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神獸“臥槽泥馬”出新解

(2009-03-08 06:27:38) 下一個
我覺得就是那些在公司裏做的很爛也不跳槽的人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問者:丁瑩(上海南京西路)

  解答者:段凡(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

  問:日前有一項調查顯示,26.3%的人表示因為金融危機推遲了跳槽計劃;近七成白領決定做好手頭工作,老老實實地“臥槽”。請問,臥槽具體是什麽意思?如何做一個不虛有其表的“臥槽者”?

  答:良禽擇木而棲、“良馬擇槽而臥”,是社會流動的必然趨勢,也是職場人士依據市場規律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方式。不過,如何“跳”,怎麽“臥”,能否“一馬當先”抑或“馬失前蹄”,值得細細思量。

  跳槽,本是舊上海的一句俗話,曾頻繁出現在清末小說《海上花列傳》中。現在,它的引申義是指職員自願主動地請求辭職。臥槽一詞,本為中國象棋裏的一殺招,指的是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抽車,極其凶狠。但在職場語境中,它顯然與“跳槽”相對應,指的是把握市場走向,司職分內工作,拒絕輕率跳槽,精於韜光養晦的行為。

  不過,臥槽與跳槽並非完全對立,否則就可能變成一匹“臥槽泥馬”。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扶不上牆。所以說,臥槽者不應成為“臥槽泥馬”,臥槽也並非“臥以待斃”。職場人士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而要變被動為主動,視臥槽為蓄勢待發、開創工作新局麵的機會。

  要不虛有其表地臥槽,有必要牢記以下兩點準則:一是遵守職場規則,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應在本職崗位上更加勤奮努力,以此來避免被動失業;二是找準定位,厘清自身職業目標和規劃,在沉下心來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補充和更新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經濟複蘇和職場回暖後成為一匹“駿馬”


補充:
網絡神獸“草泥馬”

  09年初,網友創造的“網絡十大神曾”引起熱傳。作為“十大神獸”之一的“草泥馬”更備受網友喜愛,有商業意識的網民製作“草泥馬”公仔進行銷售。近日,被網友視為“草泥馬”中級品種的“臥槽泥馬”又出新解,原來“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段凡在解釋“臥槽”時,順帶地解釋了“臥槽泥馬”。他解釋說,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形容虛有其表、竊居名位者,即使有相應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勝任,等同於爛泥扶不上牆。

  對於“臥槽泥馬”原自《戰國策》一說,網友“宋石男”對此進行了反駁,並稱在《戰國策》沒有任何與“臥槽泥馬”相關的語句。

  而在網絡上,網友對“臥槽泥馬”的解釋是:在荒茫而美麗的馬勒戈壁上,生活著一群頑強的草泥馬。草泥馬分為三個品質,最下等才叫做草泥馬,中等的叫做臥槽泥馬,而最上等的是狂槽泥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