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閑談

老武已更名為甲城老武,請使用新的博客!
正文

慧英的遭遇

(2009-09-06 19:40:57) 下一個
慧英的遭遇

老武


   慧英是我的中學同學,我們在初中兩年裏是同窗,在高中兩年半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也是同班。慧英人長得雖然不是非常豔麗,但確 實屬於漂亮和小巧的那種。她長得極像上世紀9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歌唱演員李玲玉,隻不過個頭比李玲玉小,顯得更玲瓏。 過去我 們都是屬於同一個人民公社(現在叫鄉),她家在離公社機關很近的一個生產大隊(現在叫村),我家所在的生產大隊裏離公社機 比較遠,大約有六華裏的山路。我們這個公社處於山區,總共也就兩千多人,分屬六個生產大隊,每個生產大隊都在一個山溝裏麵 。我們公社的初中就在公社機關所在的那個大隊,設有小學部,周圍的幾個大隊的小孩子們占近水樓台之利,就在小學部裏讀小學 。我就沒有那個運氣,自己的生產大隊裏讀完小學後到這裏再讀初中。

   我們初中各年級隻有一個班,我們班在當時是公社有史以來最大的班級,接近五十個同學, 來自不同的大隊。那些年雖然不注重學 習,但大家還挺關心學習成績。慧英在她所在的小學裏的成績一直是排在榜首,在五年半的小學裏無人能夠動搖。進入初中後,她 的成績在排名上變成了老二, 第一名被我占據了。在我的記憶中,上初中的那段時間時興開卷考試,每當期中和期末考試的時候, 老師把考題寫在黑板上後就回辦公室了,全班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討論、盡情地抄別人的答案。每次考試,我的桌子旁圍擠滿了提問 題和抄答案的同學,但慧英從來都是獨立完成答卷的, 而且成績僅次於我。慧英屬於那種極安靜的人,在班上很少張揚和拋頭露麵 ,也不招惹是非。那些年代共產黨時興發動群眾鬥群眾,老百姓的的思想覺悟也特別高,踴躍揭發別人成為一種時尚。我經常莫名 其妙地被別的同學檢舉,但慧英無論在公開的場合或背地裏從來沒有揭發過我。 憑這一點,我對她心存感激。慧英辦事非常認真, 有板有眼,字寫得非常認真和工整。有一次,我經過慧英的桌子,正好碰見慧英在把作文從草稿紙上往方格紙上抄。 她的字是一筆 一畫寫成的,都是正楷字,大小勻稱,工工整整,仿佛是作畫。看了這種架勢,我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感。雖然我的鋼筆字和毛筆 字寫的都不錯,但我寫作文的時候,從來就不打草稿,所有的文章都是龍飛鳳舞地一氣嗬成的,給老師的印象就是應付差事。

   慧英原本應該為城裏人,她父母都有文化,原來都在外地的城市裏工作。在困難時期,一個人的一年工資隻夠買兩擔紅薯,在外麵 打拚還不如回家當農民實惠。她的父母和當時的很多人一樣,在那個時候沒有堅持下去,而是決定放棄工作,夫妻雙雙回到了家鄉 。其實,也不能怪全她爸爸目光短淺,我們這一代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滿足現狀,抵擋一時的誘惑呢。當初,在體腦倒掛的時候, 有多少人辭職下海;在排山倒海的出國潮中,又有多人頂不住誘惑而出國留學, 之後又淪為洋打工仔。他們夫妻倆回家後沒多久, 世道又變了,這意味著今後餘生不但要在山溝裏的農村過苦日子,而且還斷送了子女還擁有城鎮戶口吃皇糧的機會。慧英的爸爸在 其後也為當初的錯誤決定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慧英的媽媽年輕的時候長的很漂亮,跟丈夫回鄉後那嬌嫩的皮膚不僅要天天經曆風吹 和日曬,那握筆杆子的嫩手不僅白天白天要握鋤頭把,晚上還得做針線活。自己日子苦不說,還貽誤了子女的前程,慧英的媽媽對 丈夫當初的決定頗有怨言,心裏不快。一天晚上, 他們從生產隊收工回家, 吃過晚飯後,慧英的媽媽照常做針線活,爸爸照常一 隻手拿著煤油燈為她照明,一不留神燈沒招對地方,影響了她媽媽的工作。 慧英的媽媽火從心起,大罵“你這沒有用的東西, 連個 燈都照不好”,一邊罵,一邊用針向她爸爸紮去,把她爸爸的一隻眼睛給紮瞎了。 這個故事在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成了我們那裏 遠近聞名的一個笑話。所以,我還沒有和慧英同學之前,早已經知道發生在她家裏的事。

   慧英雖然上麵有個姐姐下麵有弟弟,卻一直是她父母最寵愛的一個。這除了她人長得好看外,也與她的學習有關。我們在公社讀初 中的時候,正好慧英的母親在公社辦的縫紉社裏當裁縫,我們放學後經常路過那個縫紉社,也多次和她媽打交道。那時她媽已步入 了中年,但仍然豐韻猶存,看起來知書達理,溫文爾雅,很難想象她當年意外對丈夫出過狠手。慧英的媽媽一直以慧英為驕傲,常 常在外人麵前不加掩飾地誇自己的女兒如何如何好,學習又何等的優異, 仿佛這個世界上她女兒的學習成績無人倫比。

   在毛澤東逝世後的第二年春天,慧英和我一樣被貧下中農推薦上了高中,我們被安排在同一個班裏。高中所在的鎮就是我們區(今 日叫鎮)公所的所在地,離我們公社大約有三十裏的路程,有一條坑窪不平的拖拉機路。我們一般在學校裏住六個晚上, 禮拜六下 午放學後回家, 禮拜天晚上又回到學校。當時有自行車的人很少,因此我們原初中的同學在周六放學後,其本上不約而同地在同一 條路上徒步回家。 慧英家雖然買得起自行車,大概因為不會騎車,因此在回家的路上很多時候是同行, 但我們彼此間的交流並不 多。在新的班上, 就憑我剛入校時隻認識不到五個化學元素符號,我學習成績如果再穩居第一就有點太搞笑了第,慧英的成績也不 再是第二, 但穩居在前五名之列。一年後, 由於學製從原來的春季入學改回到秋季入學,我們的高一就有了第三個學期。其實, 我上小學的時候是秋季入學的, 不久後改為春季入學, 這次又改回來了,因為入學的季節改來改去, 我們在學校裏也就多上了一 年學。因為這時全國已恢複了高考,我們這個擁有400名應屆畢業生的重點高中在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年被剃了光頭。所以學校開始重 視教育質量,成立了高一第一重點班和第二重點班。我們班有我、慧英和其他同學共六人被推薦進入第一重點班。後來好景不長, 學校又搞了所謂的理科重點和文科重點。 我因為更喜歡文而要求留在作為文科重點班的本班,慧英和其他大部分同學則轉入理科重 點班。高二一開始,我原來所在的文科重點被撤銷, 我又回到了第一重點班。

   在高中裏,慧英還象在初中時一樣安靜,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也不踴躍。即使這樣, 在高一重點班剛開始的時候,班裏的幾個女生之 間莫名其妙地鬧出了一場風波,慧英也卷入其中, 她父親眼睛被母親紮瞎的故事也不知怎麽被傳了出去。當時到底是怎麽回事我也 不太清楚,隻知道班主任老師讓團支部書記調查。那個人正好是我的同桌,有一天我趁他不再座位時,好奇地打開了他的記事本, 一眼就看到了這個事, 我想這個家夥在搞所謂調查的時候, 聽著那些女生們之間互相攻擊對方的那些八卦不知心裏怎麽偷偷地樂 。

   慧英不大喜歡勞動,學校裏凡是有集體勞動的活動,她大多數時候用請病假來逃避。 這在上初中的時候還不太顯眼,但在高中裏就 很突出。 其實同學們心裏都很清楚,她的身體很好,那病都是裝出來的。記得我們剛進高一重點班的時候,就有一項進山裏勞動一 周的活動,慧英是我們全班五十人中唯一缺席的同學。在我們入學前的幾年裏,我們學校學習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經驗,大搞開門 辦學,勞動鍛煉,在距學校十幾裏外的大山裏建立了一個分校,不但在那裏建立了校舍,還開辟了一大的荒山來種地。我們前麵幾 屆的同學們為這個分校的建立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他們上學期間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那裏度過的。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比前麵的同 學們幸運得多,一個班基本上每學期進山裏勞動一周。當時大家都對慧英的做法有看法, 我個人也覺得她的做法也有些過分。大家 都是重點班的同學,就她的時間寶貴,別人的不重要。 那次,我們在山上的勞動的任務是種植玉米,工作量是明擺著的, 她不去 , 別人就得多出一份力,多幹一些活。另外, 當時班上有不少人是從城鎮裏來的,按理說因該比慧英還嬌氣,但人家都去了,唯 獨慧英例外。

   進入高二後,我們學校開始從社會上招收前幾屆畢業的學生插班學習,這些人被稱為複習生。這些人回校複讀,個別人即使憑關係 ,也得有前一年的高考成績單,憑成績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級。 我們班隻接受成績接近初選線的同學,成績稍差的被放在理科第二重 點班。 在高中最後一學期,由於有很多複習生插入我們班,我們班上原有的同學就要按考試成績被降到那個班。這時頻繁的考試對 某些同學就像惡魔。雖然慧英的學習一直不錯,但隨著源源不斷的複習生的插入, 她在考試成績榜上的排名也隨之節節後退。 最 後在高二最後那個學期開始不久就被擠出了我們班。我們畢業那年,我所在的陝西省首次允許應屆高中生報考中專,這對我們這些 農村的學生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我本來是準備考中專的,結果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輪番上陣動員我報考大學。我實在不好意思再三 拒絕, 就硬著頭皮報考大學, 而慧英自然報考的是中專。 後來我稀裏糊塗地考上了大學,成為全年級僅有的幾個考上大學的應屆 畢業生之一, 而慧英卻在中專考試中落榜。其實, 她的落榜也在情理之中,他們整整五十人的一個班也就一個人帶點運氣考上了 中專,連我們班也有不少人在中專考試中落榜。

   後來我到西安上大學去了,慧英在落榜後的事就不清楚了。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放假回到家裏後聽說慧英死了,而且死的很不體 麵。前麵說過, 她媽非常寵愛她, 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她也非常依戀她母親。 可惜,她媽媽年紀輕輕的,突然發病死了,這給 本來就脆弱的慧英無疑是當頭一個悶棍。處在悲痛之中的慧英,接著又收到第二個打擊,對象家和她退婚了。在那個年代,戶籍製 度是城裏人手裏的王牌, 有了城鎮戶口,憑一張購糧證,就衣食無憂了。城裏人的工作機會遠比農村裏的人多,考不上大學、中專 , 還有技校可考;考不上技校,還可以考內部的招工考試;再考不上,還可以接替父母的班,工作崗位還可以挑肥揀瘦的。農村裏 的孩子就沒有城裏人那麽幸運了,考上學的畢竟是極少數,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個體戶、農民工,大多數還得在生產隊裏麵朝黃土背 朝天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幹農活了。農村的女孩不管長得多漂亮,城裏的人是不會娶的,隻能嫁給條件比較好的農戶。慧英憑 著自身的條件, 和一個原本是農村戶口,因接替退休的父親而搖身一變有了城鎮戶口的男青年訂了婚。但好景不長,美夢難圓,她 母親剛死, 男方家就來退婚。在雙重打擊下,慧英的精神全麵崩潰,一下子就瘋了。人瘋了,哪還顧得上什麽廉恥,時常赤身裸體 地到處亂跑。她爸爸覺得非常丟臉,但也沒有辦法時時盯著她,畢竟他還需要下地幹活來養活全家。一天,慧英的爸爸怕她又一絲 不掛地到處亂跑,在下地幹活時就把她鎖在家裏。 沒想到,等幹完活回家打開門一看,慧英早已死了。慧英死後,她爸爸找人匆匆 地把她埋了。

   慧英死的時候還不到十九歲,正致花季少女。每當我想起慧英的死,不禁感慨萬千。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客觀地分析,她的死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戶籍製度,家庭過分的關愛,和虛榮心是造成慧英的悲劇的根源。 如果她生在城裏,如果 她的父母在當年沒有因一念之差而回到鄉裏,她的命運就會完全不同。也許今天她已事業有成,也許她已經抱上了孫子,也許她現 在就在互聯網上和我們討論問題,講幾個讓我們開懷大笑的故事讓我們。共產黨的戶籍製度不知害了多少人,它不知剝奪了多少人 的機會,它又使多少人剛一出生就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 然而, 我們不能完全將慧英的死歸咎於社會製度,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方 式也值得我們思考。慧英雖然生在農村,但完全是在一種寵愛和嬌慣的環境下長大的,就像在溫室裏培育出來的花朵,沒有適應嚴 酷環境的能力。 慧英遇見的挫折雖然不小,但是換成別人也不至於神經錯亂,精神分裂。因此, 對子女的教育,一定不能隻有陽 春白雪, 一定要讓他們品嚐酸甜苦辣,一定要讓他們經曆一些磨難, 才能避免慧英命運。慧英的父母不客觀地看問題、隻顧麵子 也是造成慧英的悲劇的原因之一。其實,慧英自上初中起從來就不是全校第一,甚至班上學習最優秀的, 但她的父母卻不願麵對事 實,一葉障目,到處講自己女兒是最優秀的。如果當初能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女兒,及早把她送到更好的學校或及早想其它的辦法, 不至於到最後誤人誤己。 慧英自己也很愛虛榮,明明早已知道自己考試落榜了,別人問的時候卻回答說考試成績還沒有收到。就這 樣,無論慧英的父母還是慧英自己,都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裏,為了那麽一點虛榮心,不敢清醒地認識自己,到頭來不但誤了自己 ,也毀了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深感同情。甭說城鄉了,就是在城裏人何嚐不是也分三六九等?這也是我走出國門的原因,給下一代一個較為平等的競爭起點,機會。
看了你的博客的確豐富了自己對中國社會,人情的認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