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2)
2017 (1)
2018 (1)
2020 (1)
2021 (1)
2022 (1)
有一本"藝術心理學"裏提到----音樂,是唯一沒有實用價值的藝術形式。
那它為什麽要存在呢?
小時候就開始喜歡音樂,要感謝父母的熏陶。最初的時候,是聽民樂。最喜歡的,是優雅雍容的"春江花月夜"。至今沒有在西方音樂裏聽到過同樣從容的節奏,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韻律,就好似隻有東方女子才有的那種特別的魅力。還有"彩雲追月","花兒與少年"。。。總記得爸爸錄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民樂,嚴肅的播音員,聲音都象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
小學,在父母問我要學什麽樂器的時候,我選了二胡,天知道我為什麽要選二胡?反正那時候家裏肯定是買不了鋼琴。
所以開始每個周末去老師家上課。
老師有一個不尋常的姓氏,他姓鬱,猜想他年輕時候也一定是個清秀的美男,至今記得他的樣子,瘦長的臉頰微微凹進去,戴樸素的眼鏡。在他窄小的陽台上,養著很多很多盆仙人掌。
同樣的一把二胡,在鬱老師手裏就能發出渾厚的聲音。在我手裏,就隻能拉鋸了。鬱老師是如此的溫和,我從不記得他對我高聲說過話。隻是,我常常受到來自他的和媽媽的雙重威脅--如果上課上得不好,就得住在老師家,練好了才能走--這比什麽都靈,我每次都被嚇得夠嗆。
從練習單音,到拉曲子,我漸漸對二胡有了些感覺。開始知道劉天華的曲子的時候,有驚豔的感覺。"良宵"的優雅是我所熟悉的中國式的從容。而"光明行"就有很陽剛的美感。但是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燭影搖紅"。
那是普通的夏天夜晚,家裏的木地板剛剛漆過,是平滑的深紅色。家具都搬開了,屋子裏空空如也。門開著,爸媽都在院子裏乘涼。我在有回音的屋子裏拉了這首"燭影搖紅"。微響的回聲讓我覺得象在舞台上一樣。悠揚的旋律在漂著淡淡油漆香的房間裏流淌,然後又漾出門外,在夏夜裏散開至消失。。。
他們兩個,還有鄰居的大人們為我鼓掌了。啊,就是那一次,我也沉醉了,為了優雅而與眾不同的曲子"燭影搖紅"。
學了幾年的二胡,最終被我放下了,但是,那些美好的旋律是在心裏放著,永遠不會消失的。
在聽了很多音樂之後,我的腦子裏開始常常響起各種聲音,有時它們是如此宏大,有時它們又是如此的憂傷。它們交疊在一起,在我的小小的身體裏衝撞,有很多時候,我不知道拿它們怎麽辦。不由得想,也許,長大了應該從事和音樂有關的工作?
初中的時候,學校裏有一個鋼琴班。我很想報名,但是又有些情怯。在我心目中,最好聽的樂器,就是鋼琴了。但是,那比我身體寬很多的,88個琴鍵,看上去象是不可征服的一個軍隊。。。雖然沒有報名,還是常常去偷偷看同學練琴。
記得當時班上有個台灣轉來的女生,彈得一手好琴。那時候理查,克萊德曼風行,同學彈給我聽的曲子就是他的"水邊的阿地麗娜"。
當她彈起那首曲子的時候,我以為聽到了天籟。叮叮咚咚的琴聲,如水從高音流到低音,把我的心都澆濕了。。。我死纏爛打地讓同學教我彈那首曲子。她真是夠耐心,硬是教會了我這個一點不會彈琴的家夥。
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彈出這樣美的旋律,我當時真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滿足啊。。。
上了高中,父母看到我如此喜歡鋼琴,終於答應讓我學了。記得我的鋼琴老師姓陸,她頭發已花白,但仍然非常有風韻。當她隨手在琴上彈給我聽一首簡單的練習曲"蝴碟"的時候,我明明看到了閃動的翅膀,聽到了花粉撲落的聲音。我幾乎愛每一首小小的練習曲,除了枯燥的琶音練習。我把那些小奏鳴曲都記在心裏,尤其是那些莫紮特的,和貝多芬的。。。
音樂就是如此神奇,當你學習這些大師的曲子的時候,你可以跟著每個音符,體會他們的心境,和技巧。莫紮特是如此充滿童真,而貝多芬就能讓簡單的音符組成震撼的旋律。誰都可以彈奏他的曲子,但是境界可以是天壤之別。。。
我喜歡音樂。它給我的心靈所帶來的,不可形容的歡愉,讓我想到了把它當作終生的職業。
可是,音樂對我來說,是最高尚的藝術形式。我不能想象,如果我拿它當作謀生的手段,而又不能做到最好。。。會是多麽痛苦。
在愛之入骨的藝術麵前,我退縮了。我選擇了其他的表達方式,希望永遠把音樂當成與謀生無關的愛好。
在高中之前, BEATLES , MICHAEL JACKSON , SIMON & GARFENKAL 在學校裏大行其道,我常常被爸爸嘲笑,不懂得聽好的音樂。爸最喜歡的是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那些曲名都被他工整地抄在磁帶的封麵上。"藝術家的生活","皇帝圓舞曲","藍色多瑙河",還有一首叫做"酒,女人和歌"。啊,每一首我都能背了,煩不煩啊?
但是,在某一天,我把爸的一盤磁帶放進錄音機裏以後,開始愛上了古典音樂。
那磁帶上寫的是"柴可夫斯基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從耳機裏傳來的聲音徹底把我淹沒了。
在某一段溫柔的慢板響起來之時,我感覺到淚水從臉頰滑落,掉在書桌上。這是為什麽?我完全不明白。音樂是有魔力的東西,它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後來,又愛上了憂鬱的肖邦,絢麗如同浮世繪的德彪西,和深情而陽剛的拉赫瑪尼諾夫... ...
因為要參加視覺藝術的考試,我不得不放棄了學鋼琴。總是想,什麽時候再把它撿起來,如果在有生之年學會那首肖邦的"離別曲",也算沒有白活了。。。
音樂的魔力,誰能阻擋呢?
… …
後來,後來很久沒聽新的音樂了,後來幾乎忘了音樂有多美,多麽接近靈魂。
… …
在開這個博客的時候,漸漸把喜歡的音樂收集起來,但是,開始覺察出我在音樂麵前的淺薄。很久很久沒有親近音樂了。
在某個晴朗的月夜,我又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鋼琴。。。
"春江花月夜"
劉天華 ---"燭影搖紅"
肖邦--"離別曲"
感覺二胡的聲音是木片中"擠"出來的,吉他很幹沒有張力;小提琴很燥,尖銳。薩克斯風都算不錯,鋼琴宏大沉穩。人聲的表現最深最多感性,個性細節,心態起伏以及想象。
原來憑借文字的描繪、也能讓音符在耳邊奏出華彩、讓人迷醉...
第一次聽《燭影搖紅》。
想象,那個夏夜,一個可愛的小女生,還有,悠揚的旋律在漂著淡淡油漆香的房間裏流淌,然後又漾出門外,在夏夜裏散開至消失。。。
小雪--盼著那天呢。。
TO AURORA--等著你帖,喜歡古琴,喜歡'梅花三弄"。
TO 小米小麥--就說的呢,不能用它來生存,太痛苦了,沒樂趣了。。。你表妹才是真正的專業人才,羨慕。。。
TO 海上雲--謝謝詩人的稱讚:)我們把精神的美稱為實用的,真好。
TO 漂石--你也不錯啊,是不是小時候淨坐在田埂上和秦淮河邊寫情詩。。。
TO 小雪--我要是能把明年春天的設計做好了就謝天謝地了。。。要是賣得好了,找你去喝酒慶祝。。。
我的表妹也是拉二胡的,現在還在讀音樂係的研究生,快畢業了。她的鋼琴也彈得很好。不過,她現在想得最多的,估計是畢業分配問題吧,歎!正聽著“燭影搖紅”,謝謝!
頂藝術家妹妹
我還是最愛鋼琴啊。。你那古琴還在練嘛--好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