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oo seven

喜歡象竹林七賢那樣生活......追尋精神與身體的自由。
個人資料
bambooseve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屬於白天的情感,和屬於夜晚的情感

(2009-07-17 21:46:59) 下一個

 



    


     把茨威格從書架上拿下來,重新讀那一篇我曾經最喜歡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那一年在北京的"沙灘"買了"茨威格全集",以為也象很多翻譯小說一樣,讀起來多少有那麽點語言上的別扭。可能是這個譯本好的緣故吧,集子裏的小說都非常易讀,往往譯得流暢感人,一氣嗬成。最喜歡的就是這一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並且,喜歡了很多年。

     重讀之時,當然還是一樣覺得字中珠璣閃亮,可是,靈光一閃之間,忽然明白了我為什麽會喜歡這篇小說,並且如此衝動地想要把隨之湧上的感覺一並記下。

     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種極端的,絕望的,沉默的愛情。一個女孩子,從14歲起就愛上了她英俊,才華橫溢的鄰居。小女孩長到18歲,讓他成為了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她顫栗地幸福著,但是她是如此了解這個男人,她知道,他將很快地離開,轉向另一個女人。三個夜晚之後,果然,他說他要去旅行,而女孩子則懷孕了。


     為了她深愛著的男人,女孩子默默地生下了孩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嬰兒,讓他過舒適的生活,女孩開始用結交有錢男人的方式來生存。她自己稱之為"賣淫"。。但是,當她再一次偶然遇見男主人公的時候,他居然沒有認出這個用所有激情愛著他的女人。女人拋下對她傾心的情人,再一次與男人共度春宵,即使如此,男人仍然隻是把她當作偶然遇見的一個輕浮女人,沒有認出她正是他從前的鄰居,也是那個曾與他春風幾度的年輕少女。更讓女孩心酸的是,男人在早上竟然把幾張鈔票偷偷放在了女孩的衣兜裏。。。

     最後,女孩和她的孩子在一個冬天的早上,雙雙死於流感。在死之前,她把對男人的畢生之愛,寫在了一封信裏,寄給了男人。小說的絕大部分,就是這封信的內容。

     再讀的時候,我仍然為茨威格的描述所傾倒--

     透過女孩子的眼睛,他這樣描述男主人公:"。。。在這第一秒鍾裏,我就十分清楚地感覺到,你是非常獨特的。。。你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人,是個熱情洋溢,逍遙自在,沉湎於玩樂和尋花問柳的年輕人,同時你在事業上又是一個十分嚴肅,責任心強,學識淵博,修養有素的人。我無意中感覺到後來每個人都在你身上感覺到的印象,那就是你過著一種雙重生活,它既有光明的,公開麵向世界的一麵,也有陰暗的,隻有你一個人知道的一麵--這個最最隱密的兩麵性,你一生的秘密,我,這個著了魔似地被你吸引住的13歲的姑娘,第一眼就感覺到了。

     另一段,對於他們之間的最後一夜的描寫,也非常精彩--" 你把我摟在懷裏。我又在你那裏度過了一個銷魂之夜。可是即使我脫去衣服赤身露體,你也沒有認出我是誰。我幸福地接受你那熟練的溫存和愛撫,我發現,你的激情對一位情人和一個妓女是一樣看待,不加區別的。你放縱你的情欲,毫不節製,不假思索地揮霍你的感情。你對我,對於一個從夜總會裏帶來的女人是這樣的溫柔,這樣的高尚,這樣的親切而又充滿敬意,同時在享受女人方麵又是那樣的充滿激情;我在陶醉於過去的幸福之中,又一次感覺到你本質的這獨特的兩重性,在肉欲的激情之中含有智慧的精神的激情,這在當年使我這個小姑娘都成了你的奴隸。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一個男人在溫存撫愛之際這樣貪圖享受片刻的歡娛。這樣放縱自己的感情,把內心深處披露無遺——而事後竟然消煙雲散,全部歸於遺忘,簡直遺忘得不近人情。可我自己也忘乎所以了:在黑暗中躺在你身邊的我究竟是誰啊?是從前那個心急如火的小姑娘嗎,是你孩子的母親,還是一個陌生女人?啊,在這激情之夜,一切是如此的親切,如此的熟悉,可一切又是如此異乎尋常的新鮮。我禱告上蒼,但願這一夜永遠延續下去。"

     這樣沉默和卑微的愛情,在現實中是幾乎沒有的。誰對愛情,是毫無所求的呢?所以,這是一種極端的感情-- " OBSESSION",該譯成"偏執"吧?就象作者所描述的兩重性一樣,人的情感,也是有著兩重性的,它是有著光明的,健康的一麵,以及黑暗的,不能見光的一麵。回想藝術的發展軌跡,那黑暗的一麵,隻是在近一百年以來,才得以登堂入室,得到人們的承認,就向是一麵對著人類,從未揭開過幕布的鏡子,忽然反射出異樣的光亮,讓人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另一麵。

     在讀過西格蒙得 . 弗洛依德的傳記之前,我以為他是個特別色情的家夥。當然,那時還小,就想當然地這麽認為了。在似懂非懂之間看完了那本書,總算知道了他是多麽嚴肅的一個科學家。他也是奧地利人,在他的時代,人類對自己內心世界的認識,有了飛躍性的進展。我以為,他揭示的, 人類內心深處的秘密,為藝術的發展,包括如茨威格這樣的,善於描寫極端心理活動的作家,提供了某種與思維和科學世界的橋梁。奇妙的是,再想一想視覺藝術,同樣也在相似的時間,開始了對人類內心黑暗一麵的探討。

     如印象派的畫家圖魯斯,勞特累克,喜歡描繪舞女和妓女。這在文藝複興時期,是沒有可能的。再如後來的蒙克,描述惡夢中的景象。埃恭。席勒,繪出病態的,棕色的,扭曲的人體,更不用說,弗洛依德的後代,畫家魯西安。弗洛依德所繪出的蒼白,病態的裸體和動物,那後麵所包含的,對人類生活中黑暗,不健康一麵的探討了。我以為,這與心理學對人內心的深度發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所以,我以為在今天的世界,藝術家對於不完美的人性的探索,對於人內心之中黑暗一麵的描述,隻有更深刻的可能。隻有光明的世界,不是地球的真實狀態。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光明和黑暗,是各占一半的。隻有光明和美好一麵的藝術,是不完整的,也是虛假的。

     我自己對於茨威格這篇小說的特別喜愛,也可能源於我的經曆。對於那些性格中有強烈衝突的人,我會特別有興趣。他們的內心時常充滿了掙紮,這也使他們的個性充滿張力。就象一張勞特累克畫的女人,比起陽光燦爛,色彩斑斕的文藝複興時期的美女,讓我覺得更現代,更人性,更易於在心理上接近。

     不完美的,在黑暗之中的真實,有時是更震撼的,更引人思考的美,藝術走到今天,總是陽光燦爛,實在是太老舊了。

     屬於白天的情感,可以和屬於夜晚的情感平起平坐。人為什麽不能麵對自己的另一麵呢,它是存在的,隻要揭開那麵鏡子,麵對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那個全新的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小曼~ 回複 悄悄話 愛情都有一些obsession的成分。所以才會有獨特的魅力。
小曼~ 回複 悄悄話 三個感受:
1。為沉默而卑微的愛情歎息。
2。其實很多人都有雙重人格。隻是一個占主導,一個為輔屬。有時候恐怕自己都沒有別人懂得自己。隻有在恰當的時候,才會顯現。每個人都是立體的,所以才會是活生生的。否則就象一幅畫,隻有一麵了。
3。其實最大的勇敢,不是麵對困難,不是勇於鬥爭,而是麵對自己。尤其是如果發現自己有自己也不能接受的一麵。這樣的人,才是勇敢的人。
人間四月天^^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你的文掌。
醒來已經是黃昏 回複 悄悄話 上麵少了些字,兩個括號裏的字沒了.應為:"我那一封情書就是我受其影響在很不成熟的年輕時寫的.
醒來已經是黃昏 回複 悄悄話 茨威格的這篇曾給我很大影響.我那就是我受其影響在很不成熟的年輕時寫的.記得後來又看了他寫的一個年輕軍官和猶太富商的殘疾女兒的感情的故事.這軍官跑了.多年後在黑暗的電影院看到那女孩了,好像也賺出了我的眼淚了.都是很久遠的事了.
剛注意了樓上的回貼,看樓上說的也有些模糊的記憶.但女孩沒棄世.最後在電影院看到了,他溜走了.這情節沒錯.
qianqiuxue 回複 悄悄話 MM這篇文對我倒很有啟發。光明與黑暗交織,相生相克,才有了豐富的曲折,也就更人性。
sunflower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ambooseven的評論:
"對於男人由性動情,我是相信的,女人也有這一麵。你相信嗎:))"
女人應該也有,所說的是共性個性之分.嗬嗬.
bambooseven 回複 悄悄話 對於男人由性動情,我是相信的,女人也有這一麵。你相信嗎:))
bambooseven 回複 悄悄話 回你第一篇留言--一直想不好怎麽回。
我喜歡真實。人性的真實,探討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尤其討厭那些成人童話似的東西,以及高調的輕音樂,覺得很虛偽。正視人內心深處的黑暗一麵,我想我指的更是人心理上的黑暗麵,人人都有的。可能還不是惡,有時是偏執,有時是對性和愛的超出常理的理解。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
但是真正的惡,我不欣賞。
我也喜歡梵高傳,弗洛依德的傳記我是太久以前看的了,名字都不記得了,應該是歐文,斯通OWEN STONE 寫的。寫梵高傳的作者。
喜歡這篇小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有一點OBSESSION的傾向,嗬嗬。天生的,沒辦法。不明白自己,所以想弄明白。
bambooseven 回複 悄悄話 “戀而失,勝於無...黃粱一夢——即使兩手空空,但中間的得失成敗,令生命豐富...有經曆才能看破。"
這不是我的心聲嗎:))
人本來就什麽也沒有,即使有過,死的時候也都沒了。這是物質,人們都忙著擁有東西,擁有越多,麻煩越多。
愛是無形的,但是是我最想擁有的。即使愛過又失去了,那些美好也不會失去的。
看破這件事麽,現在我做不到。我隻能做到麻木:))還隻是臉上的,不是心裏的,LOL
sunflowera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為何有些子沒有了, 網友的那篇文叫:"為情獻愛,為性動情",前者說的是女子,後者說的是男子...
sunflowera 回複 悄悄話 有個網友寫過一篇, 前者說的是女子,後者說的是男子. 雖然還不願相信男子都為性動情,但又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是.女人總是有著不切實際的浪漫,但哪個女子又愛做夢呢?

“戀而失,勝於無...黃粱一夢——即使兩手空空,但中間的得失成敗,令生命豐富...有經曆才能看破。"-- 李碧華
sunflowera 回複 悄悄話 人都有白天和黑暗的一麵,人應該是兩麵一體,映射到具體個體,就是善惡比例之不同. 天性+成長的環境, 周遭的環境能塑造改變這一比例分配. 人天性難道不是自私的嗎? 從嬰兒索求食物的啼哭開始... 無論哪種宗教,共同之點就是修身養性,與人為善. 這也間接承認人是自私的.

文學,藝術或其他主流一直在選擇性地展現人性美好的一麵,而不願麵對黑暗的一麵,這是不是也是揚善抑惡的人為選擇? 竹七,比如我, 較願意去看陽光的一麵,做個一葉障目,掩耳盜鈴的愚者,也許比智者活較的輕鬆些. 像茨威格那樣看透人性,參悟生命者,無畏地選擇死亡,常人也許認為是悲劇...

陌生女人的來信記得看過,但不記得細節,對,人物比較極端,是他文學的提煉與誇張.看茨威格的第一本書是(愛與同情),20多年前看的,也是很多心理描寫,但很令人信服. 貧寒的青年和一個腿有殘疾的富家女的愛+同情或因同情生愛的故事,身份的懸殊青年的懦弱,令女孩棄世,自責的青年遠赴沙場自殘,但人們看到的是個勇敢的士兵...任何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解釋,這是心理學試圖想解釋的吧.

弗洛依德的傳記沒看過呢,叫什麽書名? 一直偏愛傳記.小時候看過米開朗奇羅,凡高傳記,沉迷其中,仿佛思維象跟著主人公走了一遍,很是辛苦,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