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社會的三大特征 zt ---- 比比日本吧

(2009-12-07 03:00:18) 下一個
從美國社會的三大特征說開去 --- 也談海歸問題

by 洛山愚士

美國從人文社會環境角度來看有以下三大特征。


1)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道德

體現在如下諸方麵:

(a) 法製健全並得到實施,安定的社會秩序,較低的犯罪率

(b) 腐敗少,貪官奸商少,弄虛作假少

(c) 國民總體素質較高(指教育、道德、修養、誠信、公德心、愛心等方麵)

(d) 人與人互信度較高,人與人的關係簡單且融洽(很少見到街頭公車上有人吵架)

(e) 多數公司遵守商業信用,多數員工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簡言之:購物消費放心)

(f) 優良的大學、醫院,可靠的公路通訊係統,完備的公共設施

(g) 走後門搞關係搞特權的較少(基本做到憑本事吃飯,依所得消費)

(h) 分配相對合理,貧富懸殊指數相對合理(社會以中產階級為主體)



2)全民的社會(而非精英或貴族的社會[注]),因而是充滿希望的社會

體現在如下諸方麵:

(a) 保護老弱病殘,保護弱勢群體(有法可依,行之有年)

(b) 大眾產品,大眾消費(包括住房、汽車、服裝、食品、電器、休閑娛樂等等)

(c) 社會輿論真正起到監督作用(而非橡皮圖章)

(d) 各級官員都為民選,直接接受民眾監督(不好就落選罷免)

(e) 地方政府開支需市民批準,鮮有亂用公款大興樓堂館所的現象(真正的“小政府,大社會”)

(f) 官本位、大腕大款意識、炫耀家世地位者受社會鄙視(民眾崇尚平等自由獨立簡約)

(g) 不論貴賤族裔性別長幼,隻要努力就有希望(新移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h) 窮人可以當總裁,弱勢群體可以參政,少數族裔可以當總統(所謂“社會大熔爐”)



3)良好的生活環境,優良的生活品質

體現在如下諸方麵:

(a) 教育、醫療、退休對工薪階層均有保證

(b) 房屋平均價格約為年收入的三至六倍,一般民眾都買得起

(c) 住宅區內建房受法律與鄰居約束,以保持良好的社區環境

(d) 大量公園綠地、圖書館、老人中心、體育設施,免費對公眾開放

(e) 老弱病殘衣食住行看病受教育有保障(無收入者免費看病吃藥,低收入者可免費上大學)

(f) 地方官員的政績主要以如何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為衡量標準(而非GDP)

(g) 居家生活健康而多元化:有時間和財物力讀書、娛樂、健身、社交,旅遊,以及進行各類業餘愛好活動(除了工作外便是吃喝應酬被視為不懂生活的行為)

(h) 在尊重個人隱私的環境中生活,在無汙染的環境中消費(因而從容淡定心曠神怡)



基於這三大特征,美國確實是一個適宜安居樂業的地方,用時髦的話說是一個“和諧社會”。當然,每個社會都有很多問題呈待解決。美國也不例外,如金融體係崩潰、醫藥係統改革,K-12教育,槍支管理,毒品犯罪,種族歧視,社安基金赤字等問題,都與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關。其中有些問題可經研討通過立法解決,有些則需長時期摸索方能找到答案。不過這裏有一個“木”和“林”的區別。



美國法律健全,經濟工商科教各業規範,人才濟濟,想在任何領域中有所建樹都需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靠“一蹴而就”或“一招鮮”很難長久。旅美多年站穩腳後工作生活節奏趨緩,往往有“瓶頸”之感,更有昔日同窗鄰裏升發消息不斷,遂使不少人羨慕國內機會良多蠢蠢欲動卻又躊躇不前,此乃人之常情。



回國創業或是僑居海外,因人而異,見仁見智。好比中醫博大精深,當歸石榴(“實留”)皆可入藥,各具功效。然追求於官場商海股市及諸多名利圈終非人生長久之計,而滋潤在健康快樂溫飽惜福讀書養性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正所謂房不在大有窗則明,車不在華有輪則靈,錢不在多夠化就行。隻要氣定神閑品生活、持之以恒拓事業,無論在何處都能修成正果,並不一定要出人頭地才誌得意滿。



學成歸國大展宏圖,固可喜可賀,也要作因“水土不服”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東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人際關係處事準則等方麵有著巨大的差異。時至今日,並不是遠來的和尚就好念經。據說東土的住持們現在大多隻歡迎大師級的和尚,而且是能吸引到很多香資的那種。掛單的小和尚,除非與住持有特殊關係,有可能佛念不成,連吃齋也隻得和火頭工坐在一起了。如是那樣也不要喪氣,再次去西天取經就是了。紅軍曾經四渡赤水才奪取戰役勝利,海龜為何不能二下西洋以重新規劃人生?



定居海外的,一部分人已落地生根,心安理得地過起了和諧的看似平庸的生活;而另一部分人仍在搜尋著他們的歸屬感,並不時無奈地分析著歸留的利和弊。華人在海外照樣有“水土不服”的現象。與此同時,新一批的留學大軍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成師成旅地開向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和新加坡,而這一趨勢並不因國內的經濟起飛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就這樣,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人們在留學和海歸的兩股人生道上堅忍不拔地上下求索。



其實隻要過得安逸,在哪裏並不重要,大家都是地球公民。濟公佛爺當年遊走人間時曾吟唱一首打油詩,曰:



南京豐收南京去,

北京豐收北京去,

倘若兩地都豐收,

黃河兩岸度春秋。



筆者將後兩句改為“但願中美皆富強,西海兩岸任徜徉”,謹以此與各位共勉。



[注] 有關美國是一個全民的社會,筆者是這樣理解的。美國確實有很多精英,不過他們大多都過著不顯山不露水的平民生活。卸任副總統高爾出外演講時經常一個人拽著個拉杆輪箱穿梭於機場間。筆者曾不小心與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吃過一頓飯,如果不是朋友介紹,這個和氣的老頭跟你的鄰居沒什麽兩樣,看不出有什麽“大師、巨匠的風采”。與其他精英的交往也給筆者留下了類似的印象:謙卑,和藹,低調。再看他們的名片,除了姓名職位稱呼(如教授,副總裁,醫師等)就是聯絡方式,絕無“欽點翰林,兩榜進士,太子少保,加尚書銜”之類花裏胡哨的東西。其實精英就在你身邊,而你可能就是其中一份子。隻不過精英大多來自百姓喜好平民生活,因此顯得比較平庸罷了。



美國當然是由精英來治理的。但這不意味著精英們可以隨意更改各項政策,占有不屬於自己的社會所得,或淩駕於法律之上。精英在社會中的職責與作用是代表全體人民並為全體人民服務的。每一項重大施政方案都需經過人民審議和公投,一旦通過,精英也必須和人民一道遵守所製定的法律。聯邦官員因逃稅漏稅被罷免並課以罰金是一常見的例子。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精英和別人一樣回到了平淡的私生活中去。總之,受法律和輿論的製約,精英在美國想要成為呼風喚雨的“人上人”很難。

林肯總統說過:“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筆者認為,這句寫入美國憲法的名言也一樣適用於美國的精英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的確是一個全民的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