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裏有好多聲音。
小時候的早上,爸爸總是把新聞放得很大聲。
放的新聞是什麽都忘了,最記得很長很長的名單。好多的名字,中間會忽然冒出一個"女"。那麽多的名字都不記得,光記得一個最奇怪的名字叫"尼製服":)
閑時爸爸喜歡聽音樂。小時候常聽"花兒與少年","彩雲追月",還有最好聽的"春江花月夜"。中間有一處,停了一下,打了一聲板兒,那種說不出的韻味,是西方音樂裏沒有的。
媽媽有帶譜子的歌本兒,我自己會拿來學唱。記得歡快的"踏雪尋梅",最愛的是古樸有點淒涼的"蘇武牧羊"。好象可以無止境地重複。實在是太好聽了。
後來,爸爸喜歡上了圓舞曲。他很細心,把曲子編成一輯,曲名寫在封麵上。磁帶,A麵是什麽,B麵又是什麽。想起來,爸爸真是理性,又有浪漫的人。近幾年才意識到,父母給我的影響,實在是非常深。
他最喜歡聽的是"藍色多瑙河"。情緒慢慢地起來,鋪墊,然後歡快,急促。那是一直聽不厭的曲子。還有"皇帝圓舞曲","風流寡婦","藝術家的生活",都可以背下來。有一首叫作"酒,女人和歌",曲子怎樣不記得了,但是名字,莫名地印象深刻。
中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很多美國的音樂。BEATLES,SIMON & GARFUNKEL,JOHN DENVER,MICHAEL JACKSON的磁帶在同學手裏傳來傳去。隻有"雙卡"錄音機才能轉錄。我轉錄好了,也學爸爸,把曲目抄錄在封麵上。
高二的時候,爸爸第一次推薦給我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記得爸爸的字,很清秀,寫在磁帶的封麵上。我聽了很多遍,平生第一次,為古典音樂感動。
大學畢業,認識一位研究中國文化的老師。常常和畫畫的朋友們一起在他那裏瞎聊。有一次,他說新作出版了,拿了泛著油墨香的書給我們看。那是一本研究中國文化的書,但他對我說"你們女孩子會喜歡最後這篇吧。" 那是一篇散文,寫的是他和友人的一段往事。除了他細膩優美的文筆,我還記住了他提到的"拉赫瑪尼諾夫"。找來他的作品,一聽之下,引為最愛。他的深情,不僅可以如同驚濤駭浪一般宏大,也可以如同林中的黎明一般溫柔。我的心為他的音樂所動,直到今天。
後來喜歡很多不同的音樂,不能盡述,但這些啟蒙的記憶,卻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就把第一次感動我的"柴可夫斯基 D 大調小提琴協助奏曲"放在這裏,留個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