬、平坡散牧、梔子花、秋景山水、芙蓉、枇杷、秋山讀書、石榴、雛雞、秋江釣艇、菜花、江山坐話、仿米山水、雪江漁父。每幅均有自題詩詞。冊中所繪山水、花鳥,運用多種畫法,抒寫各自意趣,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樣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冊中有山水7頁,其餘10頁均寫日常生活中習見的花卉、 禽畜等,清新、質樸,洋溢著自然天趣。畫法也隨意靈活,設色或水墨,或沒骨,或勾勒渲染,形簡神完。此選《秋柳鳴蟬》及《雛雞》兩幀。
《辛夷墨菜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和墨筆 縱35.3厘米 橫5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分兩段,後段繪折枝辛夷兩幹,運沒骨法,淡墨與色彩相兼,狀物精微逼真。枝幹挺勁,樹葉鮮潤,花色紫綠黃相間,淡雅明麗,生動表現了迎春花的盎然生意。前段白菜,用水墨法,粗勁的墨線勾出菜莖,酣暢的濃墨渲染菜葉,真實而又洗練。作品的筆墨饒有特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