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石庫門,湧出的都是暖暖的回憶。
百度上說" 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通常被認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我在石庫門裏長大,我家住在黃金地段的正中心,離外灘很近,離步行街更近。郵政編碼200001.
想當初我爺爺在某某大廠裏做CFO, 用十幾根"大黃魚"頂下了這一棟樓。解放以後,政府做主讓好幾家人陸陸續續搬進來住樓上,後來樓梯下的一間房也被人占用了。沒辦法啊,政府說啥就是啥。
好在樓下到現在都隻有兩家人,我家麵積占大頭,天井和前門都是獨用的。開間特別大,房頂很高,我小時侯,到小夥伴的家裏去,好像所有其他人家裏都搭閣樓,"螺螄殼裏做道場," 站在裏麵好壓抑啊。我家就又高又大,也很早就有抽水馬桶和淋浴了。老房子最講究朝向,大客堂間朝南,前廂房麵東,陽光充足,冬暖夏涼,夏天前門和後邊門一開,穿堂風一來,好風好涼好快活。
前幾年黃埔區政府要打造更多的"新天地",出重資整條弄堂裏裏外外都重新翻修過,每家每戶出不多的錢內部精裝修。我前年回去的時候都快要不認識了。比如兩排落地的窗戶改造又刷漆了。又給我家多裝了一個小衛生間。看上去好高大上啊。
我們客堂間的地板沒有裝修過,還是古色古香的地板,這幾個凳子也是老古董了。我坐在上麵吃了無數個生煎饅頭和茶葉蛋,還有(從食品公司to go的無數塊紅腸和燒雞).。就這樣慢慢長大了,從寫下第一筆"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到 高三時侯自信滿滿的填寫第一誌願, 再到大學畢業了該申請護照了。耳邊似乎還傳來那熟悉的" 珠珠花,白蘭花"呀。
世事變換,滄海桑田。馬路變寬了,蘇州河和黃埔江的水都變清了。弄堂口的煙紙店早變成了可的超市。還有變得高不可攀的房價,現在已經漲為12萬一平米了,也很少有人願意賣。前兩個月隔了幾號有個鄰居16平方米的一個小小的後廂房賣了 280萬。買主還覺得很合算。。
不過我的老家永遠都會在我回去的時候等著我。我媽前兩天還在微信上發過。"石庫門好啊,石庫門好,石庫門人民地位高。房子高,住戶少,一幢房子鄰居關係好。全弄人民大團結,把老年生活過得更加好。"
老人無法住。
還有衛生間, 廚房在樓下, 上上下下也累的
沒有衛生那種確實很嚇人。72家房客就更可怕了。
我家那塊就比較清爽了。
哈哈,俠俠,老媽是個好醫生,不過一直不願意入黨啊。
也許這樣解釋也可以吧。
永遠的石庫門啊,
頂下是買下的意思,從對麵的老鄰居的祖輩的手中買下,那家人家有十幾棟,也被共產黨收走了,現在隻有
是啊,媽媽是理科生但一直想做小說家。
照片不敢放太多,怕被人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