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新娘

我的心裏有個角落 在等著你的出現
正文

: :LILI MARLEEN: :

(2008-06-08 10:20:24) 下一個

莉莉·瑪蓮 LILI MARLEEN  by BBsBB
<>

<>

<>


 



莉莉·瑪蓮

LILI MARLEEN





《莉莉.瑪蓮》是德國四十年代流行的一支哀怨感人的士兵戀歌,無數德國青年,就是在“莉莉瑪蓮”的歌聲中,奔赴保衛祖國,強大祖國的世界大戰戰場。隨即,這首歌擴散到世界各國,敵對的雙方,英美蘇各國,都傳唱著這隻不朽的歌曲。

八十年代,“莉莉瑪蓮”的故事被德國後現代電影大師法斯賓德拍成同名的電影。該影片成為法斯賓德的代表作。

用今天的眼光看,這是一首很平常的歌曲,然而當年卻廣為流傳,凡是參加過二戰(歐洲戰場)的人,幾乎無人不知這首歌。70年過去了,就在今天有時還能聽到這溫柔的歌聲。

在孤獨寒冷的黑夜,在肮髒的戰壕裏,在同一時刻,所有的生命都靜靜地聽著這首歌,歌聲劃過夜空勾起人們對遠方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她給敵對雙方的士兵帶來極大的心靈安慰,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

俄國有句著名的話是:“大炮開口,繆司閉口”。戰爭是非常態的,但有時共同的人性可以藉著藝術超越國界,超越殘酷和血腥,《莉莉瑪蓮》就創了這樣的奇跡。

一位作家寫道:“前線的生命在歌聲中延續著,為愛而延續,為每個人心中的莉莉瑪蓮延續。從巴倫支海附近的北極哨卡到北非酷熱沙漠上的非洲軍、從在東線血腥地獄裏苦戰的步兵到大西洋底默默守候的戰士,被鮮血染紅的天空下,堅毅雕刻的臉龐上終於流下兩行清淚,硝煙退卻成皮膚深處的絲絲眷戀,眷戀生命的寂寞,成為了戰場上不分敵我的共鳴。”

Lili Marleen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sehen,
bei der Laterne woll'n wir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Unserer beider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dass wir so lied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s Leute soll'n es sehe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schon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rass sie lang.
Nun, sollte mir ein Leid geschehe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alten Nebel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曾經在雄偉的兵營的大門旁,
我和她雙雙站在一個天窗邊。
當時我們靦腆地互相說再見,
現在卻已隻剩那個天窗依舊。
最愛的,莉莉瑪蓮,
最愛的,莉莉瑪蓮。

各處都能看見我們倆的身影,
我們倆的歌聲似乎依舊飄蕩。
但何時所有的人才會再看見,
我們又能相會在那個天窗邊?
最愛的,莉莉瑪蓮,
最愛的,莉莉瑪蓮!
在門外崗哨邊你吹起了口哨,
我跑到三天不見你的天窗邊。
雖然我們隻能互相揮手再見,
可我堅信和你的愛將會永遠。
隻和你,莉莉瑪蓮,
隻和你,莉莉瑪蓮。

你那熟悉而輕柔的步履聲聲,
我幾乎白天晚上都渴望聽到。
現在我卻偶然知道要上前線,
上帝才知能否再站在天窗邊。
隻和你,莉莉瑪蓮,
隻和你,莉莉瑪蓮。

無論在地球上哪個寂靜角落,
我都希望夢中擁有你愛的唇。
當霧色早已將一切淡淡籠罩,
我依舊還靜靜站立在天窗邊……
隻和你,莉莉瑪蓮,
隻和你,莉莉瑪蓮!


夜幕降臨北非的沙漠,我們將坦克圍成一圈,圍著一台收音機,收音機裏傳來一位女歌手溫柔的歌聲,這歌聲深深地打動了我,令我至今難以忘懷!
  軍營大門外,
  有一盞街燈,
  她一直站在燈下……
  我一點也聽不懂她唱的是什麽,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一樣。因為我們不屬於德國的非洲軍團,而是英國第8軍——沙漠之鼠。但我們仍為這種親切的歌聲所吸引,它似乎深深滲透到我們的內心。

  在距我們不遠的地方,德軍士兵也在收聽同一首歌曲,分享著我們的孤獨與渴望。當時正是1942年春天,對陣雙方的戰士都遠離家鄉,我們都喜歡歌中的同一女孩。其他國家的成千上萬士兵也一樣,他們直到今天仍在唱著這支《莉莉·瑪蓮》。

年輕哨兵夜半抒情
  它是怎樣超越國界,用不同的語言成為眾多戰士的孤獨戀歌呢?這還要追溯到1915年4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在柏林一個大霧彌漫的夜晚,初露頭角的詩人、年輕的軍官學校學生漢斯·萊普(Hans Leip)正在一個火槍團兵營外站崗,馬路上的街燈在濃霧中閃爍。

  上崗之前,萊普剛離開一個叫莉莉的漂亮姑娘的懷抱,他正站在那兒思念著莉莉,路燈下走來了海藍色眼睛的美麗姑娘瑪蓮。萊普是在一家藝術畫廊認識她的,他第一眼就愛上了她。瑪蓮是到一家醫院看護傷兵時路過這裏的,她揮手高喊著向萊普致意,正在這時,巡營的軍官走到軍營門口,萊普不敢答應,眼巴巴地看著瑪蓮消失在霧中。

  那天夜裏,萊普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腦海裏總是徜徉著莉莉和瑪蓮的身影。她們促使他寫下一首把她們的名字聯結起來的詩,並給它取名《年輕哨兵的歌》。詩中講述的是一個戰士站在營房外的燈光下向心上人莉莉·瑪蓮告別的故事。戰士渴望與莉莉待在一起,但軍號再次吹響,在戀戀不舍地離開時,他不禁幻想:我的命運將會怎樣?我的靈魂還會像現在這樣擁抱她嗎?

是戰爭中的士兵喚醒了《莉莉·瑪蓮》
  被送到俄國前線的萊普再沒有見到莉莉和瑪蓮。大約20年後,他將《年輕哨兵的歌》收入自己的一本詩集。1938年,柏林作曲家羅伯特·舒爾茲看到了這首詩後為它譜了曲,並改名為《莉莉·瑪蓮》。舒爾茲把它送給男高音歌唱家拜恩,他以“太簡單”為由加以謝絕。舒爾茲又把它送給夜總會歌手拉爾·安德森 (Lale Anderson),她令人難以忘懷而又充滿激情的嗓音正好適合這首歌。1939年,一家唱片公司灌製了安德森的演唱。但由於戰爭的爆發,唱片僅賣出了700張。在此後的兩年裏,《莉莉·瑪蓮》一直默默無聞。



  德軍侵占南斯拉夫後,開設了貝爾格萊德廣播電台,向部署在巴爾幹和北非的德軍廣播。電台主任四處尋找能播放的唱片,在維也納的一個地下室裏,一個士兵發現了一堆落滿灰塵的唱片,其中就有安德森演唱的《莉莉·瑪蓮》。

1941年8月18日晚,貝爾格萊德電台首次播出《莉莉·瑪蓮》,成千上萬的德軍士兵立即被它迷住了,這首歌的內容喚起了士兵們的厭戰情緒,喚起了戰爭帶走的一切美好回憶,他們紛紛寫信要求重播。

很快,這首德語歌曲衝破了同盟國和協約國的界限,傳遍了整個二戰戰場。從突尼斯的沙漠到阿登的森林,每到晚上9點55分時,戰壕中的雙方士兵,都會把收音機調到貝爾格萊德電台,去傾聽那首哀傷纏綿的《莉莉·瑪蓮》。

不久,英國BBC廣播將之譯成英文播放,《莉莉瑪蓮》這首歌立刻成為軸心同盟兩方戰士的精神食糧,也是曆史上最具傳奇性的歌曲。

  這首歌在後方也極為流行,經常被柏林的電台播放。一位德國母親寫信給舒爾茲說:“我的兒子已經死了,他在最後一封信中提到了《莉莉·瑪蓮》,我一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他。”


納粹向她伸出黑手
  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十分憎惡《莉莉·瑪蓮》,而偏愛《轟炸英格蘭》之類的歌。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30萬德軍被殲的消息傳來後,蓋世太保以擾亂軍心及間諜嫌疑為由取締了電台,戈培爾下令禁止播放《莉莉·瑪蓮》,銷毀所有唱片,並稱它為“徘徊在酒吧中的死亡舞曲”。

但是《莉莉·瑪蓮》並沒有就此消失,戈培爾始料不及的是,《莉莉·瑪蓮》的唱片已被偷偷送到中立國瑞士,在戈培爾下令禁播三天之後,《莉莉·瑪蓮》又回響在無線廣播中。戈培爾將他的怒氣發泄到歌手身上,將安德森軟禁起來,相關人員也被趕進了集中營。而《莉莉·瑪蓮》反而越唱越響,納粹德國也走向了命中注定的滅亡。

新《莉莉·瑪蓮》動人心弦
  小說家約翰·斯坦伯格說過:“歌曲有一種超越國界的能力。”這首德國歌被與隆美爾作戰的英國軍人“俘獲”,英國軍隊的高級將領也不喜歡這首歌。他們認為,它是不適合他們的戰士前進的東西,特別是在用德語唱著它的情況下。

  在英格蘭,一些第8軍的老兵經常在酒館裏哼唱《莉莉·瑪蓮》。一天夜裏,歌曲出版商菲利浦碰到一群老兵正在唱這首歌,他好心地提醒他們:鄉村警察可能會把他們當成德國間諜。一個戰士憤怒地喊道:“如果你們對它不滿的話,為什麽不為我們寫一首英語歌呢?”

  菲利浦在歌詞作者湯米·康納的幫助下接受了這一挑戰,《莉莉·瑪蓮》被改寫成《我燈光下的莉莉》。新的莉莉是一位留在家裏的姑娘,她期待著她的戰士安全歸來。
  在軍營門口的燈光下
  親愛的,我記得你習慣地在等待
  在那兒你溫柔地對我低語
  你將愛我到永遠
  我燈光下的莉莉
  我心愛的莉莉·瑪蓮
  歌曲發表後立即引起轟動,在6個月裏,僅單張歌片的銷售就超過50萬張。這首令人難以忘懷的敘事曲表述了遠離家鄉的戰士渴望返回愛人懷抱的心情。埃迪博·皮亞夫將它唱給法軍,馬林·迪特裏希將它唱給美軍,美國第5軍的戰士唱著它挺進佛羅倫薩……

  戰後德國拍攝的電影《莉莉瑪蓮》中表現:歌聲安慰著在生死邊緣的困苦的人。在戰壕中,刺刀的光又髒又冷,士兵們聽著《莉莉瑪蓮》,迷醉在最後的希望中……令許多中國觀眾感懷的一個鏡頭是:戰壕裏的德國兵聽到遠處廣播裏頭的《莉莉瑪蓮》,很是感動,在軍官的帶領下朝廣播方向靠近,播放音樂的蘇軍發現後,開槍射擊,德國兵在歌聲中全中槍倒下。軍官倒在廣播的電線杆下,聽著音樂表情陶醉,笑著說:俄國人,然後死掉。


瑪雷娜-迪特裏希Marlene Dietrich
Marlene Dietrich(1901-1992)是德國著名影星和歌手。她大膽的中性扮相,穿褲裝抽香煙,歌聲低沉性感而冷酷,風靡了二戰前的柏林。1930年,她出演史登堡(Joseph von Sternberg)的電影「蘭天使」而在大熒幕走紅。

納粹上台後,她毅然離開祖國,加入美國國籍,堅決反戰。而聽眾最愛的還是她唱的Lili Marleen(不論是英文版還是德文版),這既是控訴戰爭控訴法西斯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份再也無法釋懷的鄉愁。

她讓這首歌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1937年希特勒開出優厚條件請她回國,遭到拒絕。她從此與德國劃清界限,一生中再也不曾踏上故鄉的土地。1940年,靜坐戰的八個月裏.德軍為了消除法軍的鬥誌,在法軍的馬齊諾防線外,天天放這首悠揚的反戰情歌。

從此,演唱者MARIENE DIETRICH女士成為德軍和英法聯軍心中的偶像。美國大兵們甚至拜倒在英語版演唱者,瑪雷娜-迪特裏希——一個堅決的反納粹德裔美國演員——的石榴裙下。在美國,她在銀幕和舞台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2年,她在巴黎去世。最終,她的屍骨重回柏林,德國人還用她的名字命名了柏林的一個廣場:瑪雷娜-迪特裏希廣場。



拉爾·安德森Lale Anderson的故事

關於歌手拉爾·安德森Lale Anderson(1905-1971)在法斯賓德的電影《莉莉·瑪蓮》中有著全麵的展現。

拉爾·安德森Lale Anderson是德國一位美女歌唱家,是作曲家羅伯特·舒爾茲的女友,也是這首歌的原唱,最初錄製的版本並不走紅。她為了生計與納粹上層將領有聯係,與Marlene Dietrich相反,憑借著同納粹上層的曖昧關係,安德森步步高升進而大紅大紫。但她始終堅持隻唱男友羅伯特為她寫的《莉莉瑪蓮》,這首歌真切的情感打動了所有戰場上的士兵,成為德國民族精神的鼓動力。

1938年的瑞士,猶太作曲家羅伯特與德國歌女安德森正在熱戀中。羅伯特的父親領導著一個幫助猶太人逃出德國的地下組織,他對兒子的德國女友很是擔心,於是利用兩人到德國去的機會,把安德森留在了德國。

  安德森無奈之下隻能到酒吧賣唱,誰知一曲《莉莉瑪蓮》竟在德軍將士中大受歡迎,安德森在德軍高官甚至希特勒的支持下一舉成名,進入了德國上流社會。

  羅伯特知道了父親的行為,冒著危險再次來到德國,卻見到已經成了紅星的安德森。兩人冒著危險曲折相見,卻無法互相理解,羅伯特在回去的途中,被暗中監視安德森的特務抓獲,查出了他的真實身份。但羅伯特卻誤以為是安德森出賣了他。

  羅伯特的父親托維莉搞到集中營屠殺戰俘的膠卷,以換取羅伯特的生命。羅伯特獲救了,安德森卻因此進了集中營。羅伯特得知真相,多方努力,而德軍將士也對唱出《莉莉瑪蓮》的安德森懷念不已,安德森終於離開集中營,再次登上舞台。

  戰爭結束了,安德森趕到瑞士尋找羅伯特,卻看到羅伯特已經成了很有成就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並且已經結婚。安德森竭力克製失望,傷心的黯然離去。

萊普這首詩歌的改編作品已以14種語言出現,已有不下一打的故事片和紀錄片將《莉莉·瑪蓮》作為它們的插曲。直到今天,隻要有老戰士相聚,你就會聽到他們唱這首孤獨戀歌。

為什麽《莉莉·瑪蓮》能打動那麽多人的心呢?也許是因為在慘烈、刺耳的戰爭噪聲中,《莉莉·瑪蓮》傳達的正是人們渴望的和平、溫柔、甜蜜。


播放曲目(原聲唱)
1. LILI MARLEEN:Lale Anderson
2. LILI MARLEEN:Marlene Dietric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