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醫生講壇

醫山聳立不見峰,醫海無涯漫無邊;倡若能登一聖地,尚需十年寒窗前.
正文

專家解答頸椎病 1

(2008-03-27 22:12:58) 下一個

頸椎的正常解剖結構

眾所周知,人的身體上有脊椎,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脊梁骨”。人的脊椎骨,可以分為頸椎、胸椎、腰椎以及骶椎和尾椎。其中,以頸椎的體積最小,但是它的靈活性最大。頸椎骨有 7 塊,它們“兄弟” 7 個,分別就叫做頸椎 1 、頸椎 2 、頸椎 3 等,它的下麵與胸椎骨相連接。胸椎的兩側,由於有肋骨附著,相對地固定少動。於是, 7 塊頸椎骨最下麵的 3 塊,即頸 5~ 頸 7 正處於動靜交匯之處,極易發生勞損。頸椎的上方,支撐著人的顱骨。我們知道,在顱骨圍成的顱腔裏有大腦。大腦是人體的“總司令”,它是一個“指揮中心”,所以要求穩定安全,還要防止震蕩;在人的臉上,長著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要求耳聰目明,反應敏捷。比如說,人在說話的時候,麵向前方,要求頭部搖晃擺動、眉飛色舞,臉上要有表情;又比如說,鼻子在嗅味道的時候,也要探頭搜尋,查找異味的方向。由於五官的頻繁活動,頸椎也忙得團團轉,總是在不停地活動。可以說除了睡覺以外,頸椎終日不得休息。

雖然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但是頻繁運動,時間過長也會“水滴石穿”。頸椎長年勞累,難免會造成骨質的磨損,而且還會發生骨質增生,產生骨贅(也就是平常說的“骨刺”)。在醫學上,把骨的這種改變稱之為“退行性改變”,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人老了就會發生骨質增生,而且得頸椎病的人也多。”

除了年齡的關係以外,從事某些職業的人,也容易發生頸椎病,例如修理鍾表的工匠、鏽花工廠的女工,或者是經常給病人做手術的外科醫生。他們的職業,要求在工作的時候長時間也屈頸低頭,而且需要目不轉睛、專心致誌,這時候就得靠頸部的肌肉,緊張地牽拉著頭和頸,維持著平衡。長年如此下去,頸椎的勞累艱苦可想而知了。如果給這些人都拍攝一張 X 片,他們中間骨質增生的發生率,遠遠超過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群。

在機器上,為了防止零件磨損,往往要給兩個部件之間加一個墊圈。在人體上,同樣需要有這樣的結構。為了減輕脊椎骨之間的磨損,並且防止活動時的震蕩,在兩個椎骨的椎體之間,有一個像圓餅狀的組織,在醫學上稱它們為“椎間盤”。椎間盤的周圍由纖維組織圍成一圈,稱作“纖維環”。纖維環的中央,有一些像膠凍似的組織,稱為“髓核”。你在吃排骨和腔骨的時候留心地看一看,就能認出來哪些是“髓核”,哪些是“纖維環”。有了纖維環和有彈性的髓核,他們就可以緩解椎體與椎體之間的磨損,還能減輕震蕩,從而保護大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