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初隻道是尋常

(2008-08-06 17:25:35) 下一個
那天給一個國內的朋友打電話,聊了很多關於各自的生活:平淡中仍然有不少變動。

整個半小時隻字未提關於那個人,但是她還是緩緩的說到“怎麽沒有再聽見你提到一個人?”。

“我很好,隻是和他斷了聯係”。

“到底發生了什麽?你隻說你很好,可是語氣裏明明透露著一種正在做準備變好的意思?”

不得不承認她是我的知己,能洞察到這些細微的感受。

幾年前因為這份沉重的愛情而逃遁似的飛到她身邊,和她坐在一家小酒館裏麵對麵的訴說自己。隻為了能夠得到一份理解和一個答案。

多年以後,愛過了,傷過了,痛過了,也決心了斷了。當一切都漸漸平息的時候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標,找到了那個早已經注定要承受的結局。茫然而不知所措的心也已經給了自己一個交代。她的這份關心,卻好似一個沉悶的鍾聲,敲響在心底。

原來最了解自己的,並非自己本身。而是一個多年沒有謀麵卻依舊關心自己的朋友。是幸福的,因為她如此一針見血的揭開這到傷疤讓自己又把自己看清楚一次。殘酷的下麵,卻是殷殷的關切。

“我要做什麽準備呢?”其實好多事情早已經由不得自己了。當初的開始是兩個人的事,後來的結束也是兩個人的事。

更重要的事,彼此都傷的太深。

如果可以有很好的去處,他大可不必要在眾人麵前醉到不省人事——因為傷的太深。

如果也可以的話,我也不至於一個人躲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獨自消沉——應為我也傷的太深。

有的時候,思念已經不僅僅是一份靜態的感受,而是一份要將整個人慢慢吞食掉的一般。退縮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隻會更加承重。

不願告訴她,這樣的一種“準備”其實也已經來之不易。至少,我還可以有一些其他選擇。

隻能告訴她:“過去的確發生了很多事情。不情願發生,但又存在了。”

“他到底哪裏好?讓你這樣難以釋懷?”

這樣的疑問,從一開始就縈繞在我的心底,直到後來答案才慢慢清晰了。

“或許是因為他具有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特質吧。他那麽大男人主義,內心又卻那麽脆弱。”

“我知道你一直尋找的是怎樣的一份男女感情,那應該是2人之間的一種心領神會。但是畢竟愛情是自私的,誰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

“真的不想再提到過去了,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都希望一切都過去了。受苦的人必定之前享受過幸福。如果之前沒有,那麽不久的將來必定也會隨之而來。任何一個女人愛上他都隻會有這樣的遭遇。”

掛掉電話,心情又忽然變的沉重起來。反複思量那句如警鍾般的問候“你聽起來好像是在做一種準備,而其實根本沒有準備好。”

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了解到一切發生過的事情,你一定能夠理解我現在的處境。這所謂的“準備”難道指的是我在他世界裏完全消失掉的那個“準備”嗎?


如果是的話,那天夜裏我已經把自己電腦裏的MSN PROGRAM 整個刪除掉,逼迫自己不要再走進去了。

在以前,如果他看不見我會發瘋死的尋找我的人我的心。找到以後卻仍舊是不斷的傷害,不珍惜。而現在他真的累了。

-----------------------------------------------------------

很巧的是,在另外一個朋友那裏讀到一個句子:“當初隻道是尋常”,禁不住淡淡的笑了起來,讓人聯想到另外一句有名的詩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