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可染作品集欣賞【圖文】: : - 博客 | 文學城

海底新娘

我的心裏有個角落 在等著你的出現
正文

: :李可染作品集欣賞【圖文】: :

(2008-11-11 15:36:18) 下一個

     by 表裏如意
 
  

國慶獻禮——李可染作品集欣賞  

李可染藝術生涯:

李可染,畫室名師牛堂,(農曆二月十三,光緒三十三年丁未)生於江蘇徐州。父李會春,原為貧農,逃荒到徐州,先以捕魚為生,後做廚師。母李氏為城市貧民,雙親均不識字。

1912年 5歲。常流連於民間遊藝場所,酷愛戲曲繪畫,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畫戲曲人物,博得鄰人圍觀。7歲。入私塾,窮蒼無良師,兩年無所得,惟常在堂上寫字畫畫,塾師寵愛,不加阻止。9歲。喜用大筆寫字,曾據記憶仿徐州書家苗聚五寫大幅"暢懷"二家,因傳書名。兩三年間,求寫春聯者絡繹不絕。10歲。始入吳氏小學,老師喜其"孺子可教,素質可染",為之另取學名可染。11歲。自學拉胡琴,常暗隨街頭藝人,默記學琴音,深夜始回。

1920年 13歲。拜徐州畫家錢鬆齡(字食芝)先生為師。

1922年 15歲。在家鄉幸逢雷蒙廣聚京劇會演,親聆楊小樓、餘叔岩、程硯秋、苟慧生、王又震、王長林、錢金福等人演唱。

1923年 16歲。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普通師範科學習,教師有諸聞韻、潘天壽、倪貽德等。

1929年 22歲。考入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生班,得林風眠校長愛重。從師法籍教授克羅多,專攻素描和油畫。同時自修國畫,研習美術史論。是年加入"一八藝社"。24歲。與蘇娥結婚(蘇娥,徐州人,為戲曲家兼戲評家蘇少卿之女,曾就讀於上海新華藝專)。6月,參加"一八藝社"在上海舉辦的習作展覽會,油畫《失樂園》等3幅作品參展。秋,因參加"一八藝社"進步活動,被革除職務,離校返回徐州。

1932年 25歲。在徐州私立藝專任教,並兼任徐州民教館藝術部幹事。春,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創辦"黑白畫會",作大幅《鍾馗》,入選1937年南京第二屆全國美展,報紙刊載專文介紹,評價甚高。

1935年 28歲。赴濟南,遊泰山,並專程至北平參觀故宮博物院,觀摩曆代名畫。

1936年 29歲H渦溜蕕諶??郵Ψ堆?=淘薄?br>
1937年 30歲。抗日戰爭爆發,創作了大批抗日宣傳畫。後偕同四妹李畹西行,經由西安轉道武漢。

1938年 31歲,參加郭沫若領導的總政治部第三廳工作,從事抗日愛國宣傳畫創作活動。

1940年秋,三廳改組為文化工作委員會,轉入文委會工作,至1943年春,共曆時5年。32歲。武漢失守,畫家經長沙、衡陽、桂林、貴陽,輾轉抵重慶。得知夫人蘇娥於1938年秋在滬病逝,因受強烈刺激患失眠與高血壓症。創作《是誰破壞了你快樂的家園!》。蘇娥遺一女三男:玉琴(女)、玉霜、秀賓、蘇玉虎。35歲。致力於水墨、水彩畫創作。住重慶賴家橋農家,緊鄰牛棚,此後更多地用水墨畫牛。是年,參加當代畫家聯展,所作水墨寫意人物《屈原》、《王羲之》,山水畫《風雨歸牧》等得到郭沫若、沈鈞儒、田漢等人好評,為之題詩。水墨寫意畫《牧童遙指杏花村》為徐悲鴻訂購。36歲。應陳之佛邀聘,任重慶國立藝專中國畫講師,至1946年9月。深入研究中國畫,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與鄒佩珠結婚(鄒佩珠,杭州人,1920年生,畢業於重慶國立藝專,攻雕塑,擅戲曲。)生二男一女:小可、珠(女)、庚。

1944年 37歲。在重慶中蘇友好協會舉辦中國畫個展。徐悲鴻作序,老舍撰文推重。

1945年 38歲。與林風眠、丁衍庸、趙無極、關良、倪貽德舉行聯展。參加《文化界對時局進言》愛國進步簽名活動。是年,在昆明舉辦中國畫個展,作品多由郭沫若、田漢題款。此後為齊師磨墨理紙10年之久。齊師為李作《五蟹圖》題句雲:"昔司馬相如文章橫行天下,今可染弟之書畫可以橫行矣。"齊師為李畫《瓜架老人圖》題句:"可染弟畫此幅,作為青藤圖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為之,恐無此超逸也。"又為李畫《耙草歇牛圖》題句:"中國畫後代高出上占者,在乾嘉間,向後高手無多。至同光間,僅有趙偽叔。再後隻有吳缶廬,缶廬去後約廿餘年,畫手如鱗,繼缶廬者可染。今見可染畫多,因多事饒舌。八十七歲齊白石。"詩人艾青藏可染《牧牛圖》白石老人題句"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後繼起高手"。同年春,投師黃賓虹。在北平舉辦個人畫展。徐悲鴻為畫展寫序,讚可染繪畫"獨標新韻","奇趣洋溢,不可一世,筆歌墨舞,遂罕先例"。(《李可染先生畫展序》),載天津《益世報》1947年9月12日)。

1948年 41歲。在北平舉行第二次個人畫展。徐悲鴻收藏可染《撥阮圖》、《懷素書蕉》等人物畫近10幅。

1949年 42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第一屆美術家協會理事。之後和黃藥眠等組團赴長春、大連、鞍鋼等地參觀訪問。

1950年 43歲。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任中國畫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 發表《談中國畫的改造》(載《人民美術》創刊號)。至大同雲崗石窟考察,發表《雲崗石窟印象》(載《人民美術》第5期)。

1951年 44歲。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參加土地改革。創作《勞動模範赴北海公園》等新年畫作品。

1952年 45歲。第二次到雲崗石窟。參加由鄭振鐸主持的"中央文化部社會事業管理局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藝術考察團赴炳陵寺考察",參觀龍門石窟,西安碑林、茂陵、順陵。

1953年 46歲。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

1954年 47歲。為變革中國畫,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方印章自勵。與畫家張仃、羅銘赴江南、黃山等地寫生,曆時3月餘。在北京北海公園悅心殿舉辦了三人寫生聯展,引起強烈反響。徐特立、齊白石等親臨展廳看畫,給予很大鼓勵。

1956年 49歲。再次長途寫生、溯長江,過三峽,深入大自然,曆時8個月,行程萬裏,作畫近200幅。從"對景寫生"發展到"對景創作"。水墨山水寫生代表作有《魯迅故鄉紹興城》、《萬縣》、《江城朝霧》、《嘉定大佛》、《峨眉秋色》、《巫峽百步梯》等,中央美院曾組織觀摩三天,引起各界矚目。

1957年 50歲。與畫家關良同訪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曆時4個月。柏林藝術科學院為兩畫家舉行聯合畫展。德累斯頓出版社精印可染山水作品7幅。

1959年 52歲。赴桂林寫生。9月-10月全國美協在北京舉辦以《江山如此多嬌》命名的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畫展。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漢、廣州、重慶等8大城市巡展。同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周年,在布拉格舉辦《李可染畫展》,作品主要選自捷克國家博物館及私人藏品,《紅色權力報》刊文評介;出版《李可染畫集》,有捷克文、英文兩種版本。是年,在《美術》第5期發表《漫談山水畫》,《人民日報》摘要轉載題為《山水畫的意境》。《李可染水墨由水寫生畫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60年 53歲。提出"采一煉十"的主張。意思是說,采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備采礦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這是畫家勤於實踐、勇於創造的經驗總結。

1961年 54歲。中國美術家美術協會主持拍攝藝術紀錄片《畫中山水》,介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的中國畫藝術。發表《談藝術家實踐中的苦功》,載《人民日報》1961年4月16日主持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李可染山水畫室,逐步形成山水畫麵教學體係。60年代前期,李可染中國畫藝術進入成熟期。此後3年,冬季至廣東從化,夏季到北載河作畫,名作《魯迅故鄉紹興城》、《黃海煙霞》、《鼎湖飛瀑》、《暮韻圖》、《鍾馗送妹圖》等都在此期間完成。

1962年 55歲。作《黃山煙霞》、《漓江》、《萬山紅遍》(一)畫稿。作《五牛圖》並記:"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牽犁駕車,終身勞瘁,事農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強,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

1964年 57歲。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作《清漓天下景》,題記日:"漓江由桂林經畫山興坪至陽朔長約百餘裏,千百奇峰,羅列兩岸,江水清碧,澄澈見底,百舸爭流,絡繹不絕,世稱天下景,實非虛誇。解放後吾曾數次前往觀覽寫生,茲憑記憶構成此圖,以頌祖國河山壯麗。1964年建國15周年大慶可染作於北京西山。"作《萬山紅遍》(二)、又作丈二巨幅《漓江》。

1966年 59歲。"文革"開始,被迫停筆。1970年至1971年下放湖北丹江品幹校。1971年調令返京,為外事部門作畫。1974年,"四人幫"發動"批黑畫",一度受批判。

1972年 65歲。為民族飯店作大幅《漓江》、《井岡山》、《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等。

1973年 66歲。為外交部作6米巨幅《陽朔勝景圖》等。作《樹杪百重泉》,作為國禮贈送友好國家元首。

1976年 69歲。因雙足患疊趾,不利於行,為繼續深入大自然,作截趾手術。 是年,為日本華僑總會作大幅《漓江》、《井岡山》圖軸。

1977年 作70歲總結。5月赴井岡山和廬山等地寫生。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革命搖籃井岡山》。作巨幅《襟江閣》、《清漓風光圖》等。

1978年 71歲。5月再至黃山、九華山等地寫生。因心髒病發,未能完成再次去三峽寫生的計劃。歸至武漢,在東湖為湖北省輕工業局山水畫學習班學員講學。作《黃山人字瀑》、《楓林暮晚》等。同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79年 72歲。在中央美術學院院刊《美術研究》複刊號第1期發表《談學山水畫》一文。9月,中央文化部指示,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成立創作組,成員石梅音、孫美蘭、李行簡、萬青力、李廷錚、張海潮等,拍攝《峰高無坦途——李可染的冊水藝術》等藝術科教片及欣賞片3部。11月出席第四次文學藝術家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和全國文聯委員。是年,作《漓江邊上》、《蘭亭圖》等。

1980年 73歲。香港《美術家》總第13期發表《李可染和他的山水藝術》(孫美蘭文),同期發表彩版和黑白版作品40幅。

1981年 74歲。春,與中國文聯副主席陽翰笙等8人應邀訪問日本。是年11月1日,中國畫研究院成立,李可染出任院長。

1982年 75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可染畫論》(王琢輯)。

1983年 76歲。藝術科教片《峰高無坦途——李可染的山水藝術》、《為祖國河山立傳》、《李可染畫牛》攝製完成(1984年《為祖國河山立傳》在波蘭獲國際短片"銀龍獎")。9月,德意誌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李可染通訊院士稱號,由東德大使館授予證書與和平勳章。10月再度赴日本,中日友好協會、中日友好中心、朝日新聞社、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東京、大阪聯合舉辦《李可染中國畫展》。赴長崎等地訪問。

1984年 77歲。台灣《雄師美術》9月號發表《現代山水畫革新者——談李可染的藝術》(鄭明文)。同年,台灣《藝術家》"李可染專輯"發表專訪《淳樸無華,意境入勝》(黎朗文),同期發表李可染作品近40幅。《江山無盡圖》獲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榮譽獎。

1985年 78歲。10月,江蘇徐州市修複李可染舊居。

1986年 79歲。中國畫研究院、中央美院、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在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李可染中國畫展》。畫展前言《我的話》說:"現在我年近八旬,但我從來不能滿意自己的作品,我常想,我若能活到一百歲可能就畫好了。但又一想,二百歲也不行,隻可能比現在好一點。。

1987年 80歲。作《漓江歸帆圖》、《山林之歌》、《崇山茂林源遠流長圖》。中央美院中國畫係、中國美協先後舉行李可染八十壽辰慶賀活動。為黃潤華、張憑、李行簡赴日聯合畫展寫前言,提出學派問題。

1988年 81歲。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優秀科研成果評獎、郎紹君論文《黑入太陰意蘊深--讀李可染先生山水畫》獲評論一等獎。

1989年 82歲。春,中央文化部舉行"李可染先生為中國藝術節基金會捐款儀式"。表彰畫家捐贈10萬美元促進中國藝術事業發展。為修複長城和威尼斯、捐獻山水畫《雨過泉聲急》,為義賣所得4萬美元捐予修複長城、拯救威尼斯委員會。作《林深清幽圖》、《水村桃花煙雨中》。11月2日,在林風眠藝術研討會上,以《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為題,作專題發言。12月3日,捐贈"馬海德基金會"10萬元人民幣。

1989年12月5日上午10時50分,因心髒病突發溘然長逝。12月22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隆重儀式,向遺體告別。李可染精神將與祖國河山同在長存。

李可染自述片段:

我不畫花卉,但是跟齊白石老師十幾年,學習他作畫態度、筆法,學習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構圖經營。

我自己讀書不夠,學習不夠,頭發白了,感覺自己還是個小學生。

我身體不好,若是在10年前,我還可以有更大的變化。我畫了將近70年的畫,一直在前進。有人說:“李可染還要再跨進一步。”我說跨進一步是可以的,但不能跨到西洋那裏去。

我不是依靠什麽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個苦學派。

中國畫到今天仍是蒙塵的明珠。中國畫的水平是很高的。有一次看中國畫和別國友邦的聯展,感到水平差距很遠。回來以後,我就請王鏞刻了一方圖章:“東方既白”,是借用蘇東坡《前赤壁賦》的結尾一句:“不知東方之既白。”東方文化複興的曙光一定會到來,中國畫會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

李可染藝術特色: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還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簡淡,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後的作品,借助於寫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他從範寬、李唐、龔賢、黃賓虹等古今大師那裏汲取了創造樸茂深雄風格的營養,又迥然不同於他們。他多取材於江南與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鑄了他風格中的幽與秀。他的純樸、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他的風格溶入了樸茂深沉。他又將光引入畫麵,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這是對於明清以來山水畫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傾向的一種補正和突破,且與五·四運動以來注重寫實的文藝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對寫意人物畫曾下過很多功夫,下筆疾速,動態微妙,形象誇張但不醜化,樸質卻不古拙,富於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齊白石曾給予很高的評價。李可染還是畫牛高手。他喜歡牛的強勁、勤勞和埋頭苦幹,畫室取名師牛堂。多年來畫了大量牧牛圖。

李可染善書法,喜搜求書帖,尤愛北碑。他的書法,得益於黃道周,亦得益於他的繪畫修養。重結體的建築性與神韻,態靜而多姿致,剛勁、蒼秀又溫絢樸厚。他為許多著作題簽,布局構圖必經營再三,落筆即極具妙趣。

李可染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教授,培養了許多山水畫家。他認為學習傳統繪畫,第一步須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第二步要以最大的力量打出來。這是他幾十年藝術實踐的總結,也體現著他對傳統和創造的普遍看法。

注:圖片和文字來自於網絡,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美術家論壇,在此特別感謝原貼者靜愚先生。表裏如意在國慶59周年之際向各位網友表示衷心的祝福和問候:祝大家幸福快樂、健康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