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達賴靈塔的眼光門
三世達賴鎖南嘉措遺骨靈塔
四世班禪羅桑卻吉靈塔
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靈塔底部
七世達賴噶桑嘉措靈塔
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靈塔頂部
龍熱嘉措靈塔
桑布紮靈塔
那木嘉登靈塔
十八世薩迦法王靈塔
二十五世薩迦法王靈塔
塔爾寺居巴經堂二樓
西大殿
金禪座
寶座
寶座 前為玉石麵茶桌,上麵擺著金盤、翡翠盞等;他珍愛的一件價值萬元的披風,仍放在寶座上。
班禪金禪座
木刻浮雕
吉祥宮內景
吉祥宮內的佛龕
寶座
金“本巴”瓶
金印 金印上鐫有漢、藏、滿、蒙四種文字,印文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喇)呾(怛)喇達賴喇嘛之印”。
金印
金印上的印文
金印上的印文
玉冊
玉印
王印文字
“灌頂國師之印
“灌頂國師之印”
金冊
玉印“國師之印”
玉印“國師之印”
金印
金印文
象牙印章 印章刻有篆文“真修無礙”四字。另又刻有“賜喇嘛綽失吉領占”的邊款。據推斷,綽失吉領占為瞿曇寺創始人三羅喇嘛的承傳弟子。
象牙印章
詔書
瞿曇寺名
《湧蓮初地》匾額
乾隆皇帝的禦筆
清同治皇帝“禦賜”的匾額
清同治皇帝“禦賜”匾額
皇帝萬萬歲牌 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立,供奉在瞿曇寺隆國殿正中的玉石蓮台上,表示出當時建寺高僧三羅喇嘛和後世弟子們對明皇帝的崇奉。
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 在布達拉宮薩鬆朗傑(勝三界,即天上的神界、地上的人界和地下的龍界)的佛龕裏,除了供奉著乾隆皇帝的畫像外,還立著這塊用藏、漢、滿、蒙四種文字寫成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從第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每年藏曆初一和皇帝生日,達賴喇嘛都要到這裏來朝拜。
古貝葉經 這是古代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在水漚製過的貝多邏樹葉上書寫的佛經。由於種種原因,這種古老的經卷在世界上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但在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佛寺裏至今尚有數十部之多,尤其是一部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妙法蓮花經》更為珍貴。世界上許多學者通過已經發現的貝葉寫本佛經來研究佛教學、語言學和東西文化交流史。
貝葉經
最大的經書《布德迦龍瑪》
金汁書成的藏文大藏經
金字寫本《甘珠爾》
《紅宮建築史》(新宮)
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法器
藏傳佛寺最大的佛燈
明宣德年間製的銅香爐
銅香爐
象背雲鼓
珍珠壇城
大型鎏金銅壇城
大型鎏金銅壇城 它設在紅宮的時輪殿中。壇城中央是一組樓閣建築,四周繞一圈佛像。壇城是佛說法的場所,有的繪成平圖,此為立體形象。這種壇城形製對漢地藏傳怫教建築也有影響,河北省承德外八廟中的普樂寺內的闍城,就是以這座銅壇城為籃本修建的。
銅壇城(布達拉宮)
雕有蓮瓣的須彌座
銀塔
*璧
寶石花
狗熊標本 此熊小時為九世班禪曲吉尼馬的玩物,老死後,被製成標本,供奉在塔爾寺護法神殿(小金瓦寺)二樓回廊上。
金壺
佛教“卐”字符號。
公元七世紀的遺跡 相傳當年鬆讚幹布曾在這個岩洞式的佛堂裏靜坐修法,所以這裏供奉著他和兩個妻子唐文成公主、尼婆羅尺尊公主以及得力大臣的塑像,這些吐蕃時期的作品,是很珍貴的文物。
金冠(新宮)
吐蕃時期的銅鍾
吐蕃時期的銅鍾 此鍾用紅銅鑄成,高1.3米,上麵刻有兩圈古藏文銘文,意思是“王妃甲茂讚母子,為供奉三寶,鑄造此鍾,以此福德之力,祈願天神讚普赤鬆德寶父子、眷屬,具六十種妙音,證無上之菩提”。
銅鍾上古藏文銘文
吐蕃時期的石獅
蓮花浴台
鹿頭酒罐
寵寵
文成公主親手植的柳樹
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樂器
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樂器
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樂器
《與佛證盟碑》 此碑立於公元779年以後。石碑記載吐蕃王朝對佛教的尊崇和提倡,並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來。
《達紮路恭記功碑》 達紮路恭(《新唐書》作馬重英)是吐蕃名將,為讚普赤鬆德讚所依重,委任為軍事長官。他摧毀了突厥的修道院,並將佛像及所有貴重物品等一並攜回。他又曾帶兵攻入唐都長安,占城十二天後才退兵。碑大約立於公元763年之後。
《明太監楊英碑》 明永樂年間,派出以太監楊英(楊三保)為首的120人代表團,“賚敕往烏斯藏”(烏斯藏指西藏)。為紀念這次隆重的來訪,便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大昭寺大殿壇場的中央。
無字牌》 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圓寂後,第巴桑吉嘉措在布達拉宮正中拆毀部份舊房修建紅宮和靈塔,存枚五世達賴的屍骸。工程於公元1690年開始,1693年竣工,並即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立此無字碑,表示功過由後世人評說。
《恤出痘碑》 乾隆時,西藏發生天花,傳染很廣,死人無數。駐藏大臣阿敏爾圖立此碑於大昭寺前,勸導群寺不要把病人拋棄在壙野岩洞,應隔離護理,並捐資在山溝建房,資助口糧,選派兵丁看護。與此同時,這位大臣還推行種牛痘,防止天花蔓延。此碑就記述了這事件。藏族信徒將此碑視為聖物,常有人腕碑取石粉當藥,故現在碑身亦痘痕累累。
碑亭
《禦製平定西藏碑》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為平定蒙古準噶爾部侵擾西藏而立。
禦製十全記碑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為記述驅- 廓爾喀侵略軍出西藏而立此碑
象牙馬鞍
八思巴的甲胄
八思巴的靴子
八思巴的頭盔
明代七星折花刀
赤鬆德讚墓
金城公主的丈夫、藏王赤德祖丹墓
鬆讚幹布墓
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 此碑立於公元823年,因文成、金城兩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讚普赤祖德讚(熱巴巾)稱唐天子(穆宗)為舅父,故又稱“舅甥同盟碑”。有千年曆史的石碑,略有風化,但碑文尚可辨認。此碑為淵遠流長的漢藏友好曆史的見證。碑文重申“舅甥相好之義”,希望鞏固和發展“社稷如一”、“同為一家”的友好關係。
赤德祖丹墓前的石碑 此碑立於公元815年以後,雖經一千多年風雨剝蝕,但碑前的古藏文依稀可辨,記載了赤德祖丹一生的功績。
石碑上的蛟龍盤柱浮雕
石帽蓋下具有濃鬱唐風的飛天俘雕
在藏王墓上後世人挖有成百上千的佛龕
洞龕裏供奉著泥塑小佛像
掘墓留下的遺跡
鎮墓獸 在鬆讚幹布的孫子芒鬆芒讚的墓前,有一隻花崗岩雕成的鎮墓獸——石獅,高1.6米,但已缺了一條右腿。其刻工刀法粗獷,線條流暢,不同於中原石獅的地方是突出刻劃胸部,使其昂挺寬大,但前爪相應變弱,不過仍不失為雄健成武的石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