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2)
2017 (1)
2018 (1)
2020 (1)
2021 (1)
2022 (1)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BBC拍攝的記錄片"WHO TOOK NANNY'S PICTURES?"。片子追溯了生前從未被發現的一位攝影天才的一生 -- 芝加哥的保姆維維安。梅爾。
VIVIAN逝於四年以前,生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保姆。她個性孤單,神秘,平生愛好隻有一個:攝影。在街上拍下一切她感興趣的人與物。她未有已知的戀愛,畢生未婚,晚年孤單無依,摔倒在常去的火車站,送醫不治。
她有幾個STORAGE,生前一直付錢在托管。某一日,這些STORAGE被打開,拍賣。這裏麵有15萬張以上的底片和照片,是她所有作品,一生積蓄不過如此。有人花了很少的價錢買下了所有的儲藏,並以稍高的價錢轉賣他人,直到一些照片流落 eBAY,才引起藝術界人士的注意。某夜之後,她的所有作品忽然備受重視,現在一張照片在紐約的畫廊賣2000至8000美金不等。
在紀錄片的旁白之中,她被稱為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PHOTOGRAPHERS OF 20'S CENTURY。這個評價非常之高。然而生前,她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女人,這樣的孤獨,在人們慢慢追溯她的生平時,那些細節,讓人心痛。
最讓我震驚的,是她的作品。那麽犀利!
她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在別人眼裏最普通不過的場景和人物,在她的鏡頭下,卻呈現出如此震撼人眼睛與心靈的畫麵。寧靜的風景,在社會邊緣掙紮生存的人們,孩子與他們的父母之間微妙的互動,還有社會的變遷,衰落。。。最後,她自己。她總是帶著自己的錄來,拍下光線反射時的自己。常常,她把自己放在鐵絲網的後麵,或光影交接之處,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她的眼睛。
她曾經是美麗的,她的美麗,細膩的臉上長著一雙冷冷觀察世界的眼睛。
從她的照片中,我看到無比犀利的觀察。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她如此SHARP,該有多麽痛苦?!
敏感之於藝術,永遠是好的。就象我在對二十世紀著名的攝影大師布勒鬆的采訪中聽到的一個詞:"SENSITIVITY"。敏感,時刻能夠快速地從觀察中得到感受,是從事藝術的先覺條件。如果感覺愚鈍,緩慢,藝術對他就是錯誤的行業。如果相反,那麽藝術就能救了這個人。
總有一些人,自出生的時候起,就特別敏感。在越來越多地暴露在生活與自然中間的時候,這樣的人會時刻被各種感覺打擊著,毫無抵抗的能力--無論是自然的變化,還是人的感情,又或者是生活的起伏。我曾經和一個致力寫作的朋友談起敏感一事,她說,很難想象一個敏感的人能時時快樂,因為他能感受到多深的快樂,就能感受到同樣深的痛苦。
從事藝術,至少可以提供一個抒發的渠道,讓這些瞬間擊中你的感受得以表達。如果它們鬱積在一個人的身體裏麵,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這個原因,所有那些有勇氣拿起畫筆,相機,或者攝影機來表達自己的人,都是勇敢而幸運的。
然而,相對於那些生前就成名成家的攝影大師而言,VIVIAN一無所有。她的晚年,因為缺錢,連她摯愛的攝影都不能負擔了。她每天象個HOMELESS LADY 一樣,在自己熟悉的路上來去,沉默地坐在湖邊,凝望,無語。她在想些什麽?無從知道。。。。
很多人讀過梵高傳,為他的淒慘人生而同情。而生前,卻連一個女人都沒有愛過他。他的朋友高更,也以奚落他為樂。可以想象,他是個不招人喜歡的,處於半瘋狂狀態的男人。保姆VIVIAN也是這樣。她常去看晚場電影,傾聽影院裏孩子們的笑聲。可是這個形單影隻的老婦人,連影院的售票員都不願意多和她講話。她顯然是個不善言談的人,從熟人對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她不親切,不愛交談,剛硬,不易接近。。可能多年的獨身生活,讓她變得更不願與人交往了吧。
沒有人知道,她是這樣一位潛藏的攝影大師,包括她的當圖片編輯的雇主,還有,她自己。
在"街拍"這個詞還遠未發明之前,她已經是個街拍大師。看看她在瞬間抓到的人們吧!除了驚歎,歎她的天才的眼睛,沒有別的。她領先於時代,捕捉了無數普通人的神韻。進而也記錄了一個在她身邊經過的時代。
我也問自己,為什麽這末喜歡她的作品?在一方小小的取景器裏,她用幾秒種的時間捕捉到的黑白畫麵,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街上!在貌似普通的光影和構圖裏麵,她帶給我們瞬間的視覺享受。和珍貴的"陌生感"。
她看世界的眼睛,是這樣地不同。她給我們帶來新視角,新觀點,新的審美趣味,和超前於她的時代的新銳作品。這就是藝術。
她一直,是站在世界的邊緣,在觀察著身邊的人與物的。她一生孤獨,而這孤獨,允許了她的獨立,她的自由,她不需要為任何編輯工作,她隻為了自己而拍攝。
片中提到的一句話讓我思考:
藝術不與人分享,就不是藝術。
真的是這樣嗎?
什麽是藝術?對於VIVIAN自己來說,她是藝術家嗎?
如果,她在生前得到如此榮譽與評價,她至少不會經曆貧窮,至少不會經曆孤獨的晚年,也許,她會得到很多的掌聲與鮮花?也許,至少她能住得好一點?
我知道自己這樣假設是愚蠢的。就象對梵高假設,如果他生前被別人肯定,如果他能多賣出一些畫,也許他就不會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
VIVIVAN的敏感和孤單,給了她最棒的照片。這也給了她痛苦的生活。邊緣人的生活。正如片中所說,她的成功的一部分,就來源於她的孤獨。
攝影是一個孤獨的旅程。
我們今天驚歎和欣賞她生前的作品,而在她尚在世間的時候,我們卻可能對她的孤獨無依的生活熟視無睹。
這樣的藝術家,有可能永遠不被發現-進一步猜想,這樣的藝術家,可能有很多,從未被發現過。。多麽悲哀!
一直相信,藝術是用來安慰人生的。即使VIVIAN曾經生活在自己的敏感這把雙刃劍之下,即使她的人生孤獨,沒有愛情,她在攝影之中找到了和表達了自己,她就完成了自己。今日她的作品賣多少錢,對她已經沒有意義。
如果人死有靈魂,她會看到人們欣賞著她的作品,我猜,她會微笑的。。。
如果這部紀錄片對我有任何現實意義的話,我會告訴自己,珍惜自己的,和身邊人的敏感,珍惜每一個有藝術天份的朋友和親人,即使這份天才不能帶來什麽實際的利益。藝術在我眼裏,是最為珍貴和美好的擁有。把她好好地抱在懷裏,讓她溫暖我們的人生。
圖片來源:
http://www.vivianmaier.com/portfolios/unknown/?show=thumbnails
相信任何藝術,鑽研到了深處,都會越來越孤獨。
thanks Ying Yun! after i said " she might be smiling" , i was then not so sure... she fulfilled herself by finishing her photography,enjoyed herself, that's all she need. she was so private, living in her own world, she might not want anybody to see her work at all....
to live an unusual life, one needs to undergo a lot of pain. but, that's called destiny, right? please come to visit often...
"如果人死有靈魂,她會看到人們欣賞著她的作品,我猜,她會微笑的。。。" this reminds me of the movie, "into the wild", before Alexandra died of starvation in Alaska, he engraved that ". . .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 , or the artist In the Realm of the unreal . . . their life is already Art.
謝謝你,非常感動。我一定會幸福快樂的:)請常來。
因為晚上暗,相機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