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April,我可能還擁有著熱鬧的大家庭,如果不是因為April,我絕對不會想為他們尋找新家。
為了April 我一定要做出選擇,為了April 我一定要犧牲他們之中的某一個,我最終狠下心來同意LG的意見,把Ashley Arnold Anna 一起拿出來供挑選,但前提條件是這家人必須有責任心,要愛他們對他們好。我沒想到做出這個決定竟像把自己孩子送出去一樣痛苦,更沒有想到為他們尋找新家竟是那樣艱難。
第一輪我先問身邊的朋友,朋友說貓要從小奶貓養起才能有感情,盡管我說得再好,也沒有人願意。
第二輪我找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孩子,孩子的同學,我把相片發給朋友,他們再轉發給朋友,可等了很久也沒有回音。曾經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她的朋友有興趣,我高高興興地帶上三個貓,醫生證明,連同吃喝拉撒睡的所有家當去了朋友家,當我提出要去她的朋友家看一看時,才知道她是準備放養在後院抓老鼠。一氣之下我大罵朋友一頓,帶著孩子們回了家。
經過這一次的傷害,我不再相信朋友,開始了第三輪的尋找。我上網查了一些shelter 的地址,然後一家一家地去看。雖然shelter 保證不會kill 動物,但是隻限於他們不生病的前提下。多數 shelter 環境簡陋,衛生條件不是很好,我想不論把誰送過去都不能保證不生病。我不能讓他們剛出苦海又進火坑,更不能讓我幾個月的辛苦努力付之東流。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就像是祥林嫂,不論去健身房,去修車,去剪頭發,去買菜,看見個熟人就掏出相片就問人家要不要養貓。那一段時間我很沒有自信,覺得孩子們出身卑微相貌平平不招人喜歡,我替他們自卑,自己也自卑得沒了底氣。
後來我把目光轉向老美,一個以前共事的朋友非常熱心地把相片打印出來貼在她的辦公室,過了不久我就收到別人轉來的郵件,告訴我可以把貓貓送到Petsmart,那裏的收養是雙向的即可送也可收。聽到這個消息我突然有了種找到組織的感覺,馬上踏上了第四輪的尋家之路。
當我拿著所有貓貓的certificate 來到Petsmart 時,才知道送來準備收養的貓貓是要論資排輩的。因為店裏居住條件有限,平時貓貓都住在Cats in Need,當店裏有空位時,住籠子的才有資格升上去,店裏的是常駐,籠子裏的隻有周末才能來。當時住籠子的已經客滿,隻能把他們放在waiting list 上等待。
一聽如此,我知道被送出去的將是Arnold 和Anna。因為 Ashley 是從這領走的,不可能再把她送回去;Arnold 和Anna 是一對拆不散的好兄弟,不論將來在哪裏,他們兩人都可以朝夕相伴互相照應。
就在我努力了很久馬上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我又猶豫了。偏心地說他倆是四個孩子裏最乖巧最懂事的,他們的健康滲透著我一點一滴的努力,我不忍心更舍不得把他們送走。我回家想了好幾天,為了April,最後一咬牙還是把他們的名字留給了Cats in Need。
等了一段時間我接到通知,開始了酷似兒子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接接送送。兩人似乎知道我要做什麽,Arnold 一路哭聲不絕,害得我也陪他走一路哭一路;Anna 雖然不哼不哈,可那怨恨的眼神像一把劍,冷冷地刺過來讓我不禁不寒而栗。我心裏充滿著自責,他們沒有犯任何錯誤,可我卻要把他們送走,他們想有一個家,可我卻不能把他們留住。
在Petsmart 的籠子裏,Anna 兩眼一閉誰也不理,Arnold 身體抖個不停,張著大嘴舌頭卷曲哈哈地出氣。書上說那是貓貓最緊張的表現,我擔心他們那種樣子沒人喜歡,更不用說被帶回家去。那個最愛說Trust me 的老美特意告訴我,她知道這類品種的貓會有人喜歡,憑她的經驗他們一定能送出去 “Trust me”。
兩天下來,我很快就認識了那些來去高興的家長們,我問過一個老美,她已經接送了三個多月依然勁頭不減。在周圍氣氛的感染下,我也放下沉重的心情,畢竟我們都想給孩子尋找一個最好的歸宿。
周複一周月複一月,一個星期六我照例接送孩子。義工告訴我第二天在某個城市有個一年一次的大型收養活動,問我要不要參加,我立即就答應了。當第二天一大早我匆匆忙忙地趕到Petsmart 時,塞滿了三十多隻貓的兩輛車已經在等我了,短暫的時間隻夠把他倆裝上車和說聲Be good。
沒到中午義工來電話說Arnold 和Anna 找到新家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原來一個老美先看上了Arnold,一聽義工說Anna 是和Arnold 是一起來的,她一下領走了他們倆。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電話一頭的我泣不成聲,沒想到早上的分手竟是分別,我後悔沒有和他們說聲再見。義工隻是I know I know 地安慰我,LG和兒子也說,找到個好人家兩人又在一起是件該高興的事。想想半年來的朝夕相處,看看還帶著他們氣息的所有東西,眼淚不停地在眼睛裏打轉,腦子不斷地閃現著他們的身影,他們帶著悲傷怨恨離開了家,我把自己種的苦果伴著淚水深深地埋在了心裏。
經過這次悲歡離合的打擊,我不再做撿貓之事,有一段時間我寧可每天開車去喂流浪貓,也不敢把他們帶回家,我怕堅持不了不拋棄不放棄,我怕重演過去的悲劇,我怕他們恨我,更怕我恨我自己。我放大一張全家福相片掛在家裏,雖然他們已經有了新家,可我覺得他們仍然是我們的家庭成員,他們一直和我們在一起。
半年後我收到Cat s in Need 的聖誕卡,裏麵付著兩張相片,那是一個胖老美抱著同樣胖得不敢認的Arnold 和Andy。(老美領養Anna 後改為男名Andy)
PS:
經過這次痛心疾首的經曆,我才知道收養貓貓光憑愛心和責任是不夠的,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還有很多想不到的東西,我沒有擔當起這付沉重的擔子,我傷害了無辜的Arnold 和Anna,如果他們聽得懂的話,我想真誠地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上個周末我去Petsmart 買貓糧,碰到Cats in Need 的四個義工,我很欽佩她們,她們記得從這裏領養的每一個貓貓,她們記得每一個主人。事隔一年她們居然還能叫出我的名字,居然還記得我給了她們Arnold Anna,甚至兩年前我領養的Ashley,她們主動告訴我Arnold Anna 他們現在很好,聽到這個好消息,這一次我一直懸著的心才真真落了地。
俺每次回來讀到這一篇時,也還是要淚眼婆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