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參加了朋友的Hindu式婚禮。朋友乃歐洲人,在美麗的常青藤校園邂逅了生在日本,長在巴西,中學移民到美國的印度女孩,兩人譜寫了浪漫的異國戀曲,如今終於決定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我們都為他們感到高興,也很興奮參加這麽一個有特色的婚禮。以前在graduate school時,我為最要好的美國朋友做過伴娘,感覺很有意思,跟中國的婚俗大相徑庭。印度婚禮會是什麽樣的呢?我遐想著。。。
到了結婚禮堂,放眼望去,一個大廳起碼70%的女性都穿著印度傳統服裝。相比之下,極容易辨認的我朋友的嘉賓就“勢單力薄”得多了。與絢麗無比的印度裙子相輝映的是我們老中老美的深藍、黑灰,硬生生做了“綠葉”。
禮堂正中央的大podium上麵鋪好了印度式的地毯,左邊是坐在地毯上演奏印度傳統音樂的樂師,正中間有四把小凳子,右邊則是一個圍了一圈印度式壁紙的平台。過了預定時間快半小時了,婚禮才開始。
我那金發藍眼的朋友著傳統的印度衣褲在一位印度長者的護送下走過aisle,到podium時,嶽父在Hindu priest的指揮下,給他喂honey,表示歡迎他加入他們家庭。
接著,美麗的新娘挽著父親的手出場了。雖然沒有婚禮進行曲的音樂,觀禮的嘉賓都很自覺地站起來迎接今天最漂亮最幸福的女孩。她著紅色紗麗,嬌羞柔弱地走到右邊稍高的平台上。新郎戴著一頂類似於ice cream cone with two ping-pong size balls的帽子在那裏等著她。兩人互相為對方掛了兩次花環,然後由一群女方已婚的夫人一人端著不知什麽什物的盤子圍著他們走幾圈。本來就要移步到正中央,結果其中一個印度女士突然發現少戴了一次花環,於是又重新戴一次。新郎本就比新娘高不少,再加上一個高帽,新娘得把花環甩過新郎頭頂,很是艱難。
接下來就是Hindu priest的主角戲了。據我們印度朋友說,這個婚禮十分傳統,牧師使用的語言是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語,印度現在的九十多種語言都是從這個母語演變而來的,現在都沒有幾個人會聽說了。我不僅為朋友擔心,他聽得懂嗎?能follow牧師的話麽?“我都聽不懂,更不用說他了!”我們共同的印度友人如此坦白,讓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這個牧師從頭到尾以說唱主持婚禮,我們當然一句都不知他在唱什麽。一會撒花,一會灑水,一會讓新人去摸雙方父母的腳,一會把新娘的頭巾和新郎的圍巾結在一起(估計是結為夫妻永不分離的意思),一會給火盆點火,然後新郎從身後圍著新娘沿著火盆走七步(每一步含義不同),給火添上rice puff。最challenging的莫過於牧師讓朋友重複他那古印度語的誓詞,實在是太難學了,中間當然洋相百出,真是無比辛苦。我們下麵的賓客倒是被entertained,很不人道地大笑。後來reception時,朋友無比委屈地告訴我,當初讓他一句話都不要說的,怎麽突然臨場變卦了!
觀完以女方主導的漫長婚禮,我旁邊的中國朋友說,“看樣子,他‘嫁’到這個印度人家了!”。在我們餓到不行時,終於可以吃飯了。一看我們的座位,除了新郎的家人,大多數男方朋友都被安排在最偏僻的角落就餐,我們不得不哀歎,新郎將來在家中的地位可見一斑。還好,兩人恩愛,誰當家做主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