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美國都對奧巴馬總統罵聲和吐嘈聲一片之下,想讀奧巴馬的自傳還真有點困難和壓力。
對奧巴馬總統難以忘懷的印象是,2009年10月10日他剛上任之初,還無任何豐攻偉績就幸運地以"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的合作"所做出的努力,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這個獎授予的有些為時過早,但可見全世界都已疲於戰爭,在期待和平的普及和到來。
2011年5月2日,剛剛成功獲選連任的奧巴馬總統在以色列的聖牆中用他下塌酒店的信簽紙寫的禱告詞,寫著"上主,保佑我和家人,赦免我的罪惡,幫助我抵禦傲慢和絕望,賜我智慧,好讓我做事公平正確。並讓我成為旨意的器皿"。在他的禱告詞中,我們好象看到了一個謙卑和隨時準備受教的靈魂。
他自傳的名字是"奧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這或多或少地讓我好奇一個如塵埃般渺小的黑人是如何走上總統之路的。想更深地探索他的人生軌跡。
這本書,讓我們領略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奧巴馬總統。他真誠,真實,客觀地呈現了他的早期人生。文筆清新,優美。譴詞造句講究,有特色。邏輯緊密,有條理。象讀小說一樣引人入勝。
文章中的一些敘事章節另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外祖父母是他最深愛的親人。10歲以後回到夏威夷,幾乎外祖父母陪伴奧巴馬一起長大,講到他的外祖父時,他能毫不避諱地說:"他有些自我吹噓,相信自己驚心設計的故事"。"媽媽因為外祖父的不穩定與火爆脾氣,且對他粗俗而又笨手笨腳的樣子感到顏麵無光。。。""他很慷慨,渴望討人喜歡,雖然有著世故與偏狹的一麵,但情緒太過直接,容易自暴其短與被傷害。他就是那個時代典型的美國人,崇尚自由和個人主義,無拘無束,完全不計代價"。他維妙維肖地刻畫出外祖父性格的精髓。
講到自己父母的婚姻時,他能置身事外地評論說;"這場婚姻怎麽開始的始終有些模模糊糊。我從來就沒有勇氣去探問細節,沒有正式婚禮的記錄,沒有蛋糕,戒指,把新娘交給新郎,也沒有家人的出席婚禮,甚至搞不清楚堪薩斯的親戚都知道了沒有,隻有一個地方法官進行簡單的公證儀式。回想起來,整件事似乎沒有人花心思,隨時會夭折,也許是我外祖父母故意這麽做,認為隻要他們堅持不吭聲,不強烈反對,時間會讓一切過去"。
毫無疑問,他對此書的記敘是認真的,有誠意的。這裏沒有虛假的浮誇,造作的掩飾。這樣的坦率值得我們讚賞和尊敬,更值得我們認真地閱讀。
全書以奧巴馬的父親為線索展開,奧巴馬的父親在他兩歲時與他的母親離婚去哈佛讀經濟學博士,後回到肯尼亞定居。46歲時遭遇車禍身亡。在奧巴馬十歲左右時,他父親回來看他。與他共度一個月。這是奧巴馬總統一生中僅有與父親共度的時光。他對父親也從排斥,陌生,接納,尊敬,依賴,甚至不舍。在與父親即將分別的時刻,那份無奈,辛酸,躍然紙上,不由令人潸然淚下。父親角色的缺失,讓他早期的人生充滿了孤獨,漂泊,和落寞。
奧巴馬因為媽媽改嫁而帶他去印度尼西亞生活四年。體會了貧窮,落後,荒涼的周遭環境,也給童年的奧巴馬的人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青少年時代的奧巴馬在迷茫和混沌中尋找自我的存在感和種族的認同感。他陷入迷失和失落,繼而通過各種途徑諸如玩遊戲,看電視,吸毒等去遊戲人生,後來開始從書中尋找答案。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打開了他心靈的窗戶,放飛了他思想的翅膀。他逐漸地了解,深入地研究。並在大學畢業後,放棄高薪,來到芝加哥,加入到為爭取黑人權利和平等的組織機構中工作。在去哈佛法學院之前,歐洲遊曆,特別取道肯尼亞兩周。在那裏,他找到了歸屬感。當別人知道他是奧巴馬博士的兒子時,他心裏感到踏實。他在父親的墳前嚎啕大哭。終於明白了他的人生與那快土地不可分離,他找到了根。也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不禁想起另一個政治人物,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琿。他身為華裔,卻失誌不渝,以美國人自居,為生在美國而自豪,而效力盡忠。相反,選擇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美國和美國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的彷徨,他的苦悶,他的孤獨,他的憤怒。他一直作為邊緣人苦苦掙紮,尋求,探索。他真誠地麵對自己的人生,不懈地追求找尋自己,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跟隨自己的心靈,找到自己的夢想。
看完他的自傳,對他除了同情,理解。恍然大悟,明白了他所信奉的社會主義所謂何來?近八年的執政之路,我們悲哀地發現,奧巴馬與他的初心已漸行漸遠,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兩麵化的政客。令同性戀合法化,是他一生最大的拜筆。美國人民正經曆一場他親自導演的惡夢,誰來為此買單?他的所作所為,令世人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